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在线课程平台“翻转课堂+德能技评价”的课堂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作者: 李爱香
[摘 要]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重点任务之一是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其中明确要求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课堂革命”的逻辑起点有三大核心要素: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策略。首先确立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的教学目标,其次建设顺应“Z世代”大学生学习特征的教学资源,采取体现以大学生自主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课堂革命”的路径则是要构建“课堂革命”动态运行系统、建设“课堂革命”丰富教学资源、创新“课堂革命”教学组织形式、形成“课堂革命”教学评价体系。
[关 键 词] “课堂革命”;德技并修;自主发展;教学改革;动态运行系统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9-0025-03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重点任务之一是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其中明确要求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1]。高职教育的适应性正在纵深推进,积极践行“课堂革命”,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使命担当[2]。
一、“课堂革命”的逻辑起点
“课堂革命”最简单、最一般的本质规定(即逻辑起点)要明白“2W1H”,也就是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What),用什么(What)来教,如何教(How),即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策略三大核心要素。
(一)“课堂革命”要确立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的教学目标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3]。《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办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4]。《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5]。总之,职业教育要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理念,努力通过学校教育、专业教育、课程学习和课堂教学等活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中课堂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主体活动,课堂革命确立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革命”要有顺应“Z世代”大学生学习特征的教学资源
“Z世代”,即1995年后出生的人群,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Z世代”大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行为和学习工具都不同于之前的大学生。从“Z世代”大学生学习资源类型来看,更加丰富多元,除了课堂内容、课程教材,还有各类电子和网络资源。据调查,“Z世代”大学生更善于利用互联网来获得更多的课程学习资源;从“Z世代”大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来看,“Z世代”大学生更善于自主学习。据《第一财经周刊》发布的《中国“Z世代”理想生活报告》,74%的受访“95后”把闲暇时间分配给了“学习和课外自我充电”,远超“95前”的35.49%;从学习工具运用来看,“Z世代”大学生更善于应用前沿的数码工具和学习软件,如平板、手机、电脑等。为此,为了顺应“Z世代”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必须建设和使用配套的在线课程学习资源。
(三)“课堂革命”要采取体现以大学生自主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根据学习者行为是否为主体,心理学研究将其学习方法分为主动学习法和被动学习法。主动学习法是动用大脑的全部功能一起来学习,帮助学生将知识从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该方法可充分调用大脑的思考、分析与理解等功能,在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学生使用主动学习法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具体形式有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等,而被动学习不会充分发挥大脑的全部功能,不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常见的形式有听讲、阅读等,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学习内容留存率如图1所示[6]。其中,“翻转课堂”就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之一,例如,采取小组讨论、实践训练、教会同学等主动探索学习的教学形式。
<E:\娟\XD\29期\正文\未标题-2.tif>[被动学习][主动学习][阅读][听讲][视听][示范][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90%][75%][50%][30%][20%][10%][5%][图1 学习金字塔——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
综上所述,“课堂革命”的逻辑起点应该依托在线课程资源,采取体现学生自主发展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从品德、能力、技术等全方位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二、“课堂革命”的路径研究
“课堂革命”的逻辑起点是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课堂革命”的路径研究是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路线。首先,要以系统论研究方法构建课堂教学运行系统。其次,要把握课堂教学运行系统中的关键要素内涵。
(一)构建“课堂革命”动态运行系统
“课堂革命”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从课前、课中到课后的全要素创新,是一个动态运行系统。从“课堂革命”主体来说,有教师和学生;从“课堂革命”环节来说,有课前、课中、课后;从课程教学改革要素来看,有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设施、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主体、教学环节、教学要素构成一个“课堂革命”动态运行系统,具体如图2所示。“课堂革命”不仅涉及运行系统每一要素的改良革新,而且要保障其整体的更新和运转。“课堂革命”要更加重视课程的育人价值,关注学生差异,打造以“学生、课程、学习”为中心的高效课堂。
(二)建设“课堂革命”丰富教学资源
为了顺应“Z世代”大学生学习特征,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探索一条创新之路,“课堂革命”的教学资源要具有形式多、模块化、网络化、通俗化、精练化等特点。教学资源形式可以有纸质和媒体,纸质教学资源有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学单元设计,媒体类教学资源有文本素材、图形/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VR素材等。教学资源的内容要及时对接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
(三)创新“课堂革命”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是根据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在教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有班级教学、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分层教学和道尔顿制等。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指示,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此,无论哪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都要实现“因材施教、人人皆可成才”。一般来说,班级教学和分组教学组织形式已普遍得到实施,但个别教学、分层教学、道尔顿制运用较少,个别教学比较适用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授课对象,分层教学适合同一班级学生的生源不一或者基础有不同层次,道尔顿制适合跨班级合作式、交互式学习,比较适合项目类或实践类教学。无论哪种教学组织形式,一定要充分发挥个体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的作用。
(四)选择“课堂革命”有效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高职院校学生学情也不同于本科院校学生学情,鉴于教学类型和学生学情的不同,要选择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例如,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不同课程特点不一,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的学情也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建议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无论哪种教学方法,要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实现知识内化、技能熟练、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五)形成“课堂革命”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过程,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7]。以往大家理解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以教师为主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课堂革命”的教学评价应该形成一个多主体、双对象、全内容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主体有教师、学生、企业、督导等多个;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双方;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对学生的素养目标(德)、能力目标(能)、知识目标(技)的达成,而且包括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等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其中,要强化学生的过程评价、实用的结果评价,采取体现“人人出彩、人人成才”的教育观增值
评价。
三、“课堂革命”的实践案例——以统计基础课程为例
课题组所任教的统计基础“课堂革命”重点在教学资源、教学组织、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了改良革新。
(一)建设在线课程,丰富课程学习资源
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建设课程网站,上传总时长约600分钟的微视频90多个(其中有部分微视频是由新闻报道中有关统计指标内容剪辑而成的)、教学项目配套的授课课件和统计实践应用案例等课程学习资料185个、题库350道,组建章节测验题9套,创建学习班级,按教学计划发布教学资源和测验,为“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提供网络学习资源。
(二)采取“翻转课堂”,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课题组从2016年9月首次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现已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前、课中、课后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督促学生线上学习初探问题,课中采取“任务引领探究学、实践操作检验学、小组讨论共同学、教会同学互助学、成果展示观摩学、新知讲解系统学、过程考核激励学”等手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布置学生综合练习解决拓展问题。
(三)重视过程评价,涵盖品德能力技能
过程考核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保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做法是:对上课积极主动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予成绩评定,制定任务完成评价表,从品德、能力、技能(或知识)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对照标准进行评价。例如,对完成学习任务、实践操作、参与讨论、教会他人、成果展示的学生进行评价打分。
教学资源、教学组织、教学评价三者的改良革新,最需突破的是教学评价,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所包括的品德、能力、技能(知识)的内涵需要结合专业面向的行业、岗位进行调研,品德的评价不仅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而且包括从事专业领域的职业素养,能力评价不仅包括基本能力,而且包括专业能力,技能评价不仅包括操作技能,而且包括可迁移技能。总之,一门课程的“课堂革命”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又需要有重点地突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EB/OL].(2020-09-16)[2022-04-24].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9/content_5548106.htm.
[2]张丽颖,张学军.高职课堂革命:内涵、动因与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18.
[3]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3):77.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03-29)[2022-04-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5]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5-28)[2022-04-27].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6]尹伊婷.高职学生主动学习法行动研究:以思政课为例[J].智库时代,2020(16):158.
[7]张杨.论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37-39.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