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教融合视域下新媒体营销助推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高伟 程劭薇 张静 赵秀荣[摘 要] 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准入门槛低、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内容形式多样等特点,为区域公用品牌提供了全新的推广渠道。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学情分析,以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作为生产性实践项目,合理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策略。同时,服务区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区域公用品牌;新媒体营销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2-0097-04
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迅速将地方特色和品牌形象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搭建与消费者互动的桥梁,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提升地方整体形象和影响力,为地方社会、文化、经济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探索如何将新媒体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路径融入教学,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人才培养适配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现状
(一)乡村振兴与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支持脱贫攻坚地区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已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引领县域经济一个重要的发力点。
对于区域公用品牌的研究,目前在学术界比较少。郭红生(2006)从形成过程中指出,区域公用品牌是由区域内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的公用品牌标志。沈鹏熠(2011)强调从农产品的种植、养殖、采伐模式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形成的具有可识别度的区域性农产品标识,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基于独特的自然资源而形成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政策法规文件中提出“推进区域农特产品公共品牌建设”。程虹(2023)提出农业品牌精品化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体系。
(二)产教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作为区域产业发展人才供给的重要保障,产教融合促进区域经济的优质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产教融合的相关研究最早始于国外,德国、美国、日本等学者从法律保障、培养模式、政策等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总结出包括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合作办学模式等大量可供参考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学者从产教融合的内涵研究入手,探讨人才培养模式、主体研究和机制保障等问题。从政策文件入手,先后有耿乐乐、王辉、肖化移等学者对相关政策导向进行了研究;从主体和过程看,周劲松、杨善江等学者强调强强联合、协同育人;安东平从博弈理论出发,建立了产教融合的“双园嵌入,立体联动”模式;贺耀敏教授总结了校企合作、工厂中校、集团办学等六种产教融合模式;高山艳、杜文平指出,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产教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高职教育助推经济发展,产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已成大势所趋。
二、产教融合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高职高专的师资力量不足,“双师”队伍中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优质师资比例有待提高。同时,大部分教师企业实践时间短、企业项目参与不深入,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真实的企业项目实战,影响了产教融合的实施效果。
(二)教学内容滞后产业发展
随着数字时代的疾速前行,新媒体营销不再局限于传统渠道,而是深度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相关营销技术革新与理念迭代日新月异。但是当前的教学内容往往难以迅速捕捉并融入这些前沿变化,导致学生在步入社会时面临“知识时差”。
(三)课程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在教学实际执行层面,学生深入企业、深入产业的条件受限,对县域经济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的认知仅停留于表面,对产教融合的企业项目了解不深入,限制了学生对县域经济的理解以及对完成教学项目的认知度。加之许多专业教师对县域经济认识不足,对企业项目参与不深,导致出现教学任务设计针对性不强、考核标准不明确、授课流程与企业工作流程没有真正对接等问题。
(四)实践资源有待充实
目前许多高校的实训课程仍主要局限于校内环境,缺乏与真实市场环境的深度对接,难以培养学生应对复杂多变市场挑战的能力。另外,相关实习资源形式单一,再加上产教融合的相关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需要经过较长周期的开发、归纳、总结,导致教学效果的提升不佳。
(五)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大部分课程的教学考核评价侧重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实践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考核比例较低。另外,考核方式单一,终结性考核占比较大,过程考核可操作性、考核标准等方面不易把握,导致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动力不足。
三、新媒体营销助推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融入新媒体营销相关课程的策略
河北省是一个地理位置重要、地形复杂多样、气候适宜、历史文化悠久且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2023年全省生产总值43 944.1亿元。河北省的区域公用品牌呈蓬勃发展态势,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覆盖农产品、手工艺品、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如富岗苹果、黄骅冬枣、赵县雪花梨、承德山水等,这些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部分品牌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下面从新媒体营销助推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策略出发,探析其融入商科类新媒体营销相关课程的契合度和融入方式。
(一)基于调查实践开展环境分析
针对学生实践项目脱离企业实际、项目成果不现实等问题,可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了解河北区域公用品牌的历史、成长环境、在当地发展情况等信息,开展环境分析;另一方面体验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通过调查问卷、深入访谈等方式,由校企导师带队进行实地调研。这样可以为项目实践教学奠定基础,为区域公用品牌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寻根问底提供机会,激发品牌战略创意。
目前,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环境整体向好。“河北省品牌优势和示范企业培育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区域公共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加之,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对高品质、有特色的品牌产品需求增加,为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品牌策划,通过实地调研,让学生深入区域公用品牌的成长环境,了解品牌文化,分析其优势及劣势。同时,摸清当地经济人才需求状况,为乡村振兴、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需求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基于分组合作优化品牌设计
以任务为导向,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团队项目组,每个团队围绕品牌策划推广的不同维度进行探索,促进专业知识的自我学习,鼓励思维的跨领域碰撞。小组成员间的优势互补,从品牌定位、视觉识别系统(VI)、用户体验(UX)等方面,通过联想、想象、解构等创意方法,为品牌策划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
各团队提出方案,并通过多轮进度汇报和成果展示,教师及时跟进各组项目进度,及时帮助各组调整。通过组间比较和竞争,不断激发团队追求卓越的热情,推动品牌设计不断迭代升级,以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河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这是构建区域公用品牌的重要基础。品牌设计应深入挖掘并提炼这些独特元素,明确品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如地理标识、文化传承、产品品质等,并将其作为品牌设计的核心元素进行呈现。同时,运用新媒体内容营销技巧,挖掘品牌和产品卖点,通过用户运营,提升品牌设计的精准定位。
(三)基于新媒体平台特点制作营销创意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资料、自身使用体会,总结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包括不同平台的用户群体特征、平台功能、内容形式、运营模式等。针对不同新媒体平台在功能、用户交互方式、内容传播效率等方面的异同点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对新媒体平台的共性以及各自的独特性进行提炼,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特点优化营销策略并创作内容。
通过精准定位平台特性,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可以针对性地创作内容,提高营销效果。品牌故事、用户见证、产品介绍、行业趋势分析等内容均可纳入考虑范围。而结合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如讲述品牌背后的历史故事、挖掘地方传统工艺等,可增强品牌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同时,利用多种内容形式,如图文、音频、视频、AR/VR体验等,提升用户体验。
(四)基于数据分析驱动精准营销
为提升商科类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学生团队通过深入学习新媒体平台的算法逻辑与数据挖掘技术,利用新媒体平台的数据资源、分析工具及第三方软件,收集处理用户行为、兴趣偏好、互动数据等关键营销数据,挖掘潜在的市场趋势和用户特征。企业导师跟进项目实施进行专项指导,开展精准营销活动。这种模式锻炼了学生的市场洞察力、数据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在推动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过程中,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营销策略是提升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首先,构建营销数据分析体系,涵盖消费者行为数据(如购买记录、浏览偏好、社交媒体互动等)、市场调研数据、行业趋势数据以及品牌自身运营数据等。其次,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构建消费者画像,描绘目标消费群体的年龄、性别、地域分布、消费习惯、兴趣偏好等特征,为后续的精准营销提供基础。再次,根据消费者画像进行市场细分,确保营销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生产新媒体营销内容,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吸引力。同时,选择最合适的新媒体渠道进行推广投放,实现内容与渠道的精准匹配,提高营销效率。最后,建立科学的营销效果评估体系,跟踪营销活动的效果,包括曝光量、点击率、转化率等关键指标。适时调整营销策略,优化投放方案,保证营销活动持续有效开展,同时注重收集消费者的反馈意见,进行持续优化。
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团队结合数据分析和企业导师的指导,制定精准营销策略,包括确定营销目标、选择新媒体渠道、设计营销内容、确定发布技巧、监测营销效果等。团队需要阶段性地汇报和总结分析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通过撰写项目报告、召开总结会议等方式,向企业导师反馈项目成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提升学生团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基于任务实战推广营销活动
以策划推广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活动为任务载体,学生团队开展真实企业任务实战,助力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推广,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又为学生搭建了宝贵的实践平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开展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活动,需围绕品牌特色与目标受众展开。线上可以通过创意内容营销、KOL合作、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等渠道提升品牌曝光度,提高用户互动率。线下方面,则可以通过举办品牌体验日、地方文化节、产品展销会等活动,让消费者近距离感受品牌的魅力。同时,线下活动与线上渠道形成联动,促进线上线下流量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实践优化路径
以新媒体营销类课程为例,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需求提炼真实实践项目,学生组队参与。项目过程中,学生通过项目实践进行市场调研、创意方案策划、新媒体内容制作发布和优化迭代等任务实践,加深知识内化,提升团队协作、沟通协调、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