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工艺及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 权建洲 王新平 武春燕 曹柯 周大勇

车工工艺及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0

[摘           要]  在分析了车工工艺及实训课程教学特征的基础上,针对车工教学中存在的矛盾问题,提出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探讨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教学实践表明,上述方法措施能有效地提升士官教育质量和效益,为士官实战化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    键   词]  车工工艺及实训;士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9-0136-03

我校机械制造工艺专业为空军地面部队培养从事机电设备维修及零件加工制配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其岗位职责在装备维修保障和遂行抢修任务中具有重要作用。车工工艺及实训是机械制造工艺专业大专的岗位任职核心课程,也是大纲要求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车削基础知识、常用的车削加工方法及典型装备零件的车削等内容。该课程对学员胜任岗位工作、提升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实战化教学的深入推进和军队院校教学大纲、新人才培养方案的颁布,现有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等与实战化教学要求有差距,难以满足部队发展的需求。本文针对当前车工工艺及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改思路、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矛盾问题

(一)教学理念跟不上培养打仗人才的新要求

军队院校培养的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军事人才,是为机械制造工艺专业装备保障和战时抢修服务的。因此,所有的课程教学都必须要围绕“会修、快修、抢修”来进行,深刻领会战场抢修对各专业技能的要求,并将其融入训练的各个环节中。而传统的车工教学中,以教员为中心,灌输式、师傅带徒弟式教学理念和方法难以适应岗位对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跟不上岗位工作任务的新变化

军队是要打仗的,其特殊性决定了培养的人才必须对接具体岗位任务需求精准发力。近年来,虽然车工教学加大了改革,教学内容也按工作任务进行了设计,但在具体项目的选取中,没有充分考虑实战环境、及时跟进武器装备发展对教学内容的新要求,并将其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存在靶向聚焦不准的问题。

(三)方法手段跟不上学员学习呈现的新特点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入伍数量的逐渐增多,学员总体对本课程学习热情较高,在学习上呈现“三强、三弱”的新特点,“三强”即求知欲望较强、争先意识强、吃苦精神强;“三弱”即自主学习能力弱、理实结合能力弱、钻研精神弱。传统的仅靠单一的PPT示教手段的教学手段很难激发学员兴趣,而教员在实践操作示范教学环节,由于存在视角和距离等差异,无法保证每个学员在此过程中观察到教员的演示细节,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树立“以战领教”的教改理念

着眼未来战场对维修保障人才的需求,紧贴制配技师岗位能力标准,聚焦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坚持仗怎么打,课就怎么教,岗位最缺什么就练什么。按照士官学员承担的使命任务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实战化环境布置教学场地,按照实战化需求配备教学装备,按照实战化标准评价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向部队靠拢、教学向岗位靠拢、教学向实战靠拢,牢固树立“以战领教”教学改革理念。

(二)突出“任务引领”的教改内容

要坚持把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作为教学活动中心,遵循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化的设计思路,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整合,构建以任务为牵引的教学模块。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分析工作要求、内容、组织方法及工作标准,明确每一个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考核与评价标准。学习过程对照工作过程,有效拉近教学与岗位工作的距离。

(三)实施“三个融合”的教改策略

深化车工工艺及实训课程的内涵建设,即注重教学内容与装备维修保障工作内容相融合。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任务实施过程相统一,实现教学过程与战斗力同步生成;将育人与育才相融合。通过全过程和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知识能力的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倍增器”的作用,将教学中的堵点、难点、痛点变为亮点。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以岗位任务为牵引,重构教学内容体系

依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对标专业能力标准,对车工工艺及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可以概括为“三熟三会两过硬”。“三熟”即车床设备熟、操作方法熟、工艺过程熟;“三会”即会使用维护、会操作加工、会制配抢修;“两过硬”即操作技能过硬、机务作风过硬。按照上述教学目标,根据士官学员认知特点和技能形成规律,遵循由浅入深、由一般到普遍的设计思路,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体系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综合技能三大模块,并将思政元素融入各模块中。通过基础知识教学,学员熟悉机床设备及工量具,达到会使用维护机床和工量具的教学目标;通过基本技能教学,学员熟悉基本操作方法和操作要领,达到会车削加工常用零件的教学目标;通过综合技能教学,学员熟悉装备零件车削加工的工艺流程,达到会抢修装备零件的教学目标;通过三个模块的实装实训,学员做到操作技能过硬、机务作风过硬。各模块在内容上互为补充、理实一体,其中,基础知识是支撑,是指导实践的理论和依据;基本技能是核心,是基础知识的实践性验证;综合技能是提升,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装备典型零件加工中的综合应用。

三个教学模块具体又由9个教学单元组成,每个教学单元包含若干任务,遵循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化的设计思路,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穿插,构建以岗位工作任务为牵引的教学内容体系,具体的内容体系如文末图1所示。

(二)课程教学融入元素,培养学员过硬战斗作风

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思政元素,使学员在思想上认识到该课程在装备应急抢修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求实的匠人精神,锤炼学员过硬的机务作风和战斗作风。一是从知识要点切入思政元素。坚持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做到专业技能和思想教育无缝对接,建立车工课程知识要点和思政元素的对应关系。二是从案例视角挖掘思政元素。从爱岗敬业、战斗精神、工匠精神、机务作风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收集和整理了26个车工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用大国工匠、金牌工人、车工状元等先进典型事迹,诠释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三是全过程、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在理论讲授时,讲刀具材料和刀具角度,融入创新意识和整体思维;讲麻花钻和铰刀,融入核心意识;讲螺纹知识,融入螺丝钉精神。在实践操作时,讲安全操作规程和质量考核标准,树立学员的规矩意识和法纪意识,培养学员过硬的机务作风;在考核评价时,增加机务作风和团队合作等评价点,促进学员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深化理实一体教学,优化教学模式方法

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线,综合运用案例式、研讨式、启发引导式、同类比较式、讲解示范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教学法主要用于切削加工基础知识的教学;同类比较教学法主要用于刀具选择和刀具刃磨的教学;讲解示范教学法主要用于车床的认知与操作、车轴类零件、车套类零件、车圆锥和车螺纹等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研讨式主要用于复杂零件的车削加工和工艺过程制订;任务驱动式主要用于典型装备零件的车削加工。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牵引组织课堂教学实施,将理实一体教学方法贯彻整个教学过程,按照情境引入、信息搜集、方案制订、任务实施、过程控制、总结讲评六个步骤组织教学,具体组织实施流程如文末图2所示。

(四)活用信息技术手段,破解教学难点、痛点

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虚实融合,丰富教学手段、破解教学难点。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和部队军事职业教育平台上丰富的车削加工的慕课、微课、动画等完成课前学习和课后训练。二是针对切削加工过程中机理复杂、不易观察的问题,借助abaqus、deform等金属切削仿真软件建立二维、三维切削模型,将切削过程中的力、热变化直观化、形象化、可视化,降低学员的思维难度,达到破解难点的目的。三是在教员讲解示范环节,借助高清摄像头,多方位、全方位展示教员操作过程,解决学员看不清、看不到的问题。四是在学员分组练习、教员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借助移动式摄像机,教员对共性、典型性问题,通过实时投屏进行集中讲解和录播回看,达到知识与技能共享。

(五)拓展课外训练活动,促战斗力快速生成

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时间和教学资源,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学员车工专业能力快速提升。一是进行设计并严格落实课外训练计划,做到2年在校学习车工专业技能不断线。二是鼓励学员参加“三小”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员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是同部队、军械修理厂及地方行业企业建立联教联训,通过校军地“三位一体”联合培养,实现了车工教学与实战直接对接,可以有效促进学员专业能力的提升。

(六)围绕能力素养,强化课程多元考核

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即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二是评价内容多元,实践技能考核既突出对学员加工流程制定、加工操作规范、加工熟练程度等方面操作能力的评价,还突出机务作风、团队协作、安全文明操作等职业素养的评价。三是考核方式多元,考核采取百分制,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形成性考核主要包括作业、平时实操成绩等,共占总成绩比重的20%;终结性考核包括期末理论考试(占比40%)、期末实操考试(占比40%),共占总成绩比重的80%;期末理论考试和期末实操考试成绩任何一项不及格,课程总成绩记为不及格。

四、结语

课程教学改革以来,课程结业考核成绩不断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通过率稳步提升。教学组连续三年被评为毕业联考先进教学组。通过学员问卷调查和部队用人单位反馈,近三年95%以上毕业学员达到“三熟、三会、两过硬”的培训目标,能胜任制配技师岗位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装备的日常维修保障和应急抢修保障。约有三分之一的学员表现优秀,在执行大项任务中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获得了部队领导的好评和肯定,其中有20名学员在各项比武中获奖,有6名学员在单位被评为“强军工匠”。

参考文献:

[1]洪志定.车工实训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21(20):153-154.

[2]程曦.基于ABAQUS的超硬材料微织构刀具切削仿真及实验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21.

[3]张文智.车工工程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6):134-135.

[4]韩丹,王锐.多元化评价在中职学校车工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5):60-62.

[5]马浩骞,杨东,程东化,等.基于Abaqus的钛合金Ti6Al4V切削仿真与工艺优化[J].制造业自动化,2020,42(11):23-27,50.

[6]张松,李斌训,李取浩,等.切削过程有限元仿真研究进展[J].航空制造技术,2019,62(13):14-28.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