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分层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 安英娟
摘 要: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高作业效率,设置分层次、弹性、个性化的作业成为必需。设计分层作业需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成绩、综合评价成绩等对学生进行分层,再立足于学科特点和学生个性需求设计学科分层作业,制定相对应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整体认知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双减政策;分层作业;设计策略;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2-0015-03
一、作业设计和执行面临的困难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总体目标之一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强调提升作业设计品质,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的作业。
为了解目前作业设计现状,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市农村初中和城内初中开展调查,发出有效问卷2300份,收回有效答卷1840份,有效率为百分之八十。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和实施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作业设计系统性较差,较少考虑学生多种学习要求
调研问卷的统计结果表明,作业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和教辅。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自主设计或创编的作业任务很少。作业设计的系统性差,且作业任务的布置方式比较统一,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多种学习需求。
(二)作业设计形式不够丰富,未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作业设计形式不够丰富,仍然以书面作业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见,探索多样化的作业设计方式必要且重要。
(三)作业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不能精准诊断和反聩学情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存在滞后和片面性问题,且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相对单一,主要着眼于作业完成的量和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状态评价较少,难以起到及时、精准诊断和反馈学情的作用。
二、分层作业的概念
分层作业是根据学生个性、能力差异,设计和实施的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作业。分层作业兼顾共性与个性的发展,满足学生的作业需求;适应学生不同风格与爱好,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采用个性化评价和辅导,提高学生的作业效果。
对于“分层作业”的概念,国内外研究者已经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做出了探讨,但未能取得共识。比如,程丽萍根据对作业现状的了解,在语文学科中探索出了“学生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的有效策略,构建了“三层四评”的分级优化作业模式;李祥竹、李刚等人提出“分层的设置是指在重视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情况下,按照学习者个人、知识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别加以划分所建立的有针对性的作业结构”;孙欢欢本着推动教学公正的目的开展了分级作业的设计和实施,引进了科学分级制、动态导生制、资源共享制等优化分层作业推行的方法和路径。
三、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一)学生分层策略
学生分层,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成绩、综合评价成绩等信息,对学生分层分级。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层级并非一成不变,应按照实际情况适时做出调整,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积极性。如教师可结合学生上学期的综合表现、假期作业情况、阶段学业成绩等,初步对学生作出分层(见表1)。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参考他们的课堂表现,作业的完成、上交、修改情况,以及质量监测成绩等观察学生层次的动态变化,并鼓励学生着眼于自我长远发展,提升学习的进取心。
(二)作业分层策略
1.针对学科特点设置丰富的作业形式。学科知识需要经过学习和理解、应用和实践、迁移和创新等关键能力活动,完成从具体知识到认识方式的外部定向、独立操作和自觉内化。依据学科特点设计作业题目,有利于增强作业内容的指向性,帮助学生理解、应用与内化学习内容。如初中语文学科,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以书面为主的单一作业类型,需设置基础性、拓展性、个性化等多种类型、不同梯度的作业形式,以对应不同学习能力层级的学生。
基础性作业:以巩固课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作业难度适于全体学生。作业任务包括识字写字、背诵积累或者理解记忆等,可采用书面作业形式,但要避免反复抄写、死记硬背。
拓展性作业:在巩固课堂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运用课堂知识解决问题的作业任务。这类作业可以是语言现象的归类梳理、课后小练笔等,同时需将书面作业与实践应用类作业相结合。
个性化作业:基于学生兴趣基础设计实践操作类、阅读类、展示类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并以实践类、展示类等个性化形式作业为主。
2.根据内容及难度设置不同的完成时间。分层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各层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作业类型、内容、难度等,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提出分层要求。
以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业设计为例:
基础性作业(用时10~15分钟):
①识字与写字。通过串词、抠词、选词、形义转换的形式,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习运用。
②资料搜集。利用网络、书籍等搜集资料,并借助多种媒介呈现学习成果。主要形式:卡,即制作作家档案卡;图,即绘制抗美援朝路线图;播报视频、影像讲解,即学生播放烽火满天的朝鲜战场的影像并讲解。
拓展类作业(用时大约20分钟):
①图表梳理类。通过绘制示意图和表格,对五篇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②读写类。学写批注。学写批注是本单元的重点目标。《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三篇文章需学习批注的类型和如何做批注,完成结构化认知。
创意诵读。《黄河颂》《土地的誓言》两篇文章需通过领诵、多声部诵读、配乐诵读、表演诵读多种方式,体会作品情境,体味作者饱满、深沉、炽热的家国情怀。
综合类作业(用时大约20分钟,分必做和选做):
①创意写作。对《黄河颂》《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进行仿写,学会抒情。
②云上打卡。以集体撰写、朗诵献词等形式致敬英雄。
③自主性作业。读红色经典、观红色电影、听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通过实地打卡、实地访谈等了解身边最可爱的人。
(三)作业分层评价策略
1.评价标准分层,实现精准评价。在实施分层作业时,按照学生所处的层级,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精确测评,同时充分利用学生作业的反馈数据,找到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学生的学习缺陷,助力学生有效学习。
以写作训练为例。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低层级的学生,可以设置“字数达标,叙事完整,语句通顺”的评价标准;中层级的学生,可以设置“选材合理,详略得当,主题明确,语句流畅,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评价标准;高层级的学生,可以设置“选材典型,中心突出,详略得当,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恰当使用多种修辞手法等”的评价标准。学生达到对应评价标准,就可以判定为优秀。
2.评价方式多维,实现科学评价。“教师可以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定期开展学生作业展评活动。”如初中语文可依托现代媒体技术,借用公众号、视听APP等创新展评方式;注重教学评一体化,注重多形式、多维度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过程性评价;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量表(见表2)。
作业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通过自评、生评和师评等不同的评价主体进行评价,还可以利用钉钉家校本进行作业发布和评改互动,既维持了作业的原本属性,又融合了信息技术,全面客观地检测学生的作业质量,力求以作业检能力,以作业促提升,以作业提全面,以作业增素质。学生通过不同人群的作业评价,能对自身作业完成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查缺补漏,不断完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欢欢.教育公平视域下的分层作业及其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7).
[2]程丽萍.语文课程视野下的作业分层优化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
[3]李祥竹,李 刚.“双减”背景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优化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20).
[4]王 磊.学科能力构成及其表现研究——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导向的多维整合模型[J].教育研究,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