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 育“智” 育“美”

作者: 张晓红

育“德” 育“智” 育“美”0

摘   要:从“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的理念转变,是当前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风向标。在“学科教学”理念下,高中英语教学往往局限于引领学生建构清晰、完整的语言知识体系,导致英语学科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等功能得不到全面发挥。在“学科育人”理念下,高中英语教师应积极探索英语学科育“德”、育“智”和育“美”的实现路径,使英语课堂呈现一种“教单科、育全人”的良好势头,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育全人”的英语课堂中得到全面落实。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科育人;德育;智育;美育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14-0033-05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长期以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引领学生建构完整、清晰的英语知识体系,但是,却很少关注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此举,既导致了高中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全面发挥,又导致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不到全面落实。因此,探索高中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路径也就成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应然之举。

一、高中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表现

《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是通过具体的语言学习过程逐步实现的。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体现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其中育“德”和育“智”的价值最大,育“美”的价值次之,育“体”和育“劳”的价值较弱。

文本研读、语篇赏析和情感体悟等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过程。教师可通过引领学生研读文本、赏析语篇和体悟情感,从德育、智育和美育三个方面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如:让学生在体悟语篇思想情感的过程中,形成高尚品质,实现英语学科的德育价值;让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实现英语学科的智育价值;让学生在赏析语篇的过程中,感知语篇的主题之美、语言之美和内容之美,实现英语学科的美育价值。

二、高中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路径

针对高中英语学科中德育、智育和美育价值的不同表现,教师可通过不同的路径循序渐进、卓有成效地实现其学科育人价值,使英语学科从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向育人本位的教学模式转变,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得到全面落实,具体如下:

(一)育“德”路径:明确方向——挖掘元素——找准抓手

缺失德育方向、缺乏德育元素、缺少德育抓手等,是影响英语学科德育价值发挥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应以“明确德育方向——挖掘德育元素——找准德育抓手”为路径,实现英语学科的德育价值。

1.对照课程标准,明确德育方向

德育方向缺失或不清晰,势必会导致教师在实现英语学科德育价值的过程中不知所措。课程标准,即《课标》,是教师实施课程教学、实现育人价值的行动指南。教师应在深入浅出地研读《课标》的基础上,对照《课标》,明确英语课程的德育方向。

例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让学生秉持包容的态度、开放的心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公德等。这一切,是《课标》对英语学科德育价值的具体描述,也是教师在英语学科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方向。教师只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对照《课标》,英语学科的育“德”方向就会从模糊变得清晰。

当德育方向变得清晰、明确之后,教师就能够采取一些更为恰当、更为合理的方式,有的放矢地在各种各样的语篇教学中渗透、融入相关的德育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增强英语学科的德育功能。

2.聚焦教材内容,挖掘德育元素

英语教材是集知识性、生活性、趣味性、思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一种教学资源,包括不同主题、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语篇。在基于英语教材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还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必修一Unit 2 Heroes Lesson 1 Modern Heroes 中的语篇National Hero讲述了以杨利伟为代表的航天英雄开启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的感人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等,这是该语篇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必修二Unit 5 Rhythm Lesson 2 Beijing Opera这一课,重在让学生了解京剧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戏剧文化、服饰文化等,使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并由此而产生文化自信,使该语篇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显现出来。

教师通过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就会发现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元素特别广泛,包括名人传记、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依托教材中的这些德育元素,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环保教育等等。

3.优化学习任务,找准德育抓手

学习任务是学习目标的载体,也是德育的抓手。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任务的育“德”功能,教师应对学习任务进行适度优化,在学习任务中巧妙融入德育元素,以此来凸显学习任务的德育属性。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Celebration Lesson 1 Festivals这一课为例。在本课中有三篇分别介绍Mid-Autumn Festival, the Lantern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的短文。中秋节、元宵节和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组织学生阅读这三篇短文时,教师设计了一项读写结合任务,即让学生围绕短文内容,根据中秋节、元宵节和端午节的一些节庆活动,写一篇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文,并组织全班学生召开一次推介会。

通过完成“推介”任务,学生不仅能够更为扎实、牢固地掌握本课时的目标语言,还能深度了解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推介活动中,学生会因多姿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产生自豪感,并逐步形成文化自信。

(二)育“智”路径:预测设疑——研读验证——交际拓展

育“智”是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推理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各种思维品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围绕语篇内容,有序开展“预测设疑”“研读验证”和“交际拓展”等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深度理解语篇内容,并以此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

1.预测话题内容,设疑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阅读语篇之前,围绕语篇话题进行预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语篇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读前预测,学生在内心深处会产生各种疑问,并产生迫不及待阅读的愿望。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7 The Sea Lesson 2 Protecting the Sea一课为例,教师鼓励学生围绕“保护海洋”这一话题展开预测,即让他们预测本课内容。有的学生预测,本课将会呈现一些保护海洋的举措;也有学生预测,本课将会讲述保护海洋的重要意义;还有学生预测,本课也会叙述一些破坏海洋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海洋生态造成的严重危害……通过预测,学生也产生了各种疑问,如:保护海洋的举措有哪些?保护海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破坏海洋的行为有哪些?……

围绕话题展开的预测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搭建了英语交际的平台。与此同时,读前预测活动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让他们产生了学习本课内容的浓厚兴趣。

2.研读语篇内容,验证预测结果

研读语篇是学生验证读前预测结果的主要途径。推理、对比、分析、归纳等,都是学生研读语篇的基本方式。通过研读,语篇的主题、结构、情节、情感等都会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变得清晰、明朗。

仍然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7 The Sea Lesson 2 Protecting the Sea一课为例,通过阅读Function File,学生了解了一些破坏海洋的行为,如:Now there are too many fishermen fishing in the same place. Most of them come from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waste.学生也了解了一些保护海洋的举措,如:They also try to help people to get other kinds of job so there are less people trying to make a living from fishing.

通过研读语篇内容,学生不仅从语篇中提炼、归纳、总结了一些破坏海洋的行为和保护海洋的举措,还通过对比、推理、分析等,发现了保护海洋的举措与破坏海洋的行为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以验证预测结果为契机,学生的推理、判断等思维品质也得到了发展。

3.模拟交际情景,拓展话题深度

语言学习主要包括输入和输出两个阶段。研读语篇内容属于语言输入阶段,模拟交际则属于语言输出阶段。在输出语言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交际情景,准确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并以此拓展话题深度,发展思维品质。

还是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7 The Sea Lesson 2 Protecting the Sea这一课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研读语篇的基础上,创设了新闻发布会的交际情景,要求学生四人或五人为一组,围绕“保护海洋”这一话题,模拟召开新闻发布会。在每个学习小组中,其中一人扮演研究海洋保护的科学家,其他人扮演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记者。扮演记者的学生可以从“海洋环境现状”“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保护海洋环境的举措”“现如今保护海洋环境面临的困难”“在未来保护海洋环境拟采取的策略”等方面展开提问。

在模拟新闻发布会中,无论是扮演科学家的学生,还是扮演记者的学生,都能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本课时所学的目标语言。学生也能够通过推理、对比、判断等,更为清晰地认识到人类的不当行为对海洋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并联系实际生活,运用相关知识,创造性地提出一些保护海洋环境的策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推理、创新思维也会逐步发展。

(三)育“美”路径:畅议主题——赏析语言——体悟情感

美育是学科育人的最高境界。畅所欲言地议论语篇的主题,细致入微地赏析语篇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体会语篇的情感,是学生阅读语篇的基本步骤,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主要路径。

1.畅议主题之美

英语教材中的语篇通常拥有清晰、鲜明的主题,且主题的内涵具有多元性、生活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彰显出一种主题之美。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畅议语篇主题之美,培养他们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6 Design Lesson 3 Chinese Paper Art一课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围绕Chinese Paper Art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与交流。有学生说:It is a Chinese folk art with a long history.也有学生说:Paper cuts used for decoration are often seen on windows and gates.还有学生说:Paper cuts used for religious purposes are often found in temples...此外,学生还围绕剪纸作品的寓意、造型、色彩等展开了交流,如:“连年有余”“龙凤呈祥”,红色代表喜庆,黄色代表富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