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六要合一·三维聚集”的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实践探究

作者: 严寒雪

[摘           要]  农村生源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群体之一。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高度重视对农村生源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基于“六要合一·三维聚集”的教育理念,全面探究农村生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实践,阐述了“六要合一·三维聚集”教育模式的内涵,分析在农村生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应用“六要合一·三维聚集”教育模式的重要价值,并从实践的角度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农村生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显著的成效,不断提高我国农村生源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农村大学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9-0007-03

大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重要任务,更是我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在大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对高等院校教学能力的提升会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直接关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未来职业的发展。农村生源大学生是大学中的重要群体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立足于该群体的性格特点,结合学校教育特色进行创新实践,可引入“六要合一·三维聚集”的教学策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六要合一·三维聚集”教育模式的基本概述

“六要合一·三维聚集”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模式,是指学校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分别以“六个要素”“一个中心”“三个维度”“统一聚集”为关键点,深入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的实施从班级层面和学校层面展开,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体系。从班级的角度来讲,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要载体,突出“一个中心”,将班级学生思想的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点。在此基础上,着力抓好“六个要素”的关键点,包括抓好班干、营造舆论、建立制度、明确目标、强化自身、抓住典型,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以点带面、纵横集合的教育效果,从而使班级的思想能够拧成一股绳,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从学校的层面来讲,需要从“三个维度”展开思考,包括学校层面、学院层面和学生层面,能够将三个方面进行高度统一和聚集,立足于学校的层面进行宏观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打造成具有“易班”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实现校园文化的塑造。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六要合一·三维聚集”能够使班级文化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相辅相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基于“六要合一·三维聚集”加强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增强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在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是以学校全体学生为对象,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关注,尤其忽视对农村学生在社会交往、心理健康、专业学习以及校园生活等方面特征的研究,进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简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保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中,停留于统一化与标准化的发展阶段,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村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引导价值,也难以更切实地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应用“六要合一·三维聚集”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状况,提高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展开,不再只从宏观层面采用“大而化之”的统一化教学策略,而是加强对农村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研究,从物质享受、勤俭节约的层面出发,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匹配,更容易引起农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有助于增强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合理性

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能够得到落实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农村生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只有符合该群体的认知规律,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但在当前的执行过程中,所实施的方法相对单一,过于陈旧,且呈现出流于形式的问题,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大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难以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和应用。通过“六要合一·三维聚集”模式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改变这一问题,将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持续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积极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实现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塑造,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价值。

(三)有利于增强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价值性

在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中,互联网已经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多元文化和多元思潮不断占据网络,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一些农村大学生对网络中的各类新鲜事物、思想、理念等产生更强的好奇心,但又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就容易走入误区,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同时,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具有独立、自强、吃苦、耐劳等优秀的品质,但同时也表现出自信和自尊的缺乏,容易导致学生进入城市后产生不适应,如果不加以引导和帮助,就容易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通过“六要合一·三维聚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能够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通过内容和方式的调整,加大对农村生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有效应对环境变化、个人成长所带来的不适和压力,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六要合一·三维聚集”的教育模式将更有利于发挥农村生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破解高等院校在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类教育问题的关键点和主要抓手,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从班级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层面出发,不断提高对农村学生的关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探究的核心能力,能够在学校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基于“六要合一·三维聚集”加强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三维聚集”的教育阵地

在农村生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实现“六要合一·三维聚集”教育模式的转变,应从学校管理者到课程实施者的观念着手。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农村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立足于宏观设计的角度,将学校的所有农村大学生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学校、学院、学生三个层次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打造“三维集聚”的思想教育空间阵地。从学校的层面来讲,应积极构建针对农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着力推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从学院的层面来讲,要号召各个班级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以班级建设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为各个班级中的文化建设提供指导,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提高对农村学生的关注度;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性,激发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不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锻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用性。“三维聚集”是从宏观角度的思考,是以学校的师资、教学设备等所有教学资源为基础依托,面向所有农村大学生而建立的具有针对性特点的教育空间,包括校园空间和网络空间,是“六要合一·三维聚集”教育模式的基础。

(二)强化文化育人的价值,建设“六要合一”的班级文化

在做好宏观层面设计的基础上,还是要以班级为落脚点,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实现“六要合一”。在每个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班级文化的建设为中心,积极做好抓好班干、营造舆论、建立制度、明确目标、强化自身、抓住典型的关键点,着力做好班级文化的建设,成为学校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在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教学案例的应用中融入与农村、农民有关的教学素材,如革命先辈、先进人物以及革命伟人相关的故事等,让全体学生充分认识到“农村人物”的优秀品质、卓越才能和伟大情怀。对农村大学生来讲,具有“亲近感”和“相似性”的案例更能够引起共鸣,同时更能激发自豪感,将其作为榜样,鼓励自己积极向上。

(三)尊重农村学生的差异,丰富“线上线下”的教育形式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发挥“六要合一·三维聚集”教育模式的优势,就需要实现学校、学院、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优势。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村学生的差异,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的形式,才更有助于吸引农村学生的注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此,学校应加强对农村学生群体特点的研究,包括大群体特征和小群体特征,从生活特点、价值取向、思维状态等方面着手,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例如,在研究农村学生个体需求的过程中,可结合学生多个方面的表现以及学校精准帮扶活动的成果,确定农村学生大群体中所呈现出来的“小群体”个体差异,将其进行细化分类,通过二次甚至多次分化的过程,将呈现出共同特点的学生进行集中化实施,体现出教育活动的“个体针对性”。例如,对于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可结合心理教学课程,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强化学生对自身状态的认知,并学会一定的社交方法,逐步打开自己的内心,能够积极参与到更多社团活动中,结交朋友。再比如,缺乏自信的学生,可通过网络方式,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估,能够客观地找到自身的闪光点,并强化优势,不断培养自信。例如,在学校主题及班级主题活动中,策划以信念、感恩、诚信等为主题活动,鼓励农村学生参与实践,在活动中抒发情感、表达自我,并找到共同进步的朋友,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中。总之,“六要合一·三维聚集”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以及多样化的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重视师资队伍的打造,落实“协同育人”的教育机制

要全面落实教学模式,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强化协同育人的理念,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能够在思想政治课程、班级管理、专业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类学校活动相融合实现协同育人。为此,学校层面应构建思想政治教师培训机制,将学校的任教学科教师、班级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校帮扶人员等列为培养对象,开展基础理论培训和专业实践培训,以帮助各个岗位的教辅人员能够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加强对农村大学生的关注。与此同时,要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开辟网络教育的空间,既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又能帮助学生养成丰富的信息素养,有效应对在网络中所遇到的多元文化冲击。另外,应强化专业培训,增强培训内容与教辅人员工作的关联度,指导教辅人员能够从具体岗位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落实“六要合一·三维聚集”的教学模式,并且应使各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体系,全面落实协同育人的教育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在其行为状态、价值取向等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学校可根据农村大学生的特点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构建“六要合一·三维聚集”的教育机制,不断丰富教育方式,有效帮助农村大学生在大学中适应校园生活,为未来的高质量就业和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振瑀,陈卓,陈会军.以班集体建设为抓手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N+1=1”群体效应下大学生班级管理与班风建设的创新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9-11.

[2]徐竹君.数字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评《高校综合治理数字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J].中国科技论文,2020,15(4):507.

[3]戴晓伟.当前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协同一体化的思考:评《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J].热带作物学报,2020,41(12):2599.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