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选材铸灵魂 精巧设问提素养

作者: 张莎莎 王金刚

摘   要: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围绕时政热点,符合新《课标》要求,强化学生核心素养,设问稳中有变,考点维度广泛。分析后,发现学生答题过程中在知识分类、语言表述和书写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学过程中应研读《课标》、紧扣热点、精选习题,着力夯实基础知识,强化答题方法,规范卷面书写,以在2024年中考中提升学生成绩。

关键词: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分析;复习建议;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11-0016-02

一、试题特点分析

1.匠心选材。2023年河北省中考道法第28题的主题是“黄河”,在中国人的心里,她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也不只是中国第二大河,她更是国人心灵的家园,灵魂的归宿;她不仅扎根于诗词歌赋之中,也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她不仅拥有绝美的风景,也孕育了深厚的文化。而《黄河保护法》也是2022年10月通过,2024年4月1日实施的一部主要法律,更是初三备考复习的一大热点。所以从选材上看,既紧抓热点又规避了常规材料,独具匠心。

2.精巧设问。从设问上看,试题的设问可以说稳中有变。既保留了 “哪些问题、作用、影响、谈感言”这些传统的设问方式,又创新地添加了非常细节的限制词。如:“具体、黄河流域发展、当代、写出真情实感”等。是对“守正创新”四个字的生动实践,非常精巧地做到了让学生“既熟悉又陌生”。

3.多维考查。再结合本题答案的设置,从考查内容上看,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包含了第四问的资源、环境、生态、民生;第五问的文化、民族精神、传统美德以及第六问的中国梦、党的领导等多个方面,考点范围的维度非常广泛。

4.素养立意。第四问采用了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真实成果,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唤起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黄河,保护黄河的情感以及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责任担当。培养了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第五问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了学生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了政治认同。而第六问增强了学生对黄河的热爱情感,引导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增强了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素养立意贯穿始终。

5.依据《课标》。该题是文综综合题,从道法部分看,该题严格依据《课标》进行命题。第四问符合学业质量标准中的“能够讲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第五问则符合学业质量标准中的“能够用实例说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第六问则落实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达成情况,考查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和概括能力。

综合来看,该题的道法部分试题有机融合了《课标》要求、时政材料和学生生活,在对知识点进行多维度考查的同时,既坚定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又凸出了培育核心素养的立意。

二、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的失分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表述随意,不用学科术语。在卷面上呈现出大量口语化用词或者整段整句照抄材料。

2.答题语言毫无逻辑可言,甚至有些学生在卷面上堆砌词语,都不能表述成完整的句子。

3.答题格式混乱,题目有两问却只回答一问,或者两问答案胡乱交织在一起无法分辨,或者在不作任何标注的情况下两问的答案顺序是反的。还有很多考生完全没有审到题目中类似“具体问题”这样非常细节的限制词。

4.最后是书写问题,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有些学生的卷面甚至脏乱到完全无法辨认。

三、今后教学启示

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研读《课标》,紧扣时政热点新闻,精选日常习题。《课标》对“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和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是教学备考的根本指导。在研读《课标》和课本的前提下,还应紧扣时政热点,在日常的选材、选题和出题的过程中,切实做到时政与习题的有机、高效结合。

2.夯实基础知识,熟记重要观点和语句,规范学科术语。2023年的考题很多内容都是与教材基础知识直接相关的,答案也基本都是教材中的核心观点及相关内容。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要重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和运用,并在日常习题和考试中强化使用学科术语的观念,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稳定的迁移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在中考中以不变应万变。

3.强化答题方法,提升学科的融合能力,培养思维习惯。近几年的中考题呈现出明显的学科融合特点,教师在教学和备考中要有意将学科融合的思路渗透给学生。而一些常见的设问形式,如“作用、启示、关系”等也要经常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也可提炼近几年中考题中相同的设问方式,进行题型分类的专门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答题方法。

4.规范卷面书写,明确角度且条理清晰,重在平日功夫。呈现在卷面上的问题都是平时小毛病的积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书写习惯和答题习惯,从严、从细地指导学生用学科术语作答,规范答题格式,训练学生的分类答题角度、严谨表述逻辑等,日常教学中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总之,要把功夫下到平常的每一节课。

新时代,教师面临着新课改、新《课标》、“双减”政策、学科融合、落实核心素养、大单元议题式教学等诸多要求。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做到新益求新、精益求精,才能在来年的中考中取得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