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华文化底蕴班级 育“君子型”时代新人

作者: 张晶

摘要:以农村高中带班育人实践为例,基于学情和班情,围绕律己、宽人、丹心、笃行的育人目标和遵纪守法、温馨和谐、志存高远、担当作为的班级发展目标,在君子文化的指导与影响下,将个性化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智慧相结合,全面而系统地总结班级建设和育人经验,深入阐述班级教育思想和育人实践成效。

关键词:中华文化底蕴;君子文化;带班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文化作为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人独特的理想人格。通过探索与实践,我将自己的带班育人理念确定为:建中华文化底蕴班级,育“君子型”时代新人。

我将浸润在儒家长河中的君子文化具化为四个君子品格:慎独重德、上善若水、信仰于心、惠泽于行。由此确立了我的育人目标:律己、宽人、丹心、笃行——让学生了解儒家君子文化,树立法治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志存高远,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孔子言:“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是“矜群班”名字的由来,寄托了我对班级的期许。矜群班有42名学生,只有5名女生,被大家戏称为“和尚庙”。他们个性张扬,可塑性强;秉性单纯,习惯养成不足;喜欢挑战,往往浅尝辄止,不能坚持;渴望被理解,又不善于沟通;期许美好的未来,却吝啬于现在的付出。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可以让“君子文化”内化学生素养,外化学生言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以“建中华文化底蕴班级,育‘君子型’时代新人”的理念为先导,以“君子文化”“君子品格”为依托,以班情学情为立足点,我设定了班级四大发展目标,逐步推进带班育人工作。

一、厚积班级君子之蕴,创建遵纪守法的班集体

(一)以“君子品格”建构小组核心文化

建班之初,遵循维果斯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建组原则,我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引导他们进行专题性探究学习:搜集整理有关“君子”的诗句,研析君子的人格品行。经过师生共同商议,我们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分别为小组命名,4个小组根据自身特点自行拟定组训。

傲梅组:身披傲雪,百折不挠,谦虚无畏,顽强拼搏。

幽兰组:空谷幽放,持之以恒,虚怀若谷,身正德馨。

澹竹组:清雅澹泊,谨言慎行,坚守本心,自强不息。

逸菊组:凌霜飘逸,刚正不阿,尊师重道,爱人以德。

君子品格引领下建构的小组核心文化,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里,成为他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指南。

(二)以“君子活动”重塑学生优秀品格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矜群班学生身上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我先后开设了“君子讲坛”“我眼中的君子”“君子就在我身边”“我也是君子”系列活动。通过认识君子、认知品格、树立榜样、反躬自省,最终实现学生品格重塑,促进班级君子风气的形成。

活动中,学生对“君子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在儒家“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的基础上,结合班级特点,全员参与制订了矜群班“九要”公约:眼要明、耳要聪、容色温和、举止恭敬、讲话诚实、办事敬慎、敢于质疑、发火思后果、见利思道义。“九要”公约从视、听感官出发,通过“自省”,引导学生学会自律,最终实现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三)以“君子守礼”开展普法教育工作

在继承“君子品格”——知礼、明礼、守礼的同时,更应建立“新君子人格”——知法、懂法、守法,做到慎独、慎言、慎行、自律、自重、自省。我针对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开展了系列普法教育:建立法制图书角,打造普法新平台;开展“我是知法好学生”“我是懂法好青年”“我是守法好公民”系列主题班会;举办“模拟法庭”、邀请公安普法宣传员进行法制专题讲座。

通过活动,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依法治国,认识到国有国法、校有校规、班有班规,学会用“法”“规”来规范日常行为,实现“律己”。

二、加固班级君子之基,创建温馨和谐的班集体

大道之源,贵在为德;君子修养,重在为德。作为一名班主任——德育教育的践行者,我以君子“五常”为纲领,用自身行为做引领,全面推进我的带班育人工作。

(一)以“君子之仁”的带班育人情怀,引领学生“爱人”

“仁者爱人”出自《孟子》,所谓“仁”,就是“爱人”,是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所以我时刻把“爱”与“温暖”融入班级管理中。

我了解我教过的每一个学生,我会把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放在心上:天气有变化时,我会提醒学生及时增减衣物;课间跑操时,我会观察学生的鞋带是否系好;上下学时,我会嘱咐学生注意交通安全……我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当他们遇到情感问题时,告诉他们“花开得太早是个美丽的错误”;当他们学习遇到困难想放弃时,鞭策他们“在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坚持下去你就会成功”;当他们考试失利时,鼓励他们“谁能永远不败,大不了从头再来”;当他们因点滴进步而骄傲自满时,提醒他们“满招损,谦得益”……

在这充满师爱的班级氛围中,学生汲取到了“爱人”的力量。这种爱体现在学习的互帮互助中,体现在劳动的同甘共苦中,体现在拔河比赛的齐心协力中,体现在伤心时那一句句的安慰中,体现在节日里一声声的祝福中……

(二)以“君子之义”的带班育人思想,引领学生“助人”

《论语·里仁》言:君子之于天下,应无适无莫,义之与比。就是说君子不可因自己的好恶妄加评论,应该用公平合理的标准去衡量万事万物。此君子之义,亦是教育之理。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学生灵魂的摆渡人,理应不偏不倚、一视同仁,为学生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班级氛围。每一个学生都有被爱的权利,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与肯定,我会以宽容的眼光认知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接受他们的个体差异,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班级管理中,多关注那些学业成绩、德育素养、行为习惯低于班级平均水平的学生,多关爱家庭异常的学生,引导他们多参与活动,鼓励同学之间互助合作,从而帮助这些学生树立自信,完善自我,走出边缘化境地,更好地融入班集体。

我会身体力行,把教育公平落到实处,让学生在班主任的公平公正的欣赏中不断丰富思维情感,学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学会善待他人、欣赏他人、帮助他人。

(三)以“君子之礼”的带班育人行为,引领学生“敬人”

《论语》言:不学礼,无以立。可见孔子认为“礼”是立足于世的必修课。何谓礼?礼者,示人以曲也。因此“敬人”即为礼。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我时刻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规范自己。班级管理中,我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建立互敬互爱的和谐师生关系,利用黑板报及班级文化墙营造浓厚的文明礼仪氛围;注重引导学生使用礼貌用语,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定期开展文明礼仪知识讲座;通过演讲比赛、礼仪知识竞赛、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等多种渠道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并把礼仪教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家校联动,鼓励家长对孩子加强礼仪教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的“以礼治班”滋润学生的心灵,礼仪准则规范学生的言行。学生在彬彬有礼中学会了尊敬自己、尊敬同学、尊敬父母、尊敬师长……

(四)以“君子之智”的带班育人管理,引领学生“知人”

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知者不惑”,这里的“知”通“智”,原指道德认知,即明白事理,懂得是非,能够分辨生活中的善恶美丑。正如《孟子》所言:是非之心,智也。如将此“智”引入到现代教育理念中,化用为“明辨”“智慧”之意也未尝不可。

班主任工作,我巧设心思于细微中:深入班级、勤于观察,站到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精准抓住教育时机;寻找学生兴趣之源,促进学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发展;树立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完善小组管理机制,打造强而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敢于放手,做个“悠闲”的陪伴者和引领者;适当示弱寻求学生的帮助,用我的“示弱”换学生的“变强”;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缺点与不足,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大胆质疑;奉行鼓励教育,强化学生“我能行”的心理暗示;突发事件冷静处理,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与科任教师形成合力,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善假于物,借助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达成育人目的;关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习惯性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五)以“君子之信”的带班育人策略,引领学生“诚人”

孔子言:民无信不立,足见诚信之重。“信”在社会生活中最大的指导意义便在于与人相处时应做到诚信不欺,忠信不弃。作为一名班主任,若想立信于学生,需做到信守承诺、言行合一、不欺学生、不弃学生。

我注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真诚待人,诚信做事。在班级管理中,我开展了诸多诚信教育工作:开设墙面文化诚信专栏,营造诚实守信教育氛围;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德育与学科教育,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环节中;每次考试前夕,召开诚信教育大会,要求学生诚信考试,杜绝作弊;观看诚信教育宣传影片,引导学生践行诚信;学期中开展“诚信故事,我来讲,你来听”演讲比赛;定期召开诚信专题系列主题班会;承办“今天,你诚信了吗”升旗仪式活动。在多元化的诚信教育中,学生正确认知诚信、自觉养成诚信、积极践行诚信。

教育是传承,更是发展,我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中夯实班级君子文化根基,又融合时代精神,让学生在爱人、助人、敬人、知人、诚人的逐层认知中实现“宽人”。

三、塑造班级君子之魂,创建志存高远的班集体

孟子说,君子志于道。这充分体现了君子人格中志向和信念的重要性。好男儿不能囿于一方,偏安一隅,应存览众山之心,惠四方之志。我对学生的“信仰之心”的培养融入班级管理的点滴中:为了厚植家国情怀,我设计了“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说好中国话,做好中国人”“诵好中国诗,做好中国人”“唱好红色歌曲,做好中国人”系列主题班会;定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崇文重德歌盛世,向党爱国诵华章”诗歌朗诵比赛;开展“学党史、讲党史”班团活动;举办“我和党旗合个影”活动……打造网络教育阵地,创作独具特色的君子主题文学作品。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引领学生立志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四、培养班级君子之责,创建担当作为的班集体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曾子认为君子应弘毅,担重任。何为重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自觉认识肩负的时代使命,培养担当意识[1]。

矜群班的学生肩负民族复兴重任,我着力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开展“请老师放心,班级有我”“请父母放心,家里有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责任教育主题团课活动;召开“我向往的大学”主题班会;建立班级责任管理制度,强化各区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实干品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生涯发展规划教育,鼓励学生惠泽家乡、参军报国。

君子文化立班,通过育人实践,形成了矜群班的特色与成效:学生人格更加健全、班级秩序更加井然、教师管理更有温度、教育合力更加凝聚。我将以君子文化厚植师德师风,争做君子教师;以君子文化规范班级秩序,优化班级管理;以君子文化丰盈班级底色,打造班级品牌;以君子文化涵养容人雅量,提高育人境界。

教育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必至。我将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君子文化”的带班育人方略。育人之路上的求索,我将一往无前,永不止步!

参考文献:

[1] 杜兴强.儒家文化与会计审计行为:一个分析框架[J]. 财会月刊,2022(19).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