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 沙莎

摘要:通过详细分析李白诗歌中的“酒元素文化”,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古典文学中的意象、修辞和情感表达,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了从文本中提炼主要信息,提升了文本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文学创作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写作能力的机会,加深了他们对“酒元素”文化的个人理解和表达。

关键词:高中语文;项目式学习;李白诗歌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项目式学习正以其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优势,逐渐成为推动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教学手段。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问题解决为核心,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通过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来探索和解决问题[1]。

本研究以“寻找李白‘酒元素’文化”为项目主题,深入探索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查找资料、分析文本以及提炼观点,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学习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本分析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2]。

一、“酒元素”文化项目式学习实践方式与内容设计

(一)初识“酒元素”

在“寻找李白‘酒元素’文化”项目式学习的第一阶段———“初识‘酒元素’”,学生被引导通过阅读李白的生平资料和诗歌作品,对“酒”在李白诗歌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阶段的学习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李白诗歌和“酒元素”文化的兴趣,为后续深入探究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酒元素”在李白诗歌中的体现,教师特别选取了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作供学生阅读和鉴赏。例如,《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李白对酒的热爱,也传达出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又如《行路难》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里的“酒”又成为了奢华生活的象征。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丰富的阅读材料,除了上述的代表性诗作,还包括李白的传记、其他诗集的选读以及相关学术论文的摘要等。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和课后自习时间,仔细阅读这些资料,特别关注那些含有“酒元素”的诗句,并进行标注和初步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李白的人生经历和诗歌风格,还开始意识到“酒”在李白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象征和文化内涵。完成个人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积极分享自己对李白诗中“酒元素”的初步印象。有的学生注意到了“酒”与诗人豪放情感的关联,如《将进酒》中的豪放情怀;有的学生则对“酒”在诗歌中作为人生享乐的象征产生了兴趣,如《行路难》中的奢华场景。小组讨论的氛围热烈而富有成效,学生互相启发,不断补充和完善彼此的观点[3]。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整理讨论成果,形成一份关于李白诗中“酒元素”初步印象的报告。这份报告不仅详细记录了学生的思考和发现,还特别强调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酒元素”诗句,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通过这样的初步探索,学生对李白诗歌中的“酒元素”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理解,也为接下来的“再赏‘酒元素’”和“内化‘酒元素’”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见表1)。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0

(二)再赏“酒元素”

在“寻找李白‘酒元素’文化”项目式学习的第二阶段———“再赏‘酒元素’”,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他们开始选取李白含有“酒元素”的代表性诗作进行更为详细和系统的分析,目标是探讨“酒”在这些诗作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为了更好地理解“酒”在李白诗中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了文献研究、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他们不仅再次细读了《将进酒》《月下独酌》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还开始对比不同诗作中对“酒”的描写手法,以及这些描写如何与诗人的情感和志向相联系。例如,在《将进酒》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表现了李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里的“酒”成为了一种情感的媒介,一种与友人共度欢乐时光的载体。而在《月下独酌》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则透露出诗人孤独中的自得其乐,酒在这里又成为了诗人自我慰藉的工具。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发现“酒”在李白的诗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时而代表欢乐与友情,时而代表孤独与自我排遣,具有多重象征意义。“酒”成为了李白表达情感、抒发胸怀的重要媒介(见表2)。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1

(三)内化“酒元素”

在“寻找李白‘酒元素’文化”项目式学习的第三阶段———“内化‘酒元素’”,学生迎来了将所学知识与个人感悟相融合的挑战。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尝试创作与“酒元素”相关的诗歌或短文,旨在将前两个阶段学到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文学创作。

学生怀着对“酒元素”文化的深刻理解,纷纷动笔创作。有的学生以酒为载体,抒发了对友情、爱情或人生的独到见解;有的学生则通过酒,表达了对历史、对文化的思考和感悟。他们的作品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文学的创新元素。为了更好地展示和交流各自的创作成果,班级可以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或文学创作分享会[4]。在这个平台上,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上台朗诵或分享自己的作品,与同学们共同感受“酒元素”文化的魅力。通过表演自己的作品,学生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还进一步加深了对“酒元素”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创作中不乏佳句。例如,有学生写道:“酒中藏深意,杯里映人生。”这句诗简洁而富有哲理,表达了酒作为情感和思考的媒介,能够映射出人生的多彩与复杂。还有学生以“以酒会友”为主题,创作了温馨而感人的短文,展现了友情与酒的不解之缘(见表3)。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2

二、项目化学习的构架———“酒元素”文化项目式学习实践的核心组成

(一)初识阶段的构架

在“初识”阶段,旨在激发学生对“酒元素”文化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初步了解“酒元素”在李白诗歌中的独特存在及其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在内容规划方面需做精心设计。首先,通过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生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李白诗歌中“酒元素”的文化背景和创作动机。同时,还着重展示“酒元素”在李白诗歌中的初步呈现,通过挑选几首脍炙人口的代表性诗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酒元素”为诗歌增添的魅力和韵味。在实施步骤上,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和分析这些选定的诗歌。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李白诗歌的豪迈与洒脱,更能在字里行间探寻“酒元素”的踪迹,对其进行初步的感知和解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从文学作品中提炼和理解文化元素,培养他们的文本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再赏阶段的构架

在“再赏”阶段的项目化学习构架中,更专注于深入研究和理解“酒元素”的文化内涵。学生将通过深入研究李白诗歌中的“酒元素”,挖掘其深层含义和文化价值,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对李白诗歌中的“酒元素”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包括探讨“酒”在李白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何体现诗人的情感与心境,以及“酒元素”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酒元素”,我们还将引入相关的历史、文化解读,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合作研究。可以共同分析诗歌文本,探讨“酒元素”在李白作品中的多重意义,并尝试从文化、历史等角度进行解读。此外,学生还需完成一份研究报告,系统地阐述他们对“酒元素”的研究成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能够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专业的引导和反馈。

(三)内化阶段的构架

在“内化”阶段,项目化学习的构架进入了更为深入和实践性的层面。在此阶段,学生将以“酒元素”作为创作主题,自由选择诗歌、散文或其他文学形式进行创作。这种自由选择的权利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表达自己对于“酒元素”文化的理解时能够更加自如和深入。同时,为了确保学生的创作过程更加顺畅,教师会提供必要的创作指导和写作技巧分享,帮助他们更好地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文字。此阶段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需要独立完成文学创作,并在课堂上勇敢地分享自己的作品。这种分享不仅是对自己创作成果的展示,更是一个接受他人评价和反馈的过程。在课堂分享和讨论环节,教师和其他同学会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提升创作水平。

从“初识”阶段的初步了解,到“再赏”阶段的深入研究,再到“内化”阶段的实践应用,学生不仅能够全面掌握“酒元素”文化的相关知识,更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谭天俊.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J].华夏教师,2024(4).

[2] "夏静芳.知行合一:高中语文教学“做中学”的实践路径[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4(2).

[3] 刘来兵,佀娅琳.项目式学习:历史演进、实践模式和本土进路[J].教育导刊,2023(7).

[4] 冀爽,沈瑾,李娜,等.促进学生“学会思考”的项目学习成果展示的组织模式与实施策略[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7).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