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手语构词理据探微

作者: 张桂林

[摘           要]  手语构词理据,就是手语构词的理论与依据。手语是一种视觉空间语言,通过手势和空间传达信息,通过视觉接收信息,它的构词理据也非常鲜明,阐述手语构词常见的三个理据:指点、借用和模仿。指点构词理据包含直接构词和配合构词;借用构词理据包含借音和借形;模仿构词理据包含用手模仿、用身体姿态模仿、用面部表情模仿和抽象加工模仿。

[关    键   词]  手语构词理据;指点;借用;模仿

[中图分类号]  H12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9-0139-03

在我国,“手语”一词早在《昆仑奴》中就有记载:“知郎君颖悟,必能默识,所以手语耳。”《语言学百科全书》(2002)中对于手语的定义为:手语是聋人相互之间或社会健全人与聋人群体交流时所使用的一种视觉手势语言。[1]在手语的构词研究上,国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如手语音位的研究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我国手语构词研究上,大多是借鉴国外的观点,重点放在词汇类型的探讨,构词的理论与依据上探讨得较少。傅逸亭和梅次幵(1986)从构词的角度把手语词汇分为象形式、会意式、表音式、仿字式和结合式五大类[2];戴目(2002)在《中国手语浅谈》中以汉字造字法解读手语的构词。将手语词分为六类:象形类、指事类、会意类、形声类、转注类和假借类[3]。手语构词理据,顾名思义,就是手语构词的理论与依据[4],本文将从手语构词理据出发,探讨手语构词的理论与依据,有利于手语使用者对手语构词的深入了解,对手语的发展与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

手语是一种视觉空间语言,通过手势和空间传达信息,通过视觉接收信息,那么其构词理据也非常鲜明,笔者就通用手语中常见的三类构词理据进行阐述。

一、指点

指点的手势在手语中普遍存在,这是一种通过运用手指直接指向事物或事物所处的空间位置来表达其概念的一种构词理据。指点手势的形式看似相同,但因语境不同,具体的含义也就不同[5]。

(一)直接构词

直接构词是指运用指点的手势构成手语词。人称代词“你”“我”“他”,打法为:一手伸食指,指向对方为“你”,指向自己为“我”,指向第三者为“他”;空间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这里”“那里”,打法为:一手伸食指,向上指为“上”,向下指为“下”,朝前指为“前”,朝肩后指为“后”,指尖朝下指两下为“这里”,指尖朝外指两下为“那里”。

根据实际语境表达,可以指点现场的任何人与物。如:“这个笔记本是我的”,打法为“指点笔记本/我”。当描述的人或者物在现场时,不需要打出原本的手语手势,可以直接用指点来表达。聋人在实际的交流中,指点的手势运用最为广泛,他们会用食指指向某一位置代表某个事物或用食指指向某个方向代表某一地点。

(二)配合构词

配合构词是指运用指点的手势配合身体某部位或辅手构成手语词。身体部位词就是通过指点的手势配合身体部位构词的。如“眼”“鼻”“耳”“舌”“齿”“腰”“喉”,打法为:一手伸食指,指一下眼睛为“眼”,指一下鼻子为“鼻”,指一下耳朵为“耳”,指一下舌头为“舌”,指一下牙齿为“齿”,指一下腰部为“腰”,指一下喉部

为“喉”。

指点的手势配合辅手构成手语词,是通过手语者的主手指点辅手的某个部位构成新词[6]。如“春”“夏”“秋”“冬”,打法为:左手握拳,手背向上,右手食指指点一下左手食指根部关节为“春”,指点一下左手中指根部关节为“夏”,指点一下左手无名指根部关节为“秋”,指点一下左手小指根部关节为“冬”,全部指点一次,代表一年四季。

二、借用

借用指的是手语对有声语言的借用。由于聋人生活在主流社会之中,主流社会的有声语言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聋人的第一语言——手语。因此,手语在构词上,一部分手语动作是借助有声语言的发音和形状构词的。

(一)借音

借音指的是用手指字母来表示一个词,通常会用这个词的首字母来表达。初步统计,国家通用手语词汇部分含有手指字母表音词素的手语词有218个,相较之前的手语工具书,这部分词汇的总量大幅度减少,只保留了手指字母已经被固化为手语词素且已经被聋人接受和运用的手语词[7]。国家通用手语中,手语借用有声语言发音的构词理据有两种:一是常规借用,即在手语词中手指字母的指式、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如“党”“部”“局”“司”“所以”全部都是借用手指字母的指式。二是变体借用,即在手语词中手指字母的位置、朝向、动作等发生了变化。如“爷爷”(一手打手指字母“Y”的指式,手背向外,从颏部向下移动两下)、“奶奶”(一手打手指字母“N”的指式,在脸颊处向下划动两下)、“国”(一手打手指字母“G”的指式,顺时针平行转动一圈)。

(二)借形

借形指的是借助汉字的字形,有仿字、书空、仿字+书空三种构词理据。仿字式通过双手搭成的手势动作来摹拟汉字的局部或整体的形状。如“人”“公”“干”“王”“中”“田”的手语都是用双手搭成的手势仿整个汉字的形状;而有的手语则是通过手势仿汉字的局部,“岗”仿上半部分“山”,“共”也是仿上半部分,“西”仿下半部分,“杉”仿右边的三撇,“岳”仿下面的“山”,“肝”仿右边的“干”。

书空是用手指在空中书写出汉字的整体或局部。如“千”“乡”“子”“了”“厂”,打法是:一手伸食指按照汉字的笔画顺序书空每个字的整体字形。“万”的打法是:一手伸食指,指尖朝前,书空“ ”形,表示“万”字的横折钩部分。

仿字+书空是通过双手搭成的手势动作摹拟汉字的局部或者整体,同时结合手指在空中书写出汉字的局部。

三、模仿

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是手语构词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是手语的视觉空间特征赋予手语构词的便利[8]。因此,事物的形状、概念、现象、动作等视觉的信息非常容易用手势进行模仿,直观而形象。一般有四种理据。

(一)用手模仿

1.用手模仿形状

用手模仿形状即用双手搭成的手势模仿实际事物的形状、大小、状态等特征。如:

“床”——双手食、小指直立,中、无名指与手掌成直角,指尖相抵,拇指贴于食指,仿床的形状。

“盘子”——双手拇、食指成大圆形,虎口朝上,从下向上做弧形微移,如盘子状。(可根据实际表示盘子的形状)

“椅子”——左手直立,掌心向右;右手五指与手掌成“┐”形,指尖抵于左手掌心,仿椅子形状。

“月亮”——双手拇指、食指张开,指尖相对,虎口朝内,边从中间向两侧做弧形移动边相捏,如弯月状。

“姜”——一手五指弯曲,仿姜的外形。

“直”——一手侧立,向前移动一下。

“菠萝”——左手握住右手腕;右手五指张开,指尖朝上;双手五指张开,掌心向内,交叉相搭,然后向后转动,仿菠萝外形。

2.用手模仿动作

用手模仿动作即用手模仿人或事物的动作特征。如:

“花”——一手五指撮合,指尖朝上,然后张开,模仿花朵绽放的样子。

“足球”——左手拇指、食指捏成圆形,虎口朝上;右手食、中指叉开,指尖朝下,交替弹击左手圆形,如踢足球状。

“乒乓球”——左手拇、食指捏成圆形,虎口朝上;右手横立,手背击打两下左手拇指,如打乒乓球状。

“香蕉”——左手食指直立;右手拇指、食指沿左手食指尖向下一扯,模仿剥香蕉皮的动作。

“面条”——左手拇、食指成半圆形,虎口朝上;右手食指、中指分开,指尖朝下,边从下向上移动边指尖对着嘴部,如用筷子夹面条状。

“吃”——一手伸食指、中指,向嘴边拨动一(或两)下,如用筷子吃饭状。

“走”——一手食、中指分开,指尖朝下,交替向前移动。(可根据实际表示走的动作)

3.用手模仿人体的整体动作

在手语中,通常会用“一手伸拇指与小指,其他三指弯曲”表示一个人,这个手势是“人”的类标记手势。用手模仿人体的整体动作即用“人”的类标记手势配合不同动作或运动,模仿人体动作的构词方法。如:

“去”——一手伸拇指、小指,指尖朝外,从内向外

移动。

“到”——一手伸拇指、小指,向前做弧形移动,然后向下一顿。

“回避”——左手横立,掌心向内;右手伸拇指、小指,先置于左手前,然后移入左手内。

“坐”——左手横伸;右手伸拇指、小指,置于左手掌心上。(可根据实际表示坐的动作)

“闯”——左手平伸;右手伸拇指、小指,在左手掌心上用力向外移出。(可根据实际表示闯的动作)

“死”——右手伸拇指、小指,先直立,再向右转腕。

“起床”——左手横伸;右手伸拇指、小指,先手背贴于左手掌心上,然后立起。

(二)用身体姿态模仿

用身体姿态模仿即用手势配合身体姿态模仿人和事物的动作来表情达意的构词理据。如:

“铁饼”——身体后仰;左臂横抬,左手握拳,手背向上;右臂伸向身后,五指弯曲,用力向前做弧形挥动,左手同时自然向后摆动,如掷铁饼状。既表示铁饼的名词意思,又表示掷铁饼的意思。

“舞蹈”——双手五指微曲张开,左手横伸,手背向上,右手直立,手背向右,同时扭动两下手腕,模仿舞蹈动作。(可根据实际表示舞蹈动作)

“篮球”——左手直立,掌心向右,五指微曲,置于头部前上方;右手五指张开,掌心向前,置于左手旁,然后手腕向前弯动一下,如投篮状。

“游泳”——双手平伸,同时向两侧做划水的动作,重复一次,模仿蛙泳的动作。

“标枪”——左手向前抬起,身体后仰;右手虚握屈肘,从肩部向前抛出,左手同时自然向后摆动,如掷标枪状。

“排球”——双手前伸,拇指相挨,其他四指交叉相贴,小臂尽量夹紧,然后向上一抬,模仿垫排球的动作。

“负担”——右手五指成“コ”形,压向左肩,左肩随之向左一歪。

(三)用面部表情模仿

用面部表情模仿即用手势配合面部表情来表情达意的构词理据。如:

“酸”——一手食指直立,在鼻翼一侧向上移动一下,同时耸鼻、眯眼、皱眉,面露酸的表情。

“甜”——一手食指指腮部,同时用舌顶起腮部,表示嘴里含着糖,引申为甜,面露微笑的表情。

“苦”——一手食指、中指微曲,指尖朝内,抵于鼻翼两侧,向下划动一下,面露苦状。

“辣”——一手伸拇指、食指,食指尖朝上,拇指尖碰两下颌部,口张开,面露难受的表情。

“得意洋洋”——双手伸拇、食指,食指尖边交替点胸部边缩回,重复一次,面露得意的表情。

“触目惊心”——一手食、中指分开,指尖朝前,手背向上,从眼部向前一指;双手拇、食指张开仿“ ”形,手背向外,置于胸部,然后猛然向上一提,面露惊恐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