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高校校训视阈下的知行教育理念探究
作者: 丁旭 王炜鑫 卢子鉴
摘要:人才竞争是全球经济科技竞争的核心,高等教育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高地,校训文化是教育理念的凝练。知行教育理念是“知、行、念”三个维度辩证的育人思想,注重道德培养和实践育人的统一,在中外高校各具特色的校训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本文通过收集中外高校官网中的校训文本,将其中具有知行教育理念相关元素的校训分别生成关键词词云图,分析知行教育理念元素的特征,探究相关元素在中外校训中的相互碰撞与融合。
关键词:中外高校;校训;知行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22)04-0090-06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2.04.012
目前,全球经济科技竞争激烈,各类人才逐渐成为竞争核心。人才培养在不同的地域和时间有不同的侧重,教育理念在中外高校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各具特色。校训文化是教育理念的凝练,是办学思想的载体和沉淀,在高校教育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知行教育理念是辩证的育人思想,注重道德培养和实践育人的统一,在中外高校各具特色的校训中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知行教育理念,彼此相互碰撞,积极融合。
一、中外高校校训知行教育理念研究背景
(一)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内高校校训的研究涉及众多研究领域:学者王春喜[1]、韩萌[2]、张洪泰[3]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中外高校校训的来源、类型、内涵与意义,范武邱[4]、赵军峰[5]、张久全[6]运用不同研究方法探究了中外高校校训的中英翻译问题及对策,张耀天[7]、尤云弟[8]从文化和思政的层面探索了高校校训育人理念的课堂实际应用,张浩[9]、翟奎凤[10]分别从国内和国外高校校训与中国儒家思想的相互联系方面展开了研究。然而,探究高校校训与知行教育理念结合的文献相对较少。
国外学者对“知行合一”思想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概念本身,如美国学者Irene Bloom[11]13-16探究了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界定问题,加拿大学者Richard Feist[12]149-150将“知行合一”思想视为非表象的认识论,韩国学者[13]83-115从中国现代哲学家贺麟“知行合一”新教义的特点和意义出发,以意识活动和生理活动来界定知行概念,美国学者Roger T.Ames [14]419-420探究了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促进人类智慧获得的问题,专门从校训角度出发探究知行教育理念的文献较少。
(二)知行理念缘起
知行理念,即“知行合一”思想。从春秋时期孔子的“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15]65 到老子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16]177,再到宋朝朱熹的“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17]199,皆强调认识的发展变化,并明确认识与实践的结合,即知和行两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明朝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念与前人理念不尽相同,独具特色。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18]15,从正面描述了“知行”的因果关系,认为两者不可分割。“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18]13则从反面论证了“知行”的普遍规律,认为仅仅知道尚未真知,还需努力践行。“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19]102他将“知与行”的内在联系在理论上进行了升华,认为只有将两者真正结合,才能在现实生活中融会贯通。
(三)知行教育理念三维元素阐释
当今我国倡导的“知行合一”理念,不是简单地照搬宋明理学观念,更是强调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根植于中国知行合一的思想沃土中,找到一条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这既是对传统知行观的创造性转化,也是对科学实践观的丰富和发展[20]33-39。“知行”不仅是一种“知行合一”的文化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更是一种广义上的教育理念,不断为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借鉴。知行教育理念是“知、行、念”三个维度辩证的育人思想,注重道德培养和实践育人的统一。知行教育理念可以从三个维度的元素进行解读,如图1所示。
图1的容积体现教书育人的结果,由“知、行、念”三个方向向量能达到的长度所决定。不同维度向量的长度能够反映知与行和育人理念结合产生的量化成果,三个维度的长度越长,并且同比率增长,意味着这个立方体的体积越大,育人效果越好。其中,横轴为“知”,纵轴为“行”,知行交于起点,理论与实践结合共同发展。这与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L.W.安德森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对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要求异曲同工[21]7-8。教育理念离不开认知科学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只有从学生个体发展的本质出发,才能真正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工作和未来的生活。
纵深维度为“念”,即教书育人之理念,立德树人之理念,蕴含“美德”“谦虚”“自强”等精神,激励学习者努力奋发,持之以恒,终身学习。这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22]33-34如出一辙。该理论倡导教育面向大多数学生,个个有机会,人人能成功,在分析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中通过“意义学习”[23]112实现育人初心,勉励全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学习者接受教育。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的发展报告《学习:实现教育的承诺》中,第一次在标题中将“学习”和“教育”两个术语作为核心词,明确揭示出“不学习,无教育”的育人观[24]。这也反映出当今社会对教育理念的深入思考。
图1侧方层面体现知行教育的“内”“外”关联,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12年至2014年先后发布了三份关联报告,研制国际通用的教育目标或学习指标体系,确定了与学习结果相关的最重要的七个领域及子领域,分别为身体健康、社交与情绪、文化与艺术、读写与沟通、主动学习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24]73。这些学习指标领域涉及对学习者“内在”认知和“外延”学习的教育目标要求,是中外知行教育理念的必然碰撞和积极融合,也是整个人类教育思想长远目标的有序统一。
二、中外高校校训知行教育理念特征分析
本文研究历时近4年,在美洲、欧洲、大洋洲和亚洲知名高校官网中搜索高校校训文本共计300余条。其中,与知行教育理念相关的校训共计119条(国内高校校训48条,国外高校校训71条)。国外高校校训以英文文本为主,包含校训内容、来源、意义阐释及时代发展等相关信息,翻译为中文后中英文字数共计约11万字;我国高校校训主要为中文文本,涉及校训内容、历史来源、文化蕴涵和教育理念等——若有英文版校训也同时进行收集,中英文共计字数约6万字。通过选取这些中外高校的校训文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跨平台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Python3.8.9版本中的Word Cloud生成高校校训关键词词云图,对校训的关键词进行频次统计,深入阐释其中体现的知行教育理念。
(一) 我国高校校训中的知行教育元素分析
1.我国高校校训词云图特点
国内48所高校包括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的全国重点高校,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为代表的省属重点大学以及香港大学等港澳台高校。这些高校均在学校官方网站明显位置上显示出该校校训,有的高校还设计了专门的页面对校训进行阐释。国内48所高校校训的中文文本字数共计374字,关键词词云图见图2。
在词云图中,字号越大意味着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如“博学”“求是”“明德”在字号上依次减小,即这些关键词在校训中出现的频率依次减少。关键词词频最高的“博学”二字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元素是认知,即要求学习者知晓古今,学贯中西;其次为“求是”,即努力践履,追求真理;再次为“明德”,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德育为本,立德树人。这三个词恰恰反映出我国高校校训的三维知行教育理念,即知、行、念。
2.我国高校校训关键词格式特点
国内48所高校校训多以二字、四字为基本构词结构,在形式上言简意赅,表现力强。有的以“2+2”形式构词,如中国政法大学校训“厚德 明法 格物 致公”,中国传媒大学校训“立德 敬业 博学 竞先”,香港中文大学校训“博文 约礼”;有的以“4+4”形式构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北京外国语大学校训“兼容并蓄 博学笃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德才兼备 知行合一”。我国高校校训基本上是二字或四字单次叠加或多次叠加,字数从2字到16字不等,见图3。
48所国内高校的校训中,8字校训的有34所,占比70.83%,形式上多为2字词语的重复叠加或4字词语的两次重复叠加。4字校训有8所高校,占16.67%,有中国人民大学的“实事求是”、宁波工程学院的“知行合一”这样的4字固定搭配,也有浙江大学“求是 创新”、香港大学“明德 格物”以2字叠加而成。10字校训的有2所高校:中山大学“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是以2字重复叠加而成;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在2字词语并列之间加了连词“而”字,形成5字词的2次叠加,有5言诗体的平仄规律,增加了语言的可读性。2字校训、6字校训、12字校训和16字校训分别只有1所高校,2字或4字词语的重复叠加情况均存在。
从校训的形式上看,我国高校多选用2字词组或4字词组的叠加连用,也有个别选用句子形式;从构成的语法上看,我国高校校训句式工整,通常以并列、排比、对偶的形式展示,包含动词、名词、形容词,较少出现连词或副词。
3.中国高校校训体现知行教育理念的个案探讨
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知行教育理念中,中山大学校训能够明显地体现出三个维度的育人元素:“博学”是认知维度,即博古通今;“笃行”是实践维度,意蕴践行之脚踏实地;“明辨”是“念”之维度,以德为本,明辨是非;“慎思”“审问”是知行理念内外维度关联,向内求真,自我谨慎,向外求索,思辨好问。南京工业大学校训“明德 厚学 沉毅 笃行”中的“厚学”“笃行”与中山大学的校训相近,分别体现知行教育理念的“知”与“行”维度的育人要求;“明德”“沉毅”即彰明美德,沉稳刚毅,即第三维度的内在核心育人“理念”。中南大学校训“知行合一 经世致用”中的“知行合一”,直接明确地体现知行教育理念中认知与实践的二维辩证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经世致用”一词鼓励学而致用,为世为民,强调以德为先,立人先立德,奉献时代与社会。
(二)国外高校校训中的知行教育元素分析
国外71所高校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渥太华大学、多伦多大学等美洲高校,剑桥大学、伯明翰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巴黎大学、慕尼黑大学、根特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等欧洲高校,首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京都大学、北海道大学、朱拉隆功大学等亚洲高校,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奥克兰大学等澳洲高校。通过在每所高校官方网站上搜集校训及相关信息,制成国外高校校训语料库。
1.国外高校校训词云图特点
将国外高校校训内容运用Python软件中Word Cloud进行简单分词设置,以单词为基本单位,省略部分虚词(冠词、介词、代词等),绘制出显示校训关键词的词云图,见图4。
国外高校校训文本数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多为名词和动词,字号较大的词意味着这些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如“truth”“knowledge”“learn”“mind”“things”“science”“wisdom”“light”“know”“seek”等。关键词“truth”“knowledge”“science”反映出国外高校育人理念中共同的坚持是对“真理”的追求,比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理工学院、韩国延世大学不约而同地选用了“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will set you free”作为校训。这是人类知行教育理念的碰撞和融合,也是第一维度“知”的最好体现,对知识、科学、真理的探索和不懈追求是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关键词“learn”“know”“seek”也是频率出现比较高的几个动词。从意义上理解,这类词强调学习、了解和追求,这刚好是知行教育理念第二维度“行动”“实践”的国际表达。关键词“mind”“wisdom”“light”在国外高校校训词云图中也十分明显,这体现了另一种文化价值,强调人类的思想、心灵、智慧。这与中国的教育理念是一种碰撞,但仍然是一种内在“信念”的外显。尽管角度略有差异,内在含义仍然一致,是育人之信仰、育人之理念。因此,国外高校的校训仍然反映出“知、行、念”三个维度的知行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