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学的情境化教学
作者: 陈丛款摘 要:情境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在新课标颁布后凸显出来。情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理解、迁移和应用。教师要结合课程的重点、难点、亮点以及关联点(如导入、转折、总结)等创设情景,通过创设并实施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讨论、操作式情境,生命科学史情境等策略,创设高效的情境化课堂。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标;情境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5-0060-02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重实践”,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要选择恰当的真实情境。《新课标》中新增的教学提示从教学策略、情境素材和学习活动三个方面给出了具有可操作的建议。在建议中,指出应重视引导学生从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新增的学业质量明确规定了学生在完成初中阶段生物学课程学习后,面对不同真实的生物学问题情境时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表现。在题目命制环节中也应选取情境素材。由此可见“情境”一词在新课改中凸显出来。
一、情境化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绪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情境化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学习者的生活现实为参照对象,选择综合而典型的生活素材,建立具有一定的文字语言、图形声色的具体问题和场景,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地探究事物的整体构成、特点、意义,分析理解事物的演变发展历程,从而形成认知,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路径的教学方式。
二、情境化教学的价值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中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的发展需要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反思、分析和探索才能得以实现。在去情境化的教学中,学生直接接触结论,知识就如同横空出世一样突然出现在眼前,由于不知道知识获取的途径以及用法,所以难以理解学习内容。有了情境的设置,学生就有了探寻知识的动机。知识的情境化是知识活化并转化为素养的必要路径。因此,情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理解、迁移和应用。
三、情境化教学的策略
在生物学课堂中,教师不能随意创设情境,而是要考虑重点、难点、亮点以及关联点(如导入、转折、总结)等创设情境,基本策略有:
(一)创设生活、实践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情境,许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创设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有助于学生切实感受和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比如讲授“传染病及其预防”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景如戴口罩、开窗通风、消毒、体育锻炼、注射疫苗等,创设情境化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并主动宣传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如此可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生命科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更好地认识生命现象,珍爱生命。生活化的情景创设可使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和态度责任落地课堂,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二)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引导自主探究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许多结论都是通过不断实验探究得到的。“教学过程重实践”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课程理念,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对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索、想象和演绎,在实践中探索规律,如此既能培养学生的洞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讲授“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教材中给出了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煮熟的种子有许多水分,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从而影响实验效果,我们该如何改一下实验材料呢?”有的学生会想到用炒熟的种子。教师还可以接着问:“除了种子其他器官会呼吸吗?”然后鼓励学生用胡萝卜根、菠菜叶、土豆块茎和月季花等继续探究,如此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生物学实验可为落实探究实践核心素养,践行“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生命科学史情境,弘扬科学精神
生命科学史上的伟大发现、发明历程,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科技观念,提高科学创新能力;生命科学史上科学家的故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教科书中的科学史大部分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有的配有简单的图片。但学生仅靠阅读教材无法有效掌握探索历程的脉络,教师可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录像的方式创设情境,以还原科学史的真实面目,揭示科学本质。比如在讲授细菌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然后播放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视频,同时抛出问题串“巴斯德发现细菌是从哪来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用两个瓶子?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巴斯德实验说明了什么?”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其自然得出巴斯德实验的结论,从而了解细菌、认识细菌。再如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时,教师可以故事的形式给学生讲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生平,他8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他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以使学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得到启迪。
情境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是课堂的润滑油、催化剂,能使课堂气氛不再沉闷,学习不再枯燥乏味。教师应适当创设情境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舒适的情境中体验学习过程,发展核心素养,以此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并使新课程改革尽早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2.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