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挖教育精髓 重构办学理念
作者: 孙艳玲摘要:通过深度调研与多年实践经验积累,校领导班子提炼出新的办学理念———“育方正人”,以及相应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既立足本地、塑造服务地方教育的品牌,又凸显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思想,并致力于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素质教育体系。展示在教育理念重构过程中的系统性和深度,通过具体实践策略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理念;教师队伍建设;学风建设;地方教育特色
改革是发展的主旋律,教育是强国的定音符,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会议和视察教育一线的重要讲话中无一不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一系列新时代党对教育的要求,确定了教育发展的方向。作为国家基础教育基石的基层学校,更应该在改革与发展中探索教育创新的未来路径,深切认识教育变革的同时,尝试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重塑教育目标和方向。从事教育管理多年来,我通过积累和探索,于2023年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总结方正县第三小学的办学理念基础上凝练升华出新的办学主张,即办学理念:育方正人;校训:智圆行方、守真品正;校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风:进德修业、成己达人;学风:勇毅笃行、格物致远,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学校校徽,带领学校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一、具化教育形象:诠释学校精神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也是学校教育传承和发扬的根本。具体体现在学校师生的整体风貌、教师的教育行为上。为了打造一所有思想有灵魂的学校,打造一支敬业爱生的教师队伍,学校班子充分调研,本着继承和发扬的原则,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中心,凝练出学校办学理念:育方正人。
“方正”一词,出自《管子·形势解》[1],本意是指正直,正派,指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引用“方正”一词将办学理念重构为“育方正人”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基于方正县特殊的地域名称,打造县域教育名片。坚持以地方发展为己任,通过深入了解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教育需求和资源优势,依托方正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教育资源,扎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履行为当地居民提供优质教育的责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域教育品牌,努力办成每个家庭都满意的本地学校,实现为地方育人,办好老百姓家门口学校的责任担当。在着力创办人民满意学校的过程中,以更加明确的主体定位和更加丰富的内容呈现,引领地方教育全面发展,为方正县的教育事业注入更多活力和创新。
二是基于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全面育人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进五育融合并举[2]。培育出品行方正,胜任时代发展需要人才的教育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在教育实践中,我校始终秉承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五育融合并举,是“育方正人”办学的重要理念和实践路径,致力于打造具有全面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育方正人”还体现在培育出品行方正、胜任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这一教育的根本目标上。在五育融合并举教育中致力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热爱祖国、乐于助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努力让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推进五育融合并举的教育实践中,坚定理念和目标,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再塑校训校徽:彰显办学特色
校训、校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起号召和激励的作用,对外起展示学校形象的作用。我校在重构办学理念“育方正人”的基础上再塑育人校训“智圆行方、守真品正”。
“智圆行方”出于《文子·微明》,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守真品正”语出《庄子·渔父》:“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
校训“智圆行方、守真品正”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智慧,注重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各个领域都能做到“智慧圆满、行为得当”。这也使学校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探索课改新模式,营造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正直品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守正不邪、品行端正”。培养学生成为有智慧、有品德的人才,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全面发展、品行端正,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校徽是一所学校的象征和标识,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办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一所学校对学生成长的期许和要求,代表着学校的特色、理念和使命愿景(见图1)。

学校重新设计了校徽。新校徽设计元素由三色“立方体”标识及外围蓝色“圆环”组成,上面为学校规范名称,下面为“智圆行方,守真品正”的校训。
校徽圆环寓意“智圆”“守真”。蓝色自上至下由浅变深,象征天蓝与海蓝交融,寓意关注每一名师生健康、成长、出彩,也代表方正三小要为全体师生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广博、开阔的育人环境和空间。
正立方体标识位于中心,体现核心素养的一个核心;三个面体现三个维度;立方体的六个面体现六大素养。整体呈“品”字,寓意“行方”“品正”。交汇处呈一个大写的“Y”,意为“育”,表达了“育方正人”的办学理念。
正立方体标识由三种颜色组合而成,代表着学校建构的三大课程体系:正上部分红色,代表学校教育的底色课程,为德育课程;右下部分蓝色,代表基础教育本色课程,为国家课程;左下部分呈现渐变黄色,代表学校开设的彩色课程,为特色课程。
三、统整学校三风:落实育人目标
校风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涵。我校是一所有着百年校史的学校,拥有优良的传统和严谨的学风,我们在统整学校校风历史的基础上,提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与教学态度,从“学”与“教”两个角度对学生与教师提供方向与目标,作为一种精神自始至终被师生效仿。确立这样的校风,倡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同时,也在时时刻刻提醒教师,耐心指导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这也是学校一直传承的永恒课题,以利他性、无功利性的付出作为永久的价值指向,为人师表,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细心地教导,助力学生成才。
教风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和引领者,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我校一直倡导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重自身修养和品德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学校把“进德修业、成己达人”作为教风,力求全面打造不断学习进修,提升专业素养,不断更新知识和教育理念,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
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研修活动创新教研文化,力求全面打造“进德修业、成己达人”的教师队伍。首先,为了确保教师备课的实效性,打造高效课堂,尽快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能力,我校大胆尝试备课模式改革———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备课模式构建:预备、个备、集备相结合的备课模式。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自主地选择备课形式,落实“自读钻研预备、深度思考个备、无生升华集备”备课三流程,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创新备课方式,提高备课效率”这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备课时教师边研讨边编写,边修改边使用。目前,各科教师的备课多了行云流水的自觉,少了无处下手的焦灼;多了各种方法的整合,少了不去思考的照搬照抄。我们看到,教师对每节课内容的处理能力、重点把握能力及专业素养都在提升。
为更深入地提升推门课质量,我校制订了教师“推门课”教学基本功考察表,从专业知识、教学设计、专项技能、仪表仪态四方面、十一个维度考察教师推门课效果,最后形成全校教师的基本功考核量化表。表中清晰显示出每位教师基本功的薄弱项,然后有针对性地制订提升计划。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分别根据自身情况设定自己的整改方向,让每一位教师都与昨天的自己比较,记录点滴进步,助力专业成长。
学校通过革新“进德修业、成己达人”的教风,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引领,打造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和创新。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风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态度和品质。一个好的学风是学生成长的必要环境条件,“勇毅笃行、格物致远”就是构建我校良好学风的重要目标。
迁移学生学风为勇毅笃行、格物致远,是倡导学生在追求目标时要有坚韧不拔和忠实的态度,既有勇气又有决心去实现自己的志向,还能够一心一意地专注于行动,脚踏实地地实践,忠实地执行自己的决定。
“勇毅笃行”体现了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坚定。勇敢面对困难、不退缩、坚持不懈,是勇毅的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勇敢面对并坚持努力,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就。同时,笃行引导学生坚守初心,恪守规矩,做事情认真负责,言行一致,不偏离正确的道路。“格物致远”出自《礼记·大学》,强调学生应该具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要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勇气、坚定、坚持、观察、思考、创新,这些品质将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校以艺术教育特色为突破口,努力构建“全面发展与特色发展同行,文化夯实与艺术提高融合并举”的育人模式,营造“勇毅笃行、格物致远”的学风。
以校本教材突破口构建艺体特色。我校体育教师编写了《抖空竹入门》校本教材,“创建书香校园,发展学校文化的策略研究”课题组编写了《书香校园传承经典》校本教材,劳动教师根据劳动学科的内容,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与成长规律分梯度活动设置,精心编写劳动教育校本教材。我校还制订多样化特色校本课程,在原有的空竹、诵读、劳动三门校本课程基础上,增加跳长绳、百米画卷、千人合唱等特色课程。
目前,全校学生达到了人人学会一项体育技能、人人掌握一项艺术特长、人人吹响一样乐器的目标。学生也在各项活动中崭露头角,获得佳绩。其中,学校的“纸趣”衍纸课后服务展示被多家媒体报道;在全县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学校篮球队获得小学组冠军;全县大课间比赛我校获得第一名并被选送哈尔滨市参赛。学校还在全县冬季冰雪趣味运动会足球比赛中获第一名,全县中小学运动会中获小学甲组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知历史而后求发展。”在发展中深思教育的变革,学校也应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基于发展与创新的视角,做实做好教育与管理,深挖教育精髓,在回顾与实践中凝练学校办学主张,不断创新和定义学校发展的方向,时刻以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目标为驱动,带领全校师生不断成长,培养更多优秀教师、更多优秀人才,努力打造“育方正人”教育品牌,时刻践行我校办学宗旨“智圆行方、守真品正”,促进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最终达到做人民满意教育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山,轩新丽.管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9:591.
[2] 吴震宇.三全育人视阈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9).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