

高职口腔修复学线上教学课程思政实践与探讨
作者: 牟星 罗亚莉
[摘 要] 研究分析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关于“口腔修复学线上教学课程思政实施现状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客观了解课程思政在口腔修复学线上教学中的开展实施情况、实施效果、学生评价与期望、存在问题及建议,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口腔修复学线上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满意度较高,但仍需要在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挖掘、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课程思政多元化考核、教师思政素养养成等方面进行加强和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口腔修复学线上教学的课程思政效果。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线上教学;口腔修复学;问卷调查;口腔医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2-0101-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和《高等学校思政课程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提出要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已成为国家教育体系规划的顶层设计任务,所以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必然成为各大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2]。
近几年,课程思政在高校教学研究中逐渐增多,但大多为表达个人观点、探讨路径或策略、研究公共课程或通识课程等,存在讨论不够深入和彻底、研究实践成果较少、结合学科或专业实践较少等问题[3]。线上教学的风靡又为课程思政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有义务更有责任迎难而上,在新形势下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践行“三全育人”。目前,课程思政在我校口腔修复学教学中已开展实施近两年,为检验线上实践情况与教学效果,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口腔修复学课程概况
口腔修复学是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临床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掌握口腔修复的基本操作技能,养成临床思维和医学素质,拥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期的临床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课程从适应临床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出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线,融入思政教育,突出能力培养,强化职业意识,最终培养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二、调查问卷设计与结果分析
(一)问卷设计
问卷名称为“关于口腔修复学线上教学课程思政实施现状的满意度调查”,共设计5个维度,包含11个具体因素(见表1),其中核心问题20道。对线上教学接纳程度是学生目前使用线上课程资源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情况,对应问卷中2~5题;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对应问卷中6~7题;课程思政融入效果和意义是学生最直接的体会和反应,对应问卷中8~10题;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是对课程思政实施主体的反馈,对应问卷中11~17题;课程思政教学期望是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建议和意见,对应问卷中18~21题。课程思政融入效果和意义、课程思政教学期望有助于教学相长,是本次调查的重点。
表1 课程思政融入口腔修复学线上教学的调查问卷构成
[序号 维度构成 因素构成 1 线上教学接纳程度 在线学习 2 课程思政认知程度 基本认知 3 课程思政融入效果和意义 情感体验、获得感 4 授课教师满意度 教学热情、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引导 5 课程思政教学期望 教师素养、效果影响因素、改进措施 ]
(二)问卷发放和收集
本次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布,共收取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229份有效答卷,涵盖二年级共4个口腔医学专业班级。从9月份开学至今,四个班均开展口腔修复学线上教学,因此问卷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代表性,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三)问卷结果分析
1.线上教学接纳程度分析
调查显示,4个口腔医学班级已全部加入线上课程资源平台(超星学习通)相应班级,88.21%的学生对课前的学习资源(包括学习通平台相关课程资源)推送满意,83.4%的学生认为课程平台(如学习通App)资源对自主学习有帮助,76.86%的学生最喜欢目前以教师实时讲授为主的直播授课线上教学方式(见图1)。由此分析,绝大部分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接纳程度较高,也更喜欢参与式、互动式的直播教学,更认可授课教师的权威性与专业性,这也为课程思政教学的线上实施提供了基础。
2.课程思政认知程度分析
对于课程思政概念的理解,超过半数的学生拥有正确认知,认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概念不同,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课、专业课等融合的课程观。但仍有22.27%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是一门新课程,14.41%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延伸和拓展。说明少部分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还不到位,对于相关认知还比较模糊。但高达93.88%的学生认为需要在口腔修复学线上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思政教学需求度还是很高的。
3.课程思政融入效果和意义分析
此维度的3道问题设置旨在检验口腔修复学线上教学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效果,因此围绕思政主体——学生体验和感受展开,对他们体验到的课程思政元素、自身的素养提高和课程思政价值作用进行了调查研究。
在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面,72.49%的学生在线上课堂感受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72.49%的学生感受到了专业发展与职业素养,半数以上的学生感受到了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少部分学生感受到了在线课程资源推送中含有的思政教育内容。
在学生素养提高方面,半数以上的学生在截至目前的学习中提高了职业认知度与职业素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态平和度、学习自制力和职业自豪感,少一半学生感受到了爱国情绪与民族自豪感。
在课程思政价值作用体现方面,分别有72.93%、72.05%和66.38%的学生认为口腔修复学课程思政教学,促进自己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对应的方法论,帮助自己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理想而奋斗,同时增长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促进了理论结合实际;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了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能够做到横向对比、融会贯通;只有14.41%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对口腔修复学的学习起不到什么作用。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用心融入了相关思政元素,在注重理论讲授的同时注重育人,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个人品德,将课程思政落在了实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授课教师满意度分析
对于授课教师的满意度调查,主要围绕教学热情、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引导等方面设置了7道问题,结果显示,高达90.39%的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教学热情(如教学作风优良、备课充分、精心组织教学活动等)表示满意(见图2);83.85%的学生对授课教师线上教学的互动形式(如课堂提问、弹幕互动、在线课程平台互动、“小老师”教学竞赛等)表示满意;对授课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引导等方面的满意占比均达到85%以上。由此说明,学生对授课教师满意度较高,但限于线上教学形式,缺少了面对面交互,对师生、生生互动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5.课程思政教学期望分析
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期望,共设置了4道问题,从学生对教师素养、效果影响因素、改进措施三方面提出对将来课程思政教学的期望。
在授课教师最应该具备的素养方面,超过77.29%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最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和责任感;分别有42.36%和36.24%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最应该具备思政素养和一定的学术造诣;认为教师最应该具备人格魅力的只占到了15.72%。说明学生对教师素养的期望与国家、学校层面对教师的要求是一致的。
在线上教学课程思政融入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中,34.5%的学生认为师生、生生的良好互动最为主要;28.82%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信息化手段是主要影响因素;16.16%和15.72%的学生则认为学习者自身领悟能力和授课教师思政素养是影响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4.8%的学生认为社会环境等其他因素影响了课程思政融入效果。
在口腔修复学思政教学效果改进措施方面,43.23%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学最应和专业内容联系紧密,解答大家关心的焦点问题;但有32.31%的学生认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等教学手段;还有13.54%和10.48%的学生分别认为应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平时考核中或提升学习者思想政治素养;只有0.44%的学生认为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是最需要采取的措施。由此可见,学生对授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还是比较认可的,他们最希望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三、思考与建议
(一)深入挖掘线上教学课程内容思政元素
内容建设是线上教学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线上方式把课程资源转化为宝贵的育人资源,生动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产生责任感、使命感,在课程中彰显价值塑造,凸显价值使命。而在线上课堂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也需平衡教学内容供给,提升思政教学的精准性。若内容传授供给过多,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效果等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则会导致学生兴趣点位下降[4]。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超过半数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提高了职业认知度与职业素养,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了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能够做到横向对比、融会贯通,但课程思政的融入效果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在讲解口腔颌面部各种缺损时,适时加入更多的临床病例进行讨论;在讲解口腔修复工艺时,及时加入3D打印技术、CAD/CAM技术等工艺的最新进展,加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还可以通过介绍口腔医学领域领军人物案例、学校优秀毕业生案例等,强化榜样人物励志作用,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文化自信。总之,要把握思政教育重点,紧抓学科特色,使“思政育人”落到实处[5]。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课程思政”新模式
如今数字化信息化快速发展,教育教学必然跟上时代的步伐,重点突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效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把握线上技术“工具性”的同时,有效承载教学内容,润物无声地进行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线上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改进措施方面,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等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的线上教学过程注重数据资源整合与智能资源供给,向学生传递科学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提升人文温度和价值深度。比如从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入手,进一步完善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将教学资源数字化、媒体化,突出教学改革的信息化特征[6]。也可利用线上讲座形式邀请企业专家讲解专业知识,解答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思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