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重维度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探析
作者: 郭钦 陈莉[摘 要] 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必须从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出发,竭尽全力地为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努力,进而有效地强化本门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性,从崇高的理想信念、完整的理论阐释、有效的实践延伸、各方的努力协同、多样的形式创新等方面集中发力,在学习活动中提升思政课的高度、在理论的阐释中不断地加深对思政课的认识深度、在实践过程中拓展思政课的广度、在协同合作中加大思政课的力度、在形式创新上增加思政课的温度。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五重维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9-0040-03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高度
上好思政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具体实际,甚至深入中间经常做调研,努力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进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面地提升学生的认同感,提升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高度。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地认识思政课,它是一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课程。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所必须坚持的一个根本性目标,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来坚定青年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努力将每一届大学生培养成为勇于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可靠而又可信的时代新人。具体而言,从如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在提升全体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上下大功夫。思政课是主阵地,我们可以先加强思政课教师的队伍建设,使思政课教师在具体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所以,思政课教师要全面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通过反复阅读原著,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领悟,进而更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最新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执行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言传身教中砥砺广大学生的品格,大学生也可以从教师那里得到直观的感受,并接受相应的教育。专业课教师也要和思政课教师进行有效的配合,努力拉升自己的政治理论高度,进而做到更高质量的协同育人。就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来说,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充分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结合专业课的知识点,努力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充分领悟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思政课的表现形式,进而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这就将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课本身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全体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要在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上下大功夫。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价值方面的认同感,这些是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题中之义,我们可以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来共同、有效地引导我们的青年大学生切切实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竭尽全力地使大学生成长为有家国情怀、有高尚追求、有使命担当、有积极作为的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思政课理论方面的阐释,进而牢牢把握思政课应有的深度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对其大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有效传播的重要路径。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具体可从如下方面来把握好思政课应有的深度。
本身增效赋能。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主动以学科资源为立足点,把思政课的理论彻底阐释清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并积极探索思政课程跨学科资源整合的可靠路径来强化学科建设,促进思政课教师交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中国在此行业中的实际,进而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并及时用于教学实践和学科建设;思政课教师也可以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拓宽视野,通过跨校、跨学科等方式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搭建更灵活、更方便的学习与实践平台。如,通过在线课程建设、微视频等为大学生搭建线上学习具体的、可行的学习平台,也可以引导学生参观红色基地来增加大学生爱国、爱党的实践教育,进而为思政课程提质增效,增加思政课的深度。
再者,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还要充分地把握整个世界的发展大方向,坚持与时俱进,在教育中不断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知、分析和解决当下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今世界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教师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进而带领学生与时俱进地把握时代脉搏,并积极地鼓励自己所教的大学生努力地探索和积极地实践,以此来提升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方面的能力。思政课教师还要非常及时、准确地关注国家发展实际,有效地回应学生关切,通过理论力量的发挥,来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大学生充满对新事物的好奇,经常会关注新鲜事物,这个时候,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可以对自己所教大学生的关切予以及时回应和引导,让学生在创新中不断发展自己。思政课教师更要依托浩瀚历史,在教育教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来处、知晓自己的去处。当下,可以鼓励学生自觉学习“四史”,就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将“四史”的学习与本专业历史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对行业过去的了解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的未来。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好思政课程实践方面的具体延伸,不断地拓展思政课本身所具有的广度
思政课在不断促使大学生汲取理论养分的同时,还要帮助大学生不断开阔其视野。为此,思政课教师就要为大学生搭建好拓展平台、强化实践,进而让大学生将其所学理论更好地指导其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也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努力让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这就有力地拓展了思政课的广度。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在具体的教育和教学实践当中,不断地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在观察问题、认识世界的时候,要有国际视野。对国家发展大势的把握,要放在全球坐标系当中,进而更准确地找准自身定位和正确方向,以增强其成人、成才的自觉性。当今世界,国际形势也在不断地变化,要及时地把握国际形势,做到“知己知彼”,进而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准确地定位自我,找到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做到在全球坐标系中定位,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可以从建筑行业本身拓展到工业领域的大类。建筑行业挖掘的思政元素,可以灵活运用到工业领域的其他门类,进而有效提升思政课应有的广度。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努力搭建一体化育人平台,进一步为其所教学生提升其社会实践方面的能力。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实现“行走的思政课”精品。比如,在深化校企合作时,可以构建思政课程交流平台,进而拓宽思政教育的资源输入空间,同时在校企合作中,让学生投入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及时运用,并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还可通过互联网、自媒体等方式,为大学生创建情境式的体验。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在学生实训场所,可以结合建筑工程专业的实际,通过在合适地方张贴爱岗、爱党、爱国标语,也可以通过举办与专业有关的展览等活动,让思政课在大学生心中“活起来”,也确确实实地“燃起来”,更要促使思政课的维度逐渐地“广”起来。
四、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地发挥方方面面的协同协作效应,努力加大思政课的力度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不能只依靠思政课程和思政教师,而是需要校内、校外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协同效应,进而形成育人合力,更好、更有效地促进思政课自身高质量和内涵式地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带头做好这项工作,方能加大思政课的力度。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全面、有效地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这两者的有机融合,在不断地强化“三全育人”方面的综合性改革方面做积极的努力。思政课教师要加强与其他专业教师、学校党政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的协作,紧密联系课程思政和其他部门工作实际,提升各专业、各部门思政育人协同意识与质量。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来说,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与专业课的实训教师、学生的实习指导师傅一道,对学生进行跟踪培养,让大学生对所学政治理论知识及时充分地用起来。为此,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协同配合,建好共同育人新格局就成了必要。通过这样的努力,思政课的育人力度也得到了大幅度增强。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从整体上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构建权责明晰、有效衔接的层级管理机制,加强社会、学校、家庭协同联动,汇聚提升思政课实效的磅礴力量,在加大思政课的力度方面可以加把劲。思政课还要充分地调动社会和家庭方面的积极性来协同进行。毕竟学生不仅仅是在学校,学生很大一部分的时间是在自己的家庭和社会的,家庭与社会的联动思政教育,无疑可以加大思政课的力度。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对其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往往大学生的父母可以说是其第一任的全科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度与了解度是非常高的,甚至是其他人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为此,思政课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家庭教育,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与所在大学的学校教育,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育人。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并不相同,学生家长又来自各行各业,和家长配合的难度可想而知,故而思政课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和总结,不断总结如何与不同家庭更快、更有效地交流与配合,进而总结更具有普适性的育人方法。
五、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形式方面作出积极而有效的创新,以提升思政课的温度
思政课要引导大学生成人、成才,就要“感人于肺腑、动人于心弦”。只有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温度,从内心深处触动学生、感染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引导学生。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
入手。
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在遵循教育教学具体目标的情况下,对教育和教学的具体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方式呈现得灵活多样、生动鲜活,进而做到思政课“质”与“量”的齐头并进。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多搜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涌现的爱岗敬业、爱党爱国的典型案例,并结合思政课的相关知识,把这些“模范”们的真实案例讲给学生听,通过这些案例进一步感染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行业内的佼佼者是如何践行思政课所学知识的,进而让学生更近地感受思政课的魅力和温度。
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地推动思政课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不断创新课堂形式,让大学生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如在用好传统“灌输式”引导的同时,将融合式讨论、案例式教学等恰如其分地融入思政的课堂中,最大限度地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新媒体技术将视频、动画等一起搬到课堂上。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思政课教师可以调动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优势,协同合作,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通过新媒体等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起来,在“知、情、意、行”的具体视角下,对思政理论课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进行有效的提升,进而拉升思政课的温度。
综上所述,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是担负着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培养时代新人的重大任务的,课程思政也是各个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进行教书和育人的应有之责,也是课程教育教学价值方面有力的回归。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要双双提高自身在政治方面的站位,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中思政方面的建设进行合情合理的结合,具体就是要在“五重维度”上下大功夫,下真功夫,努力地把自己教过的每一届大学生都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信、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进而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活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习近平.统一思想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N].人民日报,2019-04-18(01).
[4]季海君,林于良.论新时代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理路[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5]魏燕妮.新时代讲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握好“六个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0).
[6]门丽君,魏宏亮.工匠精神视域下土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初步探索[J].现代营销,2019(12).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