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绘本剧创作指导策略研究
作者: 孟娅丽绘本因其精美的画面、生动的形象深受幼儿喜爱。近年来,大部分幼儿园将绘本剧表演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通过绘本剧表演,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强化幼儿的认知能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站在儿童视角,进行绘本剧创作和表演,成为幼儿园和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究的内容。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绘本剧创作指导策略,通过不断创新绘本剧创作,挖掘其中包含的教育价值,从而培养幼儿的良性思维,提升其综合学习能力。
一、依托熟悉的童话故事,创设符合幼儿表演的绘本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对童话故事、游戏活动等具有浓厚的兴趣,同时对未知的领域具有极强的探究欲望。教师只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才能够促进幼儿对知识的内化吸收,积累一定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好的童话故事人物生动形象,语言简洁优美,故事情节丰富多彩,利用此类童话进行幼儿园绘本剧创作,不但能够拓展幼儿思维,还能够引导幼儿对社会和生活形成初步认识,因此,可以将幼儿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与表演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高质量的幼儿绘本剧,将“讲童话故事”转变为“表演童话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绘本故事《金色的房子》主要讲述一群小动物非常想进入一个小女孩的金色房子一起玩耍,却遭到小女孩的拒绝。之后小女孩看到小动物们在一起快乐玩耍的情景,才意识到和朋友们在一起会更加快乐。这个故事内容并不复杂,但是情节丰富,幼儿能够轻松理解。教师在讲解完故事后,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体会小女孩内心情感变化,把握角色性格,发现表演的乐趣。
二、科学编排角色台词,创设利于幼儿展现的绘本剧
一直以来,一些教师在利用童话故事创作幼儿园绘本剧时,存在忽略幼儿发展实际的问题,教师往往从自身理解的角度去进行绘本剧台词与内容的设计,使得幼儿对内容理解存在较大难度,难以记住相对较长的台词,这完全失去了绘本剧创作的初衷。因此,在创作绘本剧时,应注重绘本剧中角色安排的合理性,同时还应合理设计剧情,使其更具逻辑性。在具体表演过程中,教师不应将幼儿的思路和表演局限在台词这一框架内,而应引导幼儿结合绘本剧情节自主展开表演,以丰富幼儿的想象空间。以《金色的房子》为例,一名幼儿表演故事中的小女孩露茜,其余幼儿饰演小动物。小姑娘生活在一座金色房子里,小羊、小鸟、小狗和小猴纷纷来到金房子,和小女孩说:“你的金房子好漂亮啊,能让我们进去玩玩吗?”小女孩找各种理由拒绝了。之后,小女孩看到小动物们在草地上欢快玩耍的场景,非常想加入,小动物们热情地邀请她加入:“露茜,快来和我们一起玩吧!”露茜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请大家到我家里玩吧!”小动物们一起手拉着手向露茜的金房子走去。合理的台词、剧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与掌握角色,通过利用童话故事创作幼儿园绘本剧,鼓励幼儿进行表演,能够促进幼儿自我展现,培养幼儿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三、巧妙制作表演道具,创设利于幼儿实践的绘本剧
基于幼儿爱玩、对新奇的事物具有强烈探究心理的发展天性,教师可以邀请幼儿一起参与表演道具的收集与制作,如自主绘制图案或制作简单的装饰物等。幼儿在完成相关任务之后,教师应及时对其表现给予相应的肯定与表扬,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信心,让幼儿感受到实践动手的快乐。比如,在表演绘本剧《金色的房子》前,幼儿使用一次性纸杯制作小羊的角,他们认真地用颜料刷出颜色,还在上面添加了花朵等装饰物,此外,还制作了小猴、小狗、小鸟和小羊的头冠,以确保每一位饰演小动物的幼儿都有漂亮的道具。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使幼儿加深了对角色的认识,还提升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绘本剧的创作,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需要教师站在儿童视角,创新教学手段,结合幼儿身心发展实际,根据绘本情节和角色设计进行绘本剧编排,并在教学中付诸实施,从而全面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语言能力等,促进幼儿良好人格的形成。绘本剧创作处于发展阶段,仍需不断探究,充分发挥其在幼儿成长道路上的积极作用,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
(责任编辑:张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