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渗透家国情怀素养发挥历史育人功能
作者: 肖文成 申进平 高红 邵逸国 尹红 孙玲摘 要: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近年来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彰显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试题蕴含着浓郁的家国情怀,强烈关注近代中国命运,聚焦现代中国建设,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为学生的价值引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家国情怀;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8-0017-03
历史学科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历史学科要“体现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即“ 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储备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思维的同时,必须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为价值归宿。作为具有教学指导和价值引领作用的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也在渗透家国情怀素养方面着墨较多。笔者结合近年来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就其中渗透的家国情怀素养略作分析。
一、回顾近代中国命运,共担民族复兴使命
(一)讴歌英雄模范,感悟责任担当
责任与担当,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近年来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持续选取了近代史上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历史人物,讴歌爱国精神、责任与担当,落实了《课标》中“崇尚英雄气概,传承民族气节”的要求。
体会普通民众的责任担当。2023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11题,通过精心选取材料,巧设情境,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渗透了浓郁的家国情怀,使学生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育学生关注国家发展,肩负时代使命。又如202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26题,真实反映了义和团战士在武器落后的情况下,为保家卫国而显示出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粉粹了西方列强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感受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2022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13题,体现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激发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情感。再如202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12题,考查海军留学生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蕴含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沉情感和拳拳爱国之心,较好地展现了历史学科考试评价的育人功能,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
感悟普通将士的精忠报国。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如2021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13题,通过抗战期间的“致双亲”两封书信,共同印证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这段史实。这两封将士家书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满满的家国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致敬历史伟人的民族大义。2023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12题和2019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26题,分别以毛泽东和李大钊入题,讴歌了他们为中国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意识。
(二)追忆红色历史,强化初心使命
领悟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红色历史凝聚前行力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如2023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13题,以江西红色歌谣《苦连连来喜连连》为素材,考查土地革命兴起的史实。该题从选材到设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利益为重,领导中国革命事业所起的决定作用,从而坚定学生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体会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如2023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28题,以黄河为切入点,将具体的历史事件置于宏大的历史时空中加以考查,精心选取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红色史实,引领学生重温中共百年奋斗历程与贡献,意在让学生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二、聚焦现代中国建设,讴歌民族奋斗历程
(一)感悟党的正确领导,坚定“四个自信”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近年来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选取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之“理”,进而坚定“四个自信”。
如2023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26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使学生能够感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不忘初心,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而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如2023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14题,融“四史”教育于试题考查之中,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发展而进行的艰辛探索。再如2023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16题,既告诫我们在对外交往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重要性,又体现了邓小平拳拳爱国之情。
(二)关注建设伟大成就,坚定理想信念
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近年来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紧扣《课标》,追踪国家发展的重大成就,聚焦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选材为表,家国情怀为里,两者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心系国防与粮食安全。2021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27题,体现了党和政府努力发展国防事业,加强武器装备建设,这为新中国巩固政权和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居功至伟。2021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第28题,反映了党和政府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感悟制度变革与创举。如2021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15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对资本主义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如2023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15题,以秦皇岛为例来考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旨在使学生感悟我党的对外开放政策的英明伟大。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感悟道路自信,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培养全球广阔视野
(一)通过世界历史纵向发展,培养国际视野与全球眼光
家国情怀不单单指对自己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也包涵对整个人类社会前途和命运高度关注。《课标》指出历史学习要 “体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胸怀,初步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如2023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27题,使学生了解“二战”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了解当今世界面临全球性的问题,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再如2023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21题,考查世界人民联合起来战胜法西斯的史实,同时还意在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互关联,认识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增进学生的国际认知,提高与世界共生的能力。
(二)通过中外历史横向联系,增进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外历史联系密切,而中外历史的横向对比,可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深入理解国家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记历史,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023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17题,是对家国情怀素养的隐性考查:表达了当时中国爱国青年为追求救国道路远渡重洋,学习先进文化的理想抱负,渗透了青年学生要有理想、有担当的情怀。再如2017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29题,意在对苏联发展成败等系列问题的揭示,反思我国的历史和时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三)通过以世界历史为借鉴,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发展意识
鉴往知来。历史的借鉴作用是历史学最为重要的社会功能。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关注当今国际、国内社会热点,试题通过精选材料,巧设问题,搭建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实现了以史鉴今的学科功能。
镜鉴各国发展,树立竞争忧患意识。如2022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27题,意在让学生体会核武器研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同时体会新中国当时面临的严峻国际环境,有利于学生树立居安思危和忧患意识。再如2021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16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给印第安人带来传染病,导致印第安人口锐减,给美洲带来灾难的历史。警示人们要吸取历史教训,避免类似灾难的发生。
反思世界战争,培养和平发展意识。如2023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20题和2018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第27题,意在让学生体会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沉重灾难,反思战争、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进而感悟我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总之,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通过选取丰富的、蕴含着浓郁家国情怀的史料,既能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进行培养浸润,突出历史学科的人文特征,又能促进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