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定制式”实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 刘德英 杜康 常艳梅

高职护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定制式”实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0

[摘           要]  病原生物和免疫学是医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学科,是联系基础课与临床课的桥梁。职业院校应根据学校对学生的专业定位,并结合现阶段医院对学生专业素养的需求,编写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且贴合临床操作的实验教学计划,并增加融合性实验项目,以提升高职护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定制式”实验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发现实验组的实践理论和实践操作成绩及课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定制式”实验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更加符合国家对职业学生的培养要求。

[关    键   词]  高职护理专业;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9-0118-03

一、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在医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高职护理专业最终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技能强、应用能力高且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职业护理教育更是如此。因此,高职医学院校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护理技能与其他实验项目的结合,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的实验课程设置。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为例,这门课程是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基础和人体寄生虫学三门学科的综合,重点研究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以及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临床常见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免疫学在疾病预防中实际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本门课程是联系基础与临床课的桥梁课程,通过实验不但学习了病原生物的类型、传染方式、发病原因及特异性的预防措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无菌观念、穿脱防护服、七步洗手法等基础护理操作,对学生走上医护职业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该课程为医学类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效果差

该课程为医学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小组教学是保证实验效果的关键,但目前由于实验室数量及教师人员有限,只能采用大班授课,实验课堂学生人数多、环境嘈杂,使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示教时也不能观察到老师的操作细节与技巧,致使学生实验操作草草了事,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普遍不扎实,很多学生既缺乏学习兴趣,也没有学习的耐心,对于病原生物学实验中的一些基本用具,如显微镜的使用,很难进行熟练操作,造成观察性实验进展缓慢。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病原微生物形态时,学生往往受好奇心引导去观察细菌形态,一旦找不到所要观察的病原生物,就失去耐心不愿意继续进行实验,就造成了免疫学实验学生往往只“观于形”而忽略其“根”,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三)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较弱

高职护理专业实验教学以往的模式是:教师演示和讲解—学生操作练习—教师总结点评,教学成为走流程,学生没学会,或者只是对实验有个大概认识,不清楚具体的实验细节与原理,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无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能达成实验教学的目的。

三、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一)制定实验标准,突出实验特色

该研究在原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的专项研究,整合并融合了基础护理实验,编写了实验教材。新的实验项目和方法突出了护生的专业性,加强了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护生的学习目标和技能要求根据高职护生的课程培养目标来设计,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提高其职业素养。实验课共安排20课时,分为三大类实验。第一类是显微镜油镜的应用以及对病原生物、免疫细胞和人体寄生虫形态的观察,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最基础的实验技能;第二类为细菌的人工培养、外界环境对细菌的影响以及消毒灭菌等,本项实践教学内容与护士工作联系紧密,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护理实践操作技能的理论之源;第三类是免疫学实践,夯实学生的免疫学理论,紧密联系临床。

(二)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发达,多媒体视听技术广泛运用于课堂,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如微课视频、动画以及各种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细胞的电镜下图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等,将其运用于实验教学中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以往的实践课程内容干燥而乏味,且因为可使用的教育资源较少,而无法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而无法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且受教学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反复示教,教学质量不理想。改革后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学习通教学平台,教师把新编写的实践过程和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上传至平台,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课前预习,课中示教只对操作难点进行详细指导,课后进行反复实践训练。这样可以给课堂留出更多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的操作训练和老师的指导。当然现代教学手段只是支持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不能滥用,要根据护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内容的选择和精心设计,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缺陷,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记忆。

(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理论内容复杂抽象,实验种类多,有形态型、技能型、可验证型、项目型等,给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难度,加之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生物安全问题。因此,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四、实验方法

(一)实验对象

抽取我校2021级高职专科护理专业4个班共138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二班为实验组共计69人,三班、四班为对照组共计69人,均由同一教师授课。两组学生在民族、人数、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教师与教材

这四个高职护理专业班级的学生由同一位教师授课,该老师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专业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中实验组选用这次重新整合的实验教材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原来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式

1.对照组

在对照组中,采用以往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先讲解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在实验台对学生进行实验示教,学生进行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

2.实验组

实验组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是“定制式”实验教学,以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为例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开展教学。

首先,在“定制式”实验教学中应针对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制定实验大纲,该实验大纲既要兼顾免疫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融合护理基础技能的内容,如七步洗手法、戴无菌手套和无菌操作,并根据实验大纲编写出详细的实验步骤与流程。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此次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们也制作了这次实验过程中所有操作视频放在学习通平台上,供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同时也在学习通平台上提出课前问题:如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的原理、目的、操作步骤、七步洗手法的顺序、戴无菌手套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抗原抗体检测的禁忌症、适应症等问题。

其次,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示教、学生模仿实验操作的上课方式。传统的实验课缺少学生的自主参与,在“定制式”实验教学法中,学生会难以适应这样的变化,因此要进行适应性课前训练,这样能使实验课更加顺利地实施。在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实验操作教学中,以宿舍为单位分组,利用学习通平台发布的实验内容、实验流程进行预习,同时复习护理操作的相关内容,或者通过图书馆与网络资源了解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对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备注,并在实验课堂进行提问。

在实验课开始后,首先讲解并示教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的方法,示教后学生按之前的分组进行操作,直到完全掌握,之后进行融合性实验练习,按照检测前用物准备、洗手、戴口罩、戴手套,检测中取血液标本、离心、包被、加样、加酶标记物、加底物、终止反应、观察结果,检测后处理用物、消毒、脱手套、脱口罩、再消毒的顺序反复练习。教师要在旁边做指导与评价工作,控制和调整学生的实验节奏以及课堂氛围。

另外,在课堂的结尾,教师要预留归纳、总结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讲解比较集中的问题,同时点评各个小组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课后多练习,引导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得到全面的提升。

(四)教学效果评估

课后应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估,要结合实操成绩与实验报告内容,进行实验教学效果评估。

五、实验结果

学期末两组学生对比。

由表1可见,实验组学生在两次理论测试中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由表2可见,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团队协作、培养主动学习方面和课堂满意度方面实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六、结语

病原生物和免疫学作为一门核心学科,其教学效果对医学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会产生很大影响。经过实验教学改革,不但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变浓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与综合实验水平提升了,对知识的了解深度和广度扩展了。在今后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践教学课程中,根据医疗机构对各类专业人员的需求,进一步探索与改良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与考试方式等路径,培养更多符合医院和社会需求的优秀的医务人员,以拓宽医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廖晓林.高职护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程问题式教学法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265-266.

[2]邱丹缨,陈淑增.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农村卫生,2013(2Z):38-39.

[3]刘娟娟,房逢立,刘祺.基于生物安全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J].职业,2019(15):38-39.

[4]苗英慧.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5):17-18.

[5]陈玉,戈瑶.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林区教学,2016(12):80-81.

[6]苗英慧.高职药学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6):25-26.

[7]李岩,吴素琴,王美慧,等.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改革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1):51-52.

[8]李红.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9):93-94.

[9]孙厚良,唐静,李国利,等.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应用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530-2531.

[10]谢国武.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07(5):110.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