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意义下英语阅读教学多重探寻
作者: 赵智侠摘 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目标的实现需要革新教学方式,并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丰盈学习内容,拓展课堂维度。新课改将教育教学推向崭新阶段,挖掘单元主题的内涵意蕴,给学生带来情感认识上的多重触动。教师围绕主题意义对英语阅读教学展开梳理、构建,借助多元化的教学引导方式,挖掘文本内涵,在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主题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17-0017-03
传统教学程式化、碎片化的现象较为显著,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教学效果不显著。唤醒、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已经成为教学成功的关键点。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有其自身独特属性,它是在主题的统领下进行内容构建的。教学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不妨在主题意义的指导下,对文本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填补教学空白,让课堂呈现出生动性、形象性,助力阅读活动向着纵深维度推进。
一、素养目标精准定位
主题意义下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呈现非常关键。素养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学生活动的设置、展现都要紧紧围绕素养目标展开,素养目标会对课堂教学活动以及效果的生成产生重要影响。主题意义下开展英语阅读教学首先需要从素养目标着手,展开精准定位。教育教学改革下的课程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设置素养目标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属性,从层次性、针对性、目的性等视角出发进行设置,既要关注语言知识技能的获得,又要从知识外延出发,锤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
目标的设定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是可实现的。学生通过个人努力最终能够达成目标,获得丰富的知识,掌握一定技能,这样的素养目标设定才是有价值的。学习译林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时,教师没有迫切地进行教学引导,而是从目标设定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把握。设置素养目标时,教师结合单元主题,在立德树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着手,展开考量。“Look at the content of this unit, think about it, what knowledge do you think should be mastered? What skills have you learned?”在知识与能力层面上,学生还是有话可说的。“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knowledge, we have to generate what capacity, what kind of quality to develop?”但如果延伸至更深层面,学生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时教师及时进行点拨,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再进行文本阅读感知,自然有的放矢,学习方向更加精准。
素养目标的设定在可达成性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以及现代教学思想。目标的设定是从宏观层面展开指引,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宏观目标微观化。在目标的引导下,学生才会将自身的内在心理转化为直接的行动导向。
二、文本主题分类解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课标》)旗帜鲜明地指出:“英语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以主题为引导,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教材是以《课标》为指引进行设计规划的,通过对相近或相似内容重新排列组合,以主题的形式展现出来。教材展现出来的主题都是精挑细选的,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有积极影响。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统筹兼顾,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出发,对文本主题内容展开有序的梳理、规划,给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习切入点,确保教学启动得更加顺畅,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主题的感知、解析中。
作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践行者,学生对文本内容主题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偏离了单元主题,学习活动注定是低效的。教师要发挥导向作用,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学生展开指引,促使学生在主题的指导下,探究文本相关知识点,为深度学习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对文本内容主题的构建不是自然发生的,需要教师给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引。以译林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4 My day为例,这一单元内容看似简单,但涉及到的内容是丰富的,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为此,教师从最直观的单元主题出发,引发学生的联想。“Please explai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t’s theme. What aspects do you think the editor will design the content?”单元标题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很快就能突破。“My Day will certainly have today to do what things, my mood and so on content.”有了具体的想法,学生可以进入文本阅读状态,对文本各个模块进行分析,验证自己的猜测。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感知热情得到调动,对文本内容主题的把握自然是全面深刻的。
三、学习情境生动呈现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生成多重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在实践运用中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情境的助力,情境是吸引并唤醒学生求知欲的有效路径。在特定情境中,知识由抽象复杂变得具体可感,学生的感知、思维能力也会被迅速唤醒。主题意义指导下的情景创设不是随意为之的,它需要结合单元主题和内容,在多元融合的过程中呈现。故事阐述、视频呈现、插图分析等都是不错的情境创设形式,可以作为重要教法。初中英语主题鲜明多样,知识较为丰富。教师不妨发挥学科独特性,将信息技术、文本资源进行整合,以最优化的情境激起学生产生主动感知意识,让主动学习自然发生。
情境构建起通向知识海洋的大门,如何设计引导,需要教师结合多种要素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挖掘。学习译林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7 Shopping时,教师先借助生动的语言向学生阐述自己的购物经历。“Many people like shopping, shopping has a lot of fun and su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a shopping, I experienced a very interesting thing…”教师流利的表述以及充沛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了情感共鸣,他们快速地进入感知思考状态,想象力得到激发。讲述结束后,学生受到启发,自然产生表达的冲动。这时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机会,而是继续借助情境,从情感认知的角度出发进行突破。“You must have been shopping before, have you ever had an experience that you can’t forget?”学生的情感已经启动,再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他们可以开展声情并茂的表达。在文本内容学习感知环节,教师依然发挥情境的价值,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将抽象复杂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生动具象的场景,让学习变得灵动鲜活,意趣盎然。
主题意义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全身心投入、主动探索的过程。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从教学情境中寻找突破点,实现学生思维与文本思维的对接。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与文本教材主题具有多重衔接点,但仍存在一些差距。在情境的助力下,学生沉浸其中,探索欲求更加强烈。
四、教学方法变形优化
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让课堂教学的方式焕然一新,传统知识传递型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转变教学理念,转换教学角色,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认知构建状态,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教学目标。英语属于外来学科,学生在接触时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如果在教学引导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灌输、讲解的方式,很容易挫伤学生探知的积极性。打破固有教学模型,需要教师结合学科特点,以趣味鲜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梳理中,挖掘文本背后蕴含的深层次内涵。
教法的选择就是要从对学生综合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着手,展开筛选。在学习译林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之前,教师让学生搜罗各种食物模型。如汉堡可乐玩具、玩偶饺子。这些具体直观的模型给学生带来的感官冲击是巨大的。在模型的助力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探讨中。经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铺垫,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升。为了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将学习探知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任务呈现的方式,将多元探知活动引入课堂。“Group of eight people, free combination, set up a study group, the Reading part of the content analysis and communication.”学生对这样的任务非常感兴趣,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交流,突破知识阻碍。小组合作实现了思维碰撞,学生尽情表达,探索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部分学习阻碍。教师提供展板,让每个小组将问题写出来。“疑难杂症”的解决过程就是学生思维不断升级、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
讲解是语言学科的一项重要教法,但不是唯一方法。教师既要继承传统教法的优势,又要进行优化创新,鼓励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讲解分析中。学生参与知识讲解才能帮助他们更精准地理解知识内涵,把握文本核心,锤炼他们的综合能力。教师不妨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感知、表达的契机。
主题意义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是当前较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对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教学操作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从宏观视域出发,从素养目标视角出发,精准定位学习方向。从教材属性出发,对文本主题分类解析非常必要。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元化学习情境的呈现,给学生带来多重感知和触动,实现教法学法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司佰超.寻找文本主题意义,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以Unit 4 Do it yourself为例[J].英语教师,2023,(15):134~136,144.
[2]梁玉萍.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新教育,2023,(31):63~65.
[3]孙欣源.主题意义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讨——以人教版教材相关的阅读教学为例[J].中学生英语,2023,(4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