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要点分析
作者: 胡丽萍[摘 要] 高职院校是面向社会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想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和价值,就要将教材体系转换为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贴合的教学体系。高职学生无论是学习能力、基础水平还是职业规划方面,都与普通高校学生存在明显差异,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并将抽象、静态的教材体系转换为具象、生动的教学体系,成为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结合教学经验,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旨在为促进高职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5-0073-04
教育是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主要以人才培养为主。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及社会的长治久安。现阶段,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该体系不仅蕴含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功能[1]。但不可否认教材体系只是一个抽象、静态的基础框架,很难让教学内容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这就需要将抽象的教材体系转换为具象的教学体系。在实际转换中,应综合考虑高职学生的发展需求、发展规律等情况,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加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而使教学内容深入人心,并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奠定良好基础。
一、教材体系及教学体系概述
(一)教材体系
教材体系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发展需求及认知规律,对学科知识进行有序编排、合理组织的一种教材基础架构。这种教材基础架构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特点,涵盖特定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教学案例等内容,能够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可靠依据,在知识传承、教学指导及引导学生学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围绕特定学科的教学目标,基于先进教学理念,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有效整合,进而形成一个动态性、互动性教学运作系统[2]。该系统不仅要面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充分发挥各教学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约束的作用,进而促进教学目标快速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性
(一)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相对欠缺,如果基于静态、抽象的教材体系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难免会使学生理解困难。而将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教学过程要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发展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使教学内容更易于理解。例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抽象概念通过讲故事或案例分析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思想政治理论知识[3]。对学生来说,这种转换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有针对性,并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另外,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倾向于直观演示或动手操作,而将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使用情境创设、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这充分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偏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技能型、技术型人才为主,学生毕业后通常会直接进入相关专业的一线岗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需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职业发展等情况,将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这也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红色旅游景点讲解,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课进行融合,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精神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进而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增强教学时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材体系具有抽象性、静态化特点,而教学体系则具有动态性、具象化特点。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师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呈现出来[4]。例如,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抽象知识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另外,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师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活动,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积极影响。另外,学生探讨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认识,进而将相关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不仅局限于思政教育本身,还要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互渗透、相互配合,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例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还可以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不断提高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并且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培养道德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在与他人相处中更好地展示人文素养,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典型体现。
(三)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学校育人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对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主动学习先进教学技术,确保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内容[4]。例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历史文化场景,使学生突破时空限制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另外,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还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或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等方式,使学生切身参与学习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有积极影响,能够使高职教育从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转变为以学生为核心,更好地顺应教育改革需求。在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过程中,为了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学校需要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在具体实施中,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开展与思想政治有关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此外,学校还要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不断完善教学设备、拓展实践基地,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时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作为保障,如此不仅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加快教育改革步伐,还能够帮助学校建立完善的育人体系。
(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可以使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发挥主阵地作用。并且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还能够使教学内容更有时代性,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热点,并用正确的思想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长此以往必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使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坚持正确选择[5]。另外,将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交流,使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这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奉献精神有积极影响。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主要作用是面向社会输出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能够使学生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可以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融合,使学生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如此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各界的用人需求,还能够为社会发展、国家建设输出更多人才。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要点
(一)全面了解高职学生特点
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过程中,应给予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应关注。对于教材中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可以将其转换为通俗易懂的知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直观展示,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结合教学经验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诸多抽象概念,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如果只按照教材文本进行讲解,难免会使学生理解困难,而立足学生实际生活,将常见的生活现象与理论知识相融合,能够达到化抽象为具象的效果,进而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6]。另外,高职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更倾向于实践操作,所以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博物馆或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同专业的学生职业发展方向不尽相同,所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并将思想政治内容渗透到专业教学中。以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例,可以将顾客至上、职业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以测绘专业的学生为例,可以将工匠精神、国家安全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更加贴合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此外,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贴合学生实际情况,还要对高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并将这些内容渗透到教学环节中。以学生感兴趣的影视作品为例,将正能量情节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展开分析,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相融合,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二)精准把握教材内容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教师应对教材体系中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入剖析,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并对这些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提炼,将其整理成有逻辑、有顺序的知识脉络,保证在体系转化阶段既能突出重点又不会遗漏重要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学科要义。例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将时代背景、内涵特点等理论知识整理出来[7]。并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深刻理解。在体系转化过程中,案例和素材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想要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就要对案例和素材进行严格筛选,既要突出时代性和实用性特点,又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合。并且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案例和素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近期发生的正能量事件或优秀青年先进事迹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三)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在体系转化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基础水平及发展需求等情况,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面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例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可以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意识纳入教学目标范畴,使教学目标更加多元,进而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指导。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应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即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直接将教材中的文本通过口述或板书方式传授给学生,由于教学内容过于抽象,所以很多学生理解不到位。而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如引入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或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布置合作项目和议题,让小组成员在思维碰撞中加深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除了创新教学方法,体系转化还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保证各教学流程无缝衔接。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8],例如,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展示等环节,在加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课后应根据教学内容布置拓展性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心得体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等,以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