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在美·雅文化中的价值呈现

作者: 刘福文

摘要:国防教育引领美·雅文化的课程建设:设置“军工红”十分钟研学实践圈活动课程,该课程依托学校厚重的军工文化底蕴、特色思政课和优越地理位置等有利条件,以“军工文化”为主线,融合五育,将思政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旨在传承军工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路径,同时落实思政教育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培养学生科技强国、科技强军意识和保家卫国情怀。

关键词:国防教育;美·雅文化;军工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能局限于传统课堂,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利用好社会资源等多种鲜活素材。北安庆华学校(以下简称庆华学校)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行走的思政课”这一课程形式。同时结合国防教育,提出在美·雅教育中有效实施国防教育的策略与方法,以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为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一、以“军工文化”为底色,明确美·雅教育的目标

(一)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

在迈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创新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驱动力。从教育根基抓起,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融入课程设计,强调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素质教育全面升级,除知识外,着重培养创新、实践、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二)厚重的军工文化历史底蕴

1950年,北迁兵工人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劳动条件,用手推肩扛建起一所我国最大的枪械制造厂———北安市国营庆华厂,被称为“共和国第一枪厂”和“共和国枪械摇篮”,使北安这座“塞北延安”之城又拥有了“北国枪城”的美誉。包建了专门为我国航天航空“两弹一星”工程项目配套的仪器仪表生产厂———北安兴安仪器厂。庆华学校的前身就是这所大型军工企业的子弟校,现虽已划归地方管理,但兵工人的后代依然秉承着红色的血脉,发扬着坚韧的庆华精神,传承着特有的军工文化。

(三)明确美·雅教育的目标

庆华学校以“军工精神是根、品质教育是本、红色基因是魂、美·雅教育是梦”四维度作为文化体系,其中军工文化的核心育人目标:工匠精神和军人品格。“美·雅教育”中的“美”,即臻美课堂,旨在通过构建传承和弘扬“精细精准、精益求精,尚美、唯美、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雅”即雅行社团,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自律、自信、自强不息,坚毅、坚定、坚韧不拔”的军人品格。

(四)行走的思政课,传承“六种精神”

在国防教育工作中,学校坚持用军工精神为学校文化立魂,设置了思政课,由6名教师组成宣讲队伍,重点宣讲与庆华人密切相关的“六种精神”。他们聚焦于庆华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工匠精神、雷锋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对“六种精神”进行深入宣讲。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学校深厚的军工文化历史底蕴,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文化滋养,让这些精神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滋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科技强国的意识和保家卫国的情怀。

二、国防教育引领美·雅文化的课程建设

结合国防教育知识整合多学科教育内容,关联校园内外实践活动,进行臻美课程体系构建。经过10余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将特色融入课程建设,形成美·雅教育体系。

课程建设以“文化立校、审美兴校、特色强校、艺体活校”为管理方略,遵循整体性原则安排课程。构建“13626”文化育人模式:“1”———军工文化为主线;“3”———三支枪:朱德:50式冲锋枪、雷锋:56式冲锋枪、许海峰:东风运动手枪;“6”———六种精神:庆华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工匠精神、雷锋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2#”———二个传承:军工科技和主题读写;“6”———六字净馨:净、敬、静、心、馨、新。以军工文化为主线,讲述三支枪故事,传承六种精神,潜心读书,静心育人。多维度设置课程,突显美·雅教育的育人功能,打造特色军工文化浸润的课程。

庆华学校适应新时代要求,以“军工文化”为主线,传承红色基因,五育融合,结合地理位置优势,围绕庆华厂老厂区范围,以庆华学校为中心,以步行十分钟以内可达路程为半径,确定研学活动场所和活动内容,构建“军工红”十分钟研学实践圈。

(一)红色文雅行,以美辅德

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是庆华学校六年级学生毕业研学基地。六年级学生入馆研学,了解中国的兵工发展历史,传承弘扬军工精神。

“626”军工国防夏令营为期5天,活动紧紧围绕爱党、爱国、爱军教育主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探究国防知识和军事历程,参与远足、军体拳演练、体能训练、野外生存拉练等。

(二)蓝色慧雅行,以美益智

庆华学校为开阔一、二年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科技强国和科技强军的意识,组织学生到北安市科技馆,开展“走进奇妙的科技世界”研学实践活动。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知识的奥秘,享受科技的乐趣,体验科技无穷的魅力。

(三)银色健雅行,以美健体

国防园是“军工红”研学实践圈课程的重要课堂,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仿佛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学生们在此缅怀先烈,回顾中国革命历程,锻炼强健体魄,滋养心灵、振奋精神。

(四)绿色优雅行,以美育人

学生在感受劳动人民无尽智慧与非凡创造力的同时,深刻感悟到精细精准、精益求精、尚美唯美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的真谛。

庆华学校三年级学生走进北安博物馆,听北安嬷嬷人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郭昕的讲解,了解到剪纸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郭昕为学生上了剪纸文化体验课,学生尝试从简单到复杂的剪裁,在实践中成长。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鱼绣是金代传统刺绣吸收乌裕尔河流域各民族刺绣技法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刺绣流派。绣品以柞茧丝为主料,以优质丝绸为底料,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在民间被誉为“神奇的艺术”。四年级学生走进乌鱼绣馆,感受乌鱼绣艺术,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匠人成就卓越,匠心创造非凡的含义。

(五)金色高雅行,以美促劳

五年级学生仔细地欣赏着馆内珍藏的一件件匠心独运的精美木雕作品,参加了五角星和手枪的木雕制作实践,他们品味木雕古韵,传承匠心精神,感受传统文化的恢宏深邃,增加民族文化认同感。

此外,“军工红”研学实践课程中还有一个场景就是雷锋纪念馆。走进雷锋纪念馆,一件件展品、一幅幅照片、一段段事迹都生动地展现着雷锋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学生们感受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情怀,他们仿佛能穿越时空,与雷锋进行精神上的对话,深刻领悟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真谛。学生们在缅怀雷锋的同时,汲取前行的力量,激励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有责任、有担当的臻美少年,让雷锋精神于新时代绽放璀璨的光芒。

“军工红”十分钟研学实践圈课程设置:6个场景、6位榜样、6种精神。育人价值:五育融合、五色生花、五者成博。在“五育融合,五色生花”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该课程实现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有机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从而达到了培养创新实践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1]。学生在研学实践中感受劳动人民无尽的智慧与非凡的创造力。充实了学习经历,领会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助力他们成为怀揣理想、勇于担当、富有文化的新时代人才。

三、美·雅教育的激励策略

学校的“臻美少年”评选活动是“五育融合”理念的生动体现。这种融合式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各育之间的壁垒,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通过不同颜色和寓意的“雅童”形象,将抽象的教育目标具象化,让学生能更清晰地理解和追求不同维度的发展。“博雅者”这一最高奖项的设置极具激励性,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追求五育的融合提升。不同层次的“雅童”奖项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注重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当学生将五个方面都做到优秀成为“博雅者”时,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这种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包括特色课程和课后服务项目,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经多年实践探究,学生实现跨学科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经调查对比,庆华学校学生的近视率、“小胖墩”比率在全市最低,庆华学校的教师们解放思想、勇于担当、做读书人、当引路人。2023年,庆华学校被评为“国家级国防示范校”。

在庆华学校的美·雅教育中,国防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呈现。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塑造坚毅品格,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强化纪律意识。通过国防教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以增强,思想政治素养得到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国防教育为庆华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为“强军强国”的伟大梦想而读书的信念。创造美好的生活,让学生们在未来的生活中都能如同一束光,绽放出所有的美好。

参考文献:

[1] 张颖震.基于学生研究能力提升的社团活动实践探究[J]. 明日风尚,2018(12).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