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特色文化与地方职教品牌建设相互关系的探讨①
作者: 陈厚霖[摘 要] 地方职业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属性,决定了地方文化与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丰富而紧密的联系。研究分析了地方文化与地方职教品牌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重点探讨了地方文化对地方职教品牌建设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提升职教品牌的服务效应,增强职教品牌的价值认同,丰富职教品牌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将地方文化与地方职教品牌相融合,丰富教学内容,协同培育学生,着力提升高职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地方职教品牌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 地方文化;职教品牌;品牌建设;文化特征;逻辑关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4-0017-0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赓续中华民族历史文脉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地方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推动地方职业教育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地方特色文化作为一个具有丰富生命力的有机体,融入地方职业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地方职教品牌的形成。
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文化的碰撞正进一步影响着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于正处于青年时期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这一阶段正是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职业教育与文化培养的共同体,将地方文化与职业教育相统一,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与地方社会文化的发展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同时,对地方优秀文化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建设具有湖南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既受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产业形态发展特点的影响,也受地方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的文化熏陶,因此,必须重视地方省情,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一、职业教育地方属性中的文化特征
职业教育主要是指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阶段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以获得从事某一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职业教育作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不同地区在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人文特点均有所不同,这一系列因素会对职业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反映出各地区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呈现出与当地特色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特点。因办学主体、培养对象和发展行业不同所造就的职业教育活动中一系列符合当地特性的职业教育特点一同构成了该地职业教育的地方属性。
(一)地域性与融合性相统一
作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地方性色彩较浓厚。地方职业教育与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或本行业的产业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在生源基础、学科建设、专业安排、课程体现、教学内容、社会实践等方面,职业教育的发展根植于地方、依托于地方、服务于地方。不同地方政策导向、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体现着各地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当地的职业教育也被深深烙上了不同的地方印记。例如,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而不同地方的特色产业发展有所不同,因此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设需要扎根于地方,随着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而发展。职业教育与地方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融合共生”的生长态势。不同的地方文化会在当地产生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这一系列的地方文化会对当地职业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通常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会受到地方的影响,充分融入地方文化,结合地方产业特征,让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了解和传承地方的优秀文化。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对本地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意识,助力地方产业快速发展。因此,在职业院校开展教育教学要充分发挥地方文化的优势,将地方文化特色和产业优势融入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当地的职业发展,增强他们对地方发展的文化自信和地域认同,促进地方职业教育和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性与服务性相统一
对于职业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尚品德、业务能力突出的优秀技能型人才来说,“德技合一、工学结合”的提出至关重要。职业院校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依托自身的教学、科研、设施和人才等,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合格人才。同时在教学中注重道德修养、人文关怀、心灵触动,注重发挥道德作用,以体现人性的真善美,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业务能力和职业操守。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以提高其职业竞争力。同时还面向地方开展社会培训、应用研发、技术咨询等服务工作,为地方的建设提供服务的重要职能。
职业教育在关注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还聚焦社会需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紧密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同时在培养职业人才的过程中获取社会教育资源,完善教学结构体系,从而达到所在地方与职业院校共同发展、共生繁荣。职业院校借助专业特色打造服务品牌,以市场服务为导向树立职教品牌。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他们成为能够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职业教育的教育性与服务性的融合共生,对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基础性与标识性相统一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向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地方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职业教育面向市场所需开设相关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在技术水平上具备了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能够适应地方经济的需求,为地方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当地经济水平、历史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受到当地文化的熏陶,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品牌形象,教学过程中通过融入当地历史、传统特色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从而提升职业教育中的当地文化内涵。
职业教育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将地方文化有机融入教育教学过程。通过将地方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地方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地方文化与地方职教品牌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
职教品牌是职业教育产品和服务。地方文化对职教品牌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不同地区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侧重点,在面临不同地方情况而形成的职业教育特色,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职教品牌。地方文化与地方职教品牌建设中形成了功能上相互促进、价值上相互认同、内容上相互丰富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功能上相互促进
打造地方职业教育品牌,既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地方文化作为地方职教品牌的基础,为职业教育注入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元素。通过加强地方职教品牌建设能够有力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文化、历史和人文精神是地方职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能够为职业教育注入独特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审美情趣。不同的地方文化由当地独特的地域元素组成,这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教育理念共同构成了不同的地方职教特色。通过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在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自豪感和热爱程度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通过将地方文化融入职业教育中,加强地方文化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使得地方职教品牌能够与地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品牌形象和专业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地方职教的教育教学形式,充实了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地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地方职教品牌的建设也能够有力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地方文化在职业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了解地方文化。这种功能上的相互促进,对地方职教品牌建设和地方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二)价值上相互认同
地方职教品牌要在品牌定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与地方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满足地方人才培养需求,提高学校品牌认同度和社会影响力。地方文化是地方职教品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包含地域特色、人文风情和历史传承,更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情感、价值观和认同感。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地方职教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文化传承而言,在职业教育中让学生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地方优秀文化,将地方优秀文化与职业教育教学融为一体,是一种高效而深远的传承创新方式。地方文化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不仅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文化基因,而且普遍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强化了师生对当地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人们对文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变化。地方职业教育品牌要充分了解当地社会的文化需求,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和职业竞争力,与时俱进地调整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实施职业教育改革目标,高等职业院校为促进地方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重视文化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结合本地对于所需人才的专业技能和文化需求,打造和提升地方职业教育软实力。
(三)内容上相互丰富
作为地方职教品牌建设的重要支撑,地方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通过挖掘地方文化的人文、艺术、历史等元素,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职业教育的教育管理、课程设计、专业教学、社会实践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地方职教的教育教学形式,优化了地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地方职教品牌的建设可以让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地方文化,增强对地方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地方职教品牌建设的开展,也使地方文化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丰富。职教品牌建设过程中,不仅是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同时也为地方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职教品牌的建设注重挖掘和融入地方文化资源,丰富职业教育的文化内涵。地方职业教育品牌的开辟,也为充满活力的地方文化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地方文化与地方职教品牌的内容互动促进了彼此的发展,推动了地方职教品牌建设和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良性发展。
三、地方文化对地方职教品牌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优势是地方职教品牌建设的价值诉求,高职院校创造性地将地方文化融入职业教育中,形成地方职教品牌,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扩大了职业教育影响力,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
(一)地方文化在功能上提升职教品牌的服务效应
地方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也在社会,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能,地方文化的有效融入可以加强地方职教品牌与地方社会的联系和互动,促进产学研合作和产业发展。地方文化作为一个区域的精神纽带和文化符号,引领地方职教品牌服务地方发展,深深扎根于当地社会的各个方面。职教品牌作为地方职业教育的代表,与地方社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不断促进地方的产业发展,优化地方的产业结构。职业院校通过依托地方文化为载体的形式服务地方发展,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学科建设,积极深入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在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密切关注地方文化资源教育教学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深入和实用的教育内容,同时增强学生服务地方的意愿,提高服务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地方文化可以通过职业教育的学习推广,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为职教品牌在学术理论转化、文化课题研究、技术改造创新、产品创意研发等方面提供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从而实现互惠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