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榴花开伍连德 民族团结心相拥
作者: 高立娟 单体强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新时代,在中小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关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大中小思政一体化
哈尔滨市伍连德小学校(以下简称伍连德小学)是一所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2006年9月,由哈尔滨市道外区原水晶小学校、保障小学校、滨江小学校三校合一,保留校名保障小学校。2010年12月,为纪念伍连德博士来哈尔滨抗疫100周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哈尔滨市保障小学校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市伍连德小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55人,教学班17个,学生60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9%,分别来自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布依族等7个少数民族。近年来,学校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民宗局、道外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目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民族学生教育教学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党建为抓手,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广泛开展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活动,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画卷。
2024年4月,伍连德小学“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教育活动在民族团结进步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中被评为典型案例,由市区统战部、民宗局推荐刊发简报,各地市广泛学习。新时代,在中小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宏伟的目标。
一、注重党建工作,全力打造精品师生活动
(一)以党建为引领,与学校教书育人相融合
伍连德小学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学校教书育人深度融合,举办“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党员教师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仪式,25名党员教师与56名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建立《哈尔滨市伍连德小学校党员教师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记录卡》(以下简称为《记录卡》),重点关心关爱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共同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培养各民族学生兴趣爱好,用《记录卡》记录各民族学生成长进步的点点滴滴和师生互动的温情瞬间,在党员教师的关心爱护下,民族团结的石榴籽在各民族学生心中生根萌芽。
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加强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立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题研究,确保各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目标落实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美育浸润“爱党情”
学校德育副校长单体强作词作曲的原创歌曲《心心向党》,民族风格鲜明,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深受青少年喜欢。学校利用音乐课全校传唱,优美的歌声久久回荡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将爱党、爱祖国的朴素情感深深种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学校不断创新民族团结活动载体,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班会、校园艺术节等活动,在重要节日,组织各民族学生举行欢庆节日晚会,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民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学校积极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社团等组织,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共同参加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
(一)千里书信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为深入实施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学校少工委先后组织与新疆阿勒泰、哈密、阿克苏及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县的各中小学开展“青少年书信·手拉手”交流活动。学生通过书信活动,介绍了各自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红色资源、学校风貌以及自己的学习生活,随信附寄了自己的书画作品与生活照片,热情欢迎远方的朋友来家乡做客,架起了各地学生交流的桥梁。伍连德小学以信为媒,在一笔一划中,一步步拉近了冰城少年与新疆小朋友的距离,民族团结的种子种在少年心中,在千里路途上构建出一座民族团结的书信长城。
(二)学校教育共筑民族团结“同心圆”
学校以弘扬中华经典文化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抓手,在保护各民族学生学习和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和推广,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与国锋汉字教育集团开展联合助学行动,向各民族学生赠送练字教材、钢笔等学习用品,开设书法课程,引导各民族学生以书法为媒,不断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校内外联动,家校社共育,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学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学校全员育人职责,贯穿各级各类教育全过程,融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格局[1]。
(一)与省外民族特色学校成立共建单位
为了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更有深度与广度,让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来,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民宗局和道外区教育局的帮助下,伍连德小学与湖北省宣恩县的博雅实验学校成为共建单位。2024年5月14日,宣恩县教育局一行30多人前往道外区杨靖宇红军小学开展道外区教育局与宣恩县教育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共建单位揭牌仪式。在仪式活动中,学校15名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在单体强校长的带领下,为远方来的教育同仁共同表演了我校原创民族儿童歌曲《心心向党》,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诵读红色经典,赓续精神血脉
2024年5月21日,哈尔滨党史馆与伍连德小学隆重举行“党史进校园”红色经典图书捐赠活动,此次活动是我校“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教育活动之一。党支部全体党员和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哈尔滨党史纪念馆与我校签定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育志愿者活动园地”协议书。下一步,双方将展开红色经典专题巡展、党史讲坛、志愿者服务、主题党日等活动。推动阵地联建、资源联用,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
在这次捐赠的图书中,有很多非常适合学生阅读的绘本,用童言童语讲述党的历史,学校专门将一部分图书作为儿童节的礼物赠送给少数民族学生,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同时也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朴素感情。
(三)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开展课后服务辅导
学校始终秉持着关爱每个学生、关注每个细节的理念,尤其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努力做好他们的全方位学业辅导。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调整情绪状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尤其在课后服务中,重点关注其学习问题。班主任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倾听,掌握了每个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科,积极为他们答疑解惑,使他们各科成绩每学期都有显著提升。学校还邀请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每周六进行的“洪润浩”志愿服务帮扶活动,志愿者们来自黑龙江省所属高等院校的大学生,针对不同少数民族学生的需求进行一对一的学业辅导。
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对创新推进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023年12月15日,伍连德小学与哈尔滨金融学院召开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工作推进会。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核心要义。对于当代中小学生,尤其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了学校当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2024年7月5日,学校与哈尔滨金融学院召开了第二次工作推进会,高立娟校长在大会上将学校在大思政课教育中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做了经验交流。在儿童节,学校精心制作的宣传视频中,少数民族代表还向全体同学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学校将不断通过学术交流、社会实践、文化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为少数民族学生搭建学习与展示平台。
伍连德小学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坚持以《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守正创新,切实开展好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2]。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责主业,绘就青少年爱我中华的人生底色,书写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青春篇章,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四部门.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EB/OL].(2021-04-20)[2021-04-21].http:// www.moe.gov.cn/srcsite/A09/s3081/202205/202205/t20 220517_628242.html.
[2] 戢广南.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N]. 中国教育报,2022-5-19.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