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绘本阅读,提升幼儿语言能力

作者: 魏海英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学前教育的核心,主要包括倾听与理解、交流与表达、阅读与前书写等,需要依附于特定的环境与载体,其中绘本是很好的语言发展材料,能够提供相对完整的语言发展要素和学习体系。绘本以图片为主,辅以少量文字,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绘本中有趣的故事、丰富的情节、通俗易懂的表达,符合低龄儿童的语言习惯、能力水平、心理特征与爱好,能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然而,绘本毕竟只是一种工具与载体,要发挥好、利用好绘本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关键还得将绘本用好、用巧。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在听绘本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语言倾听能力

幼儿语言教学的基础目标,是让幼儿能够认真听并听懂常用语言。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幼儿对感兴趣的信息能更专注地倾听,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倾听理解”的问题来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一是通过前置性提问培养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教师事前将接下来要说的内容,以问题任务的方式让幼儿从收听到的信息中找出来。教师在开始阅读绘本或者讲绘本故事之前先向幼儿提问,让幼儿带着问题来倾听,培养幼儿的专注度。如在给幼儿阅读科学启蒙绘本《动物们的相貌》之前,教师先给幼儿提几个问题:鹿虫的保护色是什么颜色?非洲大草原的斑马身上的条形花纹有什么作用?蝙蝠依靠什么在黑暗里避开障碍物和寻找猎物?前置性问题应尽量简单,数量不宜过多,注重培养幼儿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倾听的能力,在有意识的倾听中提升搜索重要信息的能力。

二是通过后置性提问提升无意注意。无意注意相较于有意注意对倾听者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先给幼儿阅读绘本或讲绘本故事,然后围绕绘本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考查幼儿是否有认真专注地倾听教师的讲述。仍以《动物们的相貌》绘本阅读为例,教师先给幼儿阅读绘本内容,然后提出问题:生长在沙漠里的狐狸身体是什么颜色的?森林中的变色龙和沙漠中的变色龙颜色分别是什么样的?刚才老师讲的绘本中,哪些动物具有保护色,你能说出8种吗?幼儿在阅读绘本前并不清楚这些后置提问的问题,也不知道教师会问哪些问题,因此在听绘本的时候就会注意倾听,搜集其中的关键信息,形成对绘本内容的整体感知。

围绕听绘本进行幼儿倾听习惯与能力的培养,能让幼儿认识到在他人说话时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通过倾听知晓说话人的意图和语言的意思,通过信息的收集——加工——输出,为语言表达与交流做好准备。

二、在说绘本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拥有较多的绘本资料,其中一些是熟读过的绘本,也有自己最喜欢的绘本。以绘本为说话的素材,围绕说绘本为幼儿创设语言表达的情境,能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让每位幼儿都有话说。

一是推荐喜爱的绘本。幼儿乐于分享自己喜爱的东西,包括零食、玩具、新奇事物等,也包括自己喜欢的绘本。教师组织“给伙伴推荐一本绘本”的语言表达训练,让幼儿用几句话来给同伴们推荐自己喜欢的有趣绘本。幼儿依次带着自己的绘本上台,告诉大家自己推荐的绘本的名字、基本情节以及喜欢的理由,在概括绘本内容、表达喜爱之情的过程中锻炼了大胆说话、合理表达的能力。

二是讲讲绘本故事。“愿意讲话并能清晰地表达”是幼儿语言教学的重要目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幼儿在语言学习中“能复述简单的故事,能有序、连贯、清晰地讲述一件事情”。教师鼓励幼儿以自己熟悉的绘本为语言材料,通过创设“我给大家讲故事”的语言情境,在语言实践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无需示范,只需给予幼儿语言上的激励,让幼儿树立信心,自信勇敢地说故事。《乌鸦喝水》《小青蛙找妈妈》《永远永远爱你》《厨房的火》《肚子里的闹钟》……幼儿能大胆地和大家分享自己喜爱的绘本故事,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绘本的故事内容和情节。在讲绘本故事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升。

三、在读绘本的过程中提升幼儿语言理解能力

幼儿对语言的理解是听懂听明白语言信息的关键和前提,这一方面需要幼儿在接收语言信息的时候融入思考与理解,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对语言信息的适当转化、辅助、增加等,帮助幼儿获得必备的语言理解能力。

一是鼓励思考与提问。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在没有听清说话者所讲内容等客观原因以及自身对语言的理解力不足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下,时常无法有效听懂与理解相对复杂的语言信息。绘本作为重要的语言学习材料,通常有着比较生动有趣的故事化情节。在听完故事之后,幼儿由于对其中部分内容不能形成自己的理解,将会成为其语言学习的障碍。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幼儿围绕绘本语言来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如阅读绘本《小猪变形记》时,幼儿虽能较好掌握故事情节,却不能理解小猪的做法,心里会有一些困惑。教师在阅读绘本之后,让幼儿谈谈自己听完故事后有什么问题,可以和老师、小伙伴们一起解决。有幼儿提出:“小猪变形的这些动物——长颈鹿、斑马、大象、袋鼠、鹦鹉,哪个是最厉害的?”“为什么它最后还是觉得当一只猪最开心?”教师围绕关键句——“当猪怎么没乐趣,我就喜欢在泥潭里打滚”这句话,让幼儿谈谈自己的理解。“因为它是一只猪,猪就喜欢泥坑。”“因为他当其他动物时发现,原来别的动物也不一定就比当猪快乐。”围绕绘本引导幼儿进行思维活动,加深了语言内涵的理解。

二是注意语言情绪表达。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语气、语速、语调、表情、情绪等都对幼儿的语言体会与理解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读绘本的过程中,要以饱满的感情、儿童化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加强儿童的语言理解。如高兴的语言情境,应以欢快的语调、快乐的面部表情来表现,悲伤的语言情境,则以低沉、缓慢的语调和惆怅的面部表情来表现,等等。

四、在演绘本的过程中增强幼儿语言创造能力

幼儿的语言学习是从模仿到创造运用的过程,在大中班的语言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引导幼儿从语言模仿向语言的自主创造和运用发展。绘本以通俗易懂、富有儿童化特征的语言特点,成为幼儿语言模仿和迁移的好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复述、续编、改编等方式,让幼儿获得丰富的语言创造的机会。

如,中班语言绘本《大灰狼娶新娘》,情节和语言都比较简单:“大灰狼先生要结婚啦,他的新娘是谁呢?——新娘新娘,请伸出手来让我看看。哟,新娘的手上全是毛呀!——新娘新娘,请伸出脚来让我看看。哟,新娘的脚趾甲好尖呀!——新娘新娘,请露出尾巴让我看看。哟,新娘的尾巴好大呀!——新娘新娘,请露出嘴巴让我看看。哟,新娘的牙齿好长呀!大灰狼先生掀起了新娘的头巾——哈哈,新娘也是大灰狼呀!”在表演了这个绘本故事之后,教师进行语言情境创设:“森林里还有其他小动物在举行婚礼呢,有哪个小朋友学着大灰狼娶新娘的故事来讲一讲其他动物娶新娘的过程?我们可以从手、脚、尾巴、牙齿来说,还可以从耳朵、鼻子、背、头等其他部位说起。”

有一组幼儿上台表演了:“大象先生要结婚啦,他的新娘是谁呢?——新娘新娘,请伸出脚来让我看看。哟,新娘的脚好壮呀!——新娘新娘,请露出耳朵让我看看。哟,新娘的耳朵好大呀!——新娘新娘,请露出你的尾巴让我看看。哟,新娘的尾巴好长呀!——新娘新娘,请把你的鼻子给我看看。哟,新娘的鼻子好粗呀!大象先生掀起了新娘的头巾——哈哈,新娘也是大象呀!”只要给幼儿机会,他们就能给我们惊喜——老虎娶新娘、长颈鹿娶新娘、兔子娶新娘、大灰熊娶新娘……幼儿以大灰狼娶新娘的故事语言作为模仿对象,根据不同动物不同部位的特征,用语言来形容动物的外形特征,语言充满了创造力。

总之,3—6岁儿童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奠基阶段,也是黄金时期,人的语言能力奠基和习惯养成与幼儿园阶段的语言学习密切相关。语言学习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绘本作为最重要的儿童读物,为幼儿的语言训练和学习提供了最佳的材料。教师要用好绘本、巧用绘本,在听绘本、说绘本、读绘本和演绘本的过程中锻炼幼儿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多角度、全方位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张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