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在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活动中的作用
作者: 朱艺敏 谢斐妤 余嘉怡 官婧怡 濮梦诗 张艳艳 黄冯钦
[摘 要] 目的:深入利用浙江中医药博物馆的中医药文化,探索其与高校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加大中医药实践育人的影响力度。方法:从以下方面开展调研: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及其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意蕴;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在高校第二课堂实践教育中的功能现状;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对高校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从而说明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在高校第二课堂发挥重要的实践育人作用。结果:浙江中医药博物馆通过对浙江中医药大学校史的科普,中医药文化数千年辉煌发展史的分享,各个时期中医药发展的成就与贡献的认识,各类常用中药、珍贵药材和地道药材的展示以及名老中医处方的传承,培养和激发高校成员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兴趣,从而拓展了大学生参与高校第二课堂的广度、深度,提高了积极性,充分体现出了中医药文化孕育良好精神的作用,有利于中医药文化内核的弘扬,成为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助推器。结论:浙江中医药博物馆融入高校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既可以突出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又是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的必然趋势,更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浙江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3-0133-0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践文化育人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也是为高校学生提供书本与课堂之外知识的源泉之一,为其步入社会提前进行实践锻炼。对于高校来说,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借助文化资源提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如今,各中医药院校所建的中医药博物馆也成为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并加以提高。”《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博物馆作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应该站在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强的高度,从而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国的繁荣昌盛增添一抹浓厚的色彩。
浙江中医药博物馆作为中医药文化宣传、公众教育、科普推广的重要载体,是非常专业化的平台,在高校培育时代新人、构建专业化认知体系、传承中医药文化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浙江中医药博物馆的特点及实践育人的重要性
(一) 浙江中医药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浙江中医药博物馆是一个特殊的专业型博物馆,与民众日常印象中的科技馆、美术馆、自然馆等不同,它主要收集、陈列、典藏和研究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各种文物、器具、书籍、药材等[1]。自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以来,参观者从各种陈列的藏品中深受启发[2]。博物馆是有效展示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的教育实践平台,也是收藏、展示、研究的重要依托,更具有实践育人和产生社会影响的重要功能[3]。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和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目标的支持,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中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2019年,浙江中医药大学60周年校庆之际,浙江中医药博物馆(新馆)在浙江中医药大学西南面百草园落成,省、市领导一同前往它的开幕式并参观。自开馆以来,接待过国家、省、市区等各级领导百余人次,并在2020年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成为浙江省唯一一家定级的高校博物馆,在2022年入选 2021—2025 年全国第一批科普教育基地、第八批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名单等。现作为杭州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会长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教辅机构、高校师生思政活动主阵地,承接了诸如基础医学院“橘井泉香”讲师团活动、国际教育学院“外文讲解员”招募活动、“博物馆之友”校级学生组织建设、“闻香识药”药学实践课程等一系列中医药实践教育活动。
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在浙江省难以被复制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知识体系。高校博物馆拥有成为高校实践第二课堂的渗透性与潜在性资源的特点,这往往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和极具持久力的方式而存在,并成为高校传统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辅助力量[4]。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被随意替代的部分,而中医药博物馆则是集中体现这些瑰宝的场所之一。通过收集、陈列和研究各种文物和资料,它向公众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同时,为高校中医药学研究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支持。
(二)第二课堂育人的内涵和意义实践
第二课堂是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的时间和传统教学课堂外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自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从形式上看,它灵活有趣、丰富多彩,它的学习范畴十分广大。实践育人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科研实践、创新创业等,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创造力、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实践育人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高了他们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它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分析,第二课堂的实践经验是大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宝贵机会,是不可多得的可以增加经验的机会。他们在大学博物馆的文化氛围中学习,不仅能深刻理解展览中各展品的内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还能培养工作习惯、研究精神、语言表达能力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博物馆教育应以社会实践教育为重要平台,并在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在高校实践育人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张波提出,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功能的实现就是主要通过教育活动,诸如榜样学习、以身作则、自我领悟等。传统概念认为,育人功能的实现是一种隐性功能,是潜在的、难以量化的,但是笔者拓展后的育人功能,是将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和育人进行结合。首先,浙江中医药博物馆一楼校史馆可以向学生展示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发展历程,了解该校悠久的历史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风风雨雨,鼓励中医药学子秉持“求本远志”的校训不断向前;二楼医史馆和三楼中药馆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精髓,扩大了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其次,浙江中医药博物馆的三楼中药板块提供了多元的第二课堂实践空间,可以让学生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对基本的中药种类有一定了解。通过西南侧的VR虚拟现实系统,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并产生兴趣。最后,通过一楼临展厅,近期为亚运传统功法保健板块,带动高校学生参与学习,在第二课堂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素养,开展正确的健康活动,从而拓宽其身心健康教育的视野。
(三)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在实践育人中的角色和作用
博物馆教育是一种致力于博物馆服务对象成长的特殊教育。博物馆的教育作用是通过对博物馆展品和藏品的研究和展示,积极传达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问题和现象,让大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进而帮助他们了解人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5]。同时,方便大学生以更全面的视角探索世界和看待问题,从而使他们更能适应社会与各种复杂关系。馆校合作可以说是实现博物馆教育的最佳途径,因为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必经之地。[6]馆校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书本和课堂之外的知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实践育人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馆校结合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素质教育水平的标志,是反映一个地区素质教育的缩影。
同时,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发现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实践育人中的角色和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浙江中医药博物馆为学生提供直观、真实、有效的中医药文化知识,指导学生实践工作的开展,为实践活动奠定基础。其次,浙江中医药博物馆通过让高校学生参观和体验其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理解,产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从而在高校范围内达到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目的。最后,浙江中医药博物馆还可以作为一种实践教育载体,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藏品展览,激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不懈学习精神,促进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入探索与实践。
(四)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践育人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李赣等(2020)认为高校博物馆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医药博物馆一体化育人体系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对发挥育人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7]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把寻找到的有新鲜感、有吸引力的教学素材融入教育教学环境中。其中,博物馆教育便可以提供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教学环境。
蔡亚琼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淘洗而遗留下的宝贵精神食粮,是高校实践育人的根基。[8]作为中国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中医药博物馆蓬勃发展,不仅成为大学生获取和积累中医药文化知识的重要平台,还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可以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首先,有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一方面,“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医传统文化知识,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这在多项活动中可见一斑:以新疆乌什县联合举办的“文化润边疆,药香传千里”主题直播活动为例,其参与观看的人数过万,各类活动多次被各级媒体报道。其次,有助于促进学生打破对中医药文化的刻板印象,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辩证思想。最后,有助于培养勤劳勇敢、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新时代青年学子。
二、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在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策略建构
(一)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在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方面的方针、理念
博物馆教育改革的新思路、社会教育的新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断以多样化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在博物馆的第二课堂上,让年轻人在接受展览教育的同时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开阔眼界。因此,开放第二课堂,要制订科学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合理地选择内容和形式,注重“第二课堂拓宽视野”的实施效果,让年轻人能够获得实质性的好处。
高校博物馆育人是指高校博物馆通过汇集、建构、展示,向受教育者陈述事实和传播观点,以科学和实证的方式达到一种认知、判断和评价综合性影响的教育方式。高校博物馆,尤其是高校中医药博物馆应立足于专项特色,将传播优秀文化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民族文化自信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人生选择。 王琳媛等(2013)总结说明高校博物馆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助推器,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责任与功能。[9]
而浙江中医药博物馆作为浙江省首家综合性中医药博物馆,在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该馆突出服务功能,注重保健服务与文化展示并重,通过提供学习性、体验性的内容,向大众展示认知度高、易于接受的中医药知识。馆内还陈列了中医药文化,据浙江中医药大学朱文佩老师介绍,浙江中医药博物馆通过图文、多媒体、实物等组合方式,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展示出来,从而阐释了传统医药与现代体育共有的健康理念。正因为浙江中医药博物馆秉持着这样的实践育人理念,从而增进了参观者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进而提高了大众的民族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