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监测引思考 研培赋能促提升

作者: 方正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方正县教育要发展,监测是关键。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质量监测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方正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工作中充分运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发挥质量监测诊、咨、督、促、导的多重功能,用以改进研培机制,精准靶向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关键词:质量监测;“三研联动”;“点餐式”培训

2022年和2023年,方正县分别参加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与黑龙江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根据质量监测的结果,我县召开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反馈解读会及黑龙江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反馈解读会。通过研读、解读监测报告和调研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图标数据处理,对问题整改以案例形式列举问题清单,以数据纵横对比、散点图的讲解分析、学科案例追本溯源等方式,综合分析报告里展示的各项指标,深刻剖析,通过全方位精准解读,以问题和项目为导向进行靶向指导。

例如在语文学科中,本县八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好及较好的比例之和为50.6%,低于全市9.7%、低于全省12.5%、低于全国15.6%;本县八年级学生语文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为59.7%,低于全市11.0%、低于全省13.8%、低于全国18.4%。可以发现我县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语文学习习惯有待改进、语文学业表现水平中等及以上的比例较低等问题。监测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找准破力点、改进提高。根据各学科的监测结果,我们明确了问题所在,确定了研培的方向。

一、深挖数据,确定改革路径

(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深入分析质量监测数据,利用信息技术载体,通过线上、线下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数据分析驱动资源配置:利用质量监测数据,精准识别各学校、各学科的资源需求差异,加大对乡镇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县教师进修学校探索线上集团校集体备课、线下集团校送教下乡活动。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构建集教学资源、在线学习、教育管理于一体的智慧教育平台,鼓励教师利用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社区教育资源融合:对于县域学生数学、语文等学科课外资源获取方面有待加强,应拓展校外教育资源,加强与社区、企业的合作,如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邀请行业专家进校园讲座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指导教育教学改革

对于监测反映出的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我县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创新。课程与教学模式创新:基于监测结果,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探究性课程内容,减少理论灌输;推广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评价体系改革: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除了学业成绩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非认知能力的发展;实施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学习态度。心理健康教育强化:鉴于心理健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课程体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与辅导,建立家校共育的心理支持网络。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是必要的改革路径。专业发展路径规划: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设计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计划,包括在职培训、学历提升、教学竞赛等,鼓励教师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通过对教师队伍的监测,发现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师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名师工作室与师徒结对:建立名师工作室,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师徒结对、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提升整体教师队伍水平。教师激励机制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将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师德师风等多个维度纳入考核,优化绩效奖励制度,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探索研究,建构研培新模式

通过创新研培路径,更加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本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过探索研究,建构出教师培训及研培新模式。

(一)加强教师基本功修炼,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按照省市县对教师基本功能力提升要求,对本县在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出强化教师基本功修炼能力素质提升的要求,各校制定了不同的研修方案。例如方正县第二中学坚持集体培训与自我研修相结合、专项训练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全员参与与分层推进相结合,以“四个一”为研修思路,扎实开展教师基本功修炼。研修内容“四个一”:师德师风及德育、理论培训及科研、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提质增效;培训形式“四个一”:师徒结对、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举行竞赛以赛促练、适时考核考评;管理制度“四个一”:“每日一练”的自修制度、“每周一讲”的学习制度、“每周一研”的教研制度、“每月一考”的检查制度。通过加强教师基本功修炼,激发了教师潜能,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开展教师分层教研,提升教师研究能力

实施以学科发展为主线,以学年推进为手段的教育集团“三研联动”大集备活动,即“集团牵头、骨干引领、辐射全体”的集体备课教材解析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实效性,不断优化集体备课落实的实效性,整体提高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本活动以学科发展为主线,以学年推进为手段,进修学校中小教部进行总体规划、教育集团牵头学校组织实施。每一学科都通过集团、校、骨干三研联动,实现资源共享教师成长。实现学科、学校、教师全覆盖,进而实现我县中小学总体教学质量提升的发展目标。

同课异构:以七个教育集团为单位,发挥集团教研的优势,形成合力,组建学科专业引领团队。专业引领团队里出一名教师送课,集团内选一名年轻教师配课,教研员带领两位教师选定本学期的课进行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集团内同学科教师观摩学习。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们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学研讨:观摩教学后,教研员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讲课教师从课堂教学目标、活动有效、课堂练习、评价适度及持续反思等方面与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研讨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互相借鉴和学习。让引领团队的经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普及、推广,持续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有效促进集团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专业能力提升。

专业点评:教研员最后点评,并进行微讲座引领。教师可以学习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通过“三研联动”大集备活动,建立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学生成长与评价的优质资源库。覆盖所有学科,丰富本县教研内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研发“点餐式”培训。在本县中小学及幼儿园中遴选出39名优秀校园长及骨干教师,承担培训任务,各学校结合学校教育教学难题及教师培训工作需要,在课程设置中选择所需课程,本项送教培训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统一组织安排。对提升基层中小学、幼儿园校本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为基层单位提供培训师资保障,有效激发本土专家的潜能,充分利用本县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库的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采取点餐和预约的送教培训方式,为基层中小学校、幼儿园解决教育教学实践及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及师资匮乏和工学矛盾的问题。

三、精准施策,确保机制落地

对于监测结果应用,我县注重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精准施策,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确保研培机制的有效落地。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转化与应用工作有序开展,我们制定了基础框架:一是明确目标导向,围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核心目标制定策略;二是注重问题导向,针对监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三是强化过程管理,确保策略实施过程中的监控、评估和调整。

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教师能力素质提升为目标,以各基层学校为研修基地,以校本培训为载体,针对教师基本功训练,一校一策,实现县域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进修校培训部研发“点餐式”培训,充分发挥本县专家教师潜能,将教师培训做实,提高县域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修校教研部开展“三研联动”大集体备课活动,分学科教研培训,促进县域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为确保监测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工作取得实效,建立监测成果转化评估机制:定期评估转化效果,通过对比监测结果的变化情况,评估转化工作的成效;收集反馈意见,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转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持续优化转化路径和应用模式,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和改进。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不仅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更是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精准地找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教师研培提供新的路径,推动教育向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推动县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执笔人:孟晓曼)

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