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有效助推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 哈尔滨市阿城区教育局 哈尔滨市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也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通过科学、系统的监测评估,能促进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通过监测结果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哈尔滨市阿城区基于监测结果全面部署,多方协同联动“以督促建”“以研促改”“以实促效”“以新促优”深入分析监测数据,积极应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不断寻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质量监测;结果应用;“1324”推进模式;精准教学;均衡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表明教育在国家长远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教育的发展被视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全国教育会议强调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的措施,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这些政策导向强有力地说明了党建引领下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监测结果指导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也成为推动教育体系持续优化的关键途径之一。

一、党建统领,政策强力支撑“以督促建”

2024年5月,哈尔滨市阿城区参加了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申报县(市、区)教育质量监测,综合评估达标。2024年10月,全省首批迎接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实地核查。阿城区委区政府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将教育作为全区最重要的社会事业和最根本的民生工程,把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判分析教育形势,研究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坚持规划先行、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整体研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出台了《阿城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总体规划》《阿城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建设文件49项,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持续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观,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定期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实现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和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区政府教育督导部门持续加强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履职和相关指标完成情况的专项督导,严格实行“清单管理”,以有力的教育督导工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阿城区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黑龙江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首批省级数智教育先行区。

二、全面部署,多方协同联动“以研促改”

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参与、合力推动。近5年来,阿城区以教育质量为核心,探寻出了“测以致用,助力发展”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理念,成立了以区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区教育督导室负责牵头、协同区教育局相关业务科室和教师进修学校监测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的组织管理机制。为了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组建了质量监测应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区质量监测结果运用及实施工作。各监测样本校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组建校级监测结果应用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将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国家监测结果报告发布后,区教育督导室、区质量监测中心联合牵头,第一时间组织区教师进修学校相关学科教研员对监测结果报告进行深入研究剖析,精心提取相关数据,制作精美实用课件。我区坚持认真组织召开好每一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解读会,区级、校级质量监测结果应用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按照“解读报告、分析数据、发现优劣、提出建议”的思路,查找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形成“依据数据、基于问题、科学决策、解决问题”的督导机制,建立问题台账,区校两级共同发力协同推进问题整改。

三、落实保障,优化资源配置“以实促效”

自启动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以来,阿城区连续5年参加“国测(省测)”,结合监测结果报告不断查找问题短板,“对症下药”补短强弱。实施教育基础建设工程,共投入资金4.74亿元,新建成义务教育学校1所,改扩建学校4所,增加校舍面积1.7万平方米,增加学位1500个,增加体育运动场地面积1.04万平方米,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场所、教育设施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投入4350万元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升级工程,倾斜支持薄弱学校课桌椅、实验仪器、图书以及体卫艺器材更新换代,城乡办学差距明显缩小。

多措并举加快优化教师学科结构,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教师,着力补充体育、艺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学科教师,有效缓解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

不断完善交流机制,采取结对交流、转岗交流、团队交流、跟岗锻炼及对口帮扶等多种方式有效推进教师交流,定期开展教师业务水平考核、教学基本功考评,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根据新课标要求,从课程教学、教研备课、评价反馈、作业改革、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全面总结实验校、实验团队典型经验,从点扩大到面推广,以信息化融合教学打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打通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引领阿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创新驱动,强化技术支撑“以新促优”

阿城区积极实施智慧教育工程,均衡配置城乡学校资源,累计投入4930万元用于支撑精准教学、数智教育、教研培训及编程教育等信息化改革实验项目的实施,支持“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项目建设,为推动城乡学校课堂教学方法变革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常态化。

对国家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工作必须有“结合思维”,要将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基于此,阿城区构建了将监测结果应用与国家“融改”实验区建设相结合的“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课中、课后3次“诊断学情”,分别实现教学设计精准化、学习指导精准化、个性辅导精准化的教学闭环。

全区以“1324”整区推进模式打通国家质量监测与课程教学的命脉,全力开展研究工作。“1”是指建设1支信息化教学研修团队;“3”是指以省、市、区三级信息化应用科研课题驱动“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研究;“2”是指研培双模助力“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研究,研培双模指的是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数据驱动下的精准教研模式”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3+N+整校推进模式”;“4”是指四大平台资源数据支撑“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研究,以CNKI创新服务平台、阿城区教育智慧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哈尔滨市教育云平台为载体,为教师备课、学科教研、学生学习提供资源与数据支持。

阿城区各实验校和信息化研修团队全面落实“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根据不同教学环境、不同学科、不同课题、不同课型进行变式,凝练出符合本团队教学实际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涌现出回民小学、金源小学、何延川红军小学、第三中学、新利中心学校等一批优秀典型,实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精准教学成为现实。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对于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路径。阿城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经历了国家评估认定实地核查后,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更广泛共建共享,加大力度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和办学品质,汇聚结果应用数据强大合力,凝心聚力为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而奋发努力。

(执笔人:滕琳姜丽娟赵秀波赵亮亮)

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