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春天的列车

作者: 邓井英 詹陶文

开往春天的列车0

【教材文本分析】

《哦,香雪》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当代作家铁凝的代表作,曾于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被选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的40部小说之一。

部编本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结构。此单元的人文主题为“青春激扬”,编者选择这些课文,试图引导学生感受青春年华,增强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课文《哦,香雪》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课文通过对香雪等乡村少女的生动描摹,表现了山里姑娘淳朴、善良和美好的心灵,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它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写出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走出阶段性的历史阴影,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阵痛与喜悦。这篇课文注重心理描写,抒情性强,语言优美,注意氛围的营造,具有“诗化小说”的特点。

那么,对于《哦,香雪》这篇课文,教师该如何开展阅读教学,以落实单元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小说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为此,笔者在思考《哦,香雪》的阅读思路时,力图引导学生在感受以往台儿沟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聚焦人物细节描写的语句,体会台儿沟姑娘们的美好品质,发现以香雪为代表的台儿沟姑娘对山外文明的好奇与向往。铁凝自己也说,希望能够从这个平凡的故事里,唤起我们年轻一代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所以,笔者在课堂的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改革开放初期其他文学作品中的青年形象,感悟那个时代的青春气息,并由此对自己的青春年华进行思考。顾明远说:“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正是生命彼此影响的过程。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人物,影响着一个个青年学生对自我生命的思考,为他们注入无限力量,这便是生命教育的意义。

这篇课文的特殊性在于没有激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故事,只是捕捉了几个小的生活场景,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香雪等姑娘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单元学习任务”中的“任务三”提示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基于此,笔者选择让学生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把握文中有关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语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表达各组的阅读感受,在解析语句手法、体会人物和鉴赏环境的过程中,让学生既能体会到小说描写的特色,又能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感知以往台儿沟的环境特点,分析以香雪和凤娇为代表的山村少女美好品质;

2.通过心理和环境描写体会香雪的心灵成长,感受“诗化小说”特点;

3.通过分析“自动铅笔盒”等意象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心理和环境描写体会香雪的心灵成长,感受“诗化小说”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自动铅笔盒”等意象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绿皮火车呼啸而过的视频,营造出20世纪80年代的氛围。)在课堂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把目光转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那些年,没有动车,更没有高铁,有的只是绿皮火车。绿皮火车上,有人世间的烟火:有年轻人奔波整年,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回故乡看望双亲;有舍不得买卧铺,趴在小桌板上睡觉的工人;也有千里求学,追逐自己的梦和远方的莘莘学子……人间百态,就在这旧旧的绿皮火车上展现开来。现在,这样一辆绿皮火车开进了台儿沟,又会给台儿沟带来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跟随作家铁凝,踏上开往台儿沟的列车,进入课文《哦,香雪》。

二、“那沟”——偏僻、贫弱、人们安于现状

1.梳理小说内容

我们已经在课前预习过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个故事。

参考:火车开进原本宁静的台儿沟(序幕),姑娘们争相打扮着自己,欢喜地去看火车,姑娘们和火车上的旅客做交易(开端),香雪在学校的时候渴望拥有自动铅笔盒,所以勇敢地踏上火车(发展),和女学生换回铅笔盒后,从西山口一路走回台儿沟,产生丰富的心理变化(高潮),并在隧道里和前来迎接她的姐妹们相遇(结局)。

师:火车在台儿沟短暂停留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可是,以往的台儿沟除了宁静,还具有哪些特点呢?

2.感受以往台儿沟的环境特点

我们已经在课前思考过这个问题,请结合文本分析以往的台儿沟除了宁静,还具有哪些特点呢?

【屏显】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

活动一:请结合文本分析火车开进前的台儿沟具有哪些特点。

预设1:“褶皱”一词突显出台儿沟是大山中的山沟,其闭塞落后程度不可想象。

预设2:“勇敢地盘旋”“悄悄地试探着前进”“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等语句写出了火车来到的不容易,也从另一方面写出了台儿沟地理位置的偏僻。

预设3:“台儿沟贫弱的脊背”“还是这里有石油储存,有金矿埋藏”等语句写出了台儿沟经济情况的贫穷落后。

预设4:“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写出台儿沟人一直生活在闭塞、贫穷的环境当中,一直安于现状,从未想过要有所改变。

师:从对台儿沟的环境描写当中可以看到,火车到来之前的台儿沟是那样的偏僻、贫弱,台儿沟人也是一直安于现状,从未想过要有所改变。所以,作者在文中也说道,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台儿沟,火车却开进来了,火车在这里仅仅停留了一分钟,在这短暂的一分钟里,台儿沟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三、“那人”——纯真、美好、勇敢执着

1.分析以香雪和凤娇为代表的山村少女美好品质

(1)阅读课文(6-67自然段),思考在火车停留的一分钟里,台儿沟发生了哪些事情,并分析人物形象。

【屏显】

活动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6-67自然段),思考在火车停留的一分钟里,台儿沟发生了哪些事情,并分析人物形象。

提示:关注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等细节。

预设1:“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从关注物中可以看出对物质渴求的凤娇。

预设2:“我撕了你的嘴!”从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率直、泼辣的凤娇。

预设3:“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从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大胆的凤娇。

预设4:“开到没路的地方怎么办?”从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对山外文明感到好奇和向往的姑娘们。

预设5:“可她愿意对他好,难道非得是相好的才能这么做吗”从凤娇和北京话的关系中可以看出向往爱情的凤娇。

预设6:“只有香雪躲在后边,双手紧紧捂着耳朵”通过动作描写可以看出胆小的香雪。

预设7:“她指着行李架上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从关注物中可以看出热爱学习的香雪。

预设8:“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通过外貌描写可以看出纯洁美丽的香雪。

预设9:“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从打听的事情中可以看出渴慕与追求现代文明的香雪。

……

(2)香雪和凤娇两位姑娘在性格上略有不同,可是,她们有哪些相同点呢?

参考:她们都具有淳朴、善良和美好的心灵。不论是关注到金圈圈的凤娇,还是关注到皮书包和自动铅笔盒的香雪,抑或是对火车感到好奇的其他姑娘们,都表现出了对山外文明的好奇和关注,都渴望现代文明。

师:她们是如此纯真、如此美好。正如铁凝所说,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火车在台儿沟停留的一分钟,是五彩缤纷的一分钟。可是在一分钟的短暂停留过后,火车马上就开走了,香雪也被火车一起带走了。香雪在离开台儿沟后,又发生了哪些心理变化呢?

2.体会香雪的心灵成长,感受“诗化小说”特点

(1)阅读课文(72-77自然段),聚焦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小组讨论,梳理香雪在离开台儿沟后发生的心理变化。

【屏显】

活动三:请同学们阅读课文(72-77自然段),聚焦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小组讨论,梳理香雪离开台儿沟后的心理变化。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参考:面对西山口,香雪联想到“各种各样的害怕”,看到“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感到害怕;香雪注意到自动铅笔盒后,“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发现“风也柔和了许多”“月亮是这样明净”感到满意,想到了自己和台儿沟未来的美好;香雪想到娘的责备,还有爹替人打家具为她挣学费的劳苦,对爹娘感到愧疚,正在犹豫要不要撒谎骗娘,感觉到“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当她下定决心要欺骗娘后,她的心情立刻就像“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感到兴奋、愉悦。

(2)从这些心理变化中可以感受到一个怎样的香雪,和以前的香雪相对比,她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预设1:以前的香雪对火车感到害怕,现在不仅勇敢地踏上了火车,还一个人趁着夜色走回台儿沟,由害怕变得勇敢。

预设2:以前的香雪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感到自卑,现在她拿着自动铅笔盒,相信台儿沟未来一定是美好的,从自卑变得自信。

师:香雪在执着追求自动铅笔盒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害怕到满意、从犹豫到兴奋的心理变化,这一变化虽然是在三十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尤其是在最后香雪完成转变时,小溪的歌唱都高昂了起来。

【屏显】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生朗读。)

师:这里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参考:环境优美欢快,具有营造氛围,烘托香雪愉悦之情的作用。

师:这段环境描写趣味盎然,语言优美,情中带景,景中含情,具有一种诗歌般的情景交融之美。在《百合花》当中也有这样的环境描写。

【屏显】

“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儿,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

诗化小说:文章不以情节取胜,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重意象、重象征,进而凸显小说主题,注重营造氛围,语言优美。

(生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