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作者: 陈莉

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0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基于单元内容特点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全局观和系统性,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厘清单元脉络、明确单元目标、设置情境任务及全面综合评价等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17-0025-03

大单元教学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运用整体性或系统性思维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以及再开发。通过情境任务设计进行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加明确学习目标、主题、内容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大单元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单元的逻辑结构更加清晰,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知识点间的联系,凸显大单元教学整体性、系统性、递进性和关联性的特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以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为例,谈谈教学体会。

一、借助思维导图,厘清单元脉络

大单元教学中的系统性主要是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能够把本单元中的知识关联以及知识点的背后逻辑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化的内容体系。在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把本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形成对所学知识点的全面观察与分析,使学生快速厘清单元脉络。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了“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两课内容,其中“公民权利”包括“公民基本权利”和“依法行使权利”两部分内容,“公民义务”包括“公民基本义务”和“依法履行义务”两方面的内容,教师结合本单元特点,让学生紧扣单元主题“权利义务”进行绘制,如关键词“权利”,通过发散思维联想到“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公民应该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等,对于“义务”这个关键词,可以让学生联想到“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公民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等,最后再把权利与义务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层层进阶的思维导图:

大单元教学中,让学生绘制单元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对其思维拓展训练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厘清单元内部结构,建立单元知识的关联,使所学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而且还能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激发学生新的思考,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二、明确单元目标,锚定教学方向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为大单元教学锚定教学方向。从单元教学目标到课时教学目标,教师要从整体到部分,从具体到概括等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统筹规划设计,以多维度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等,如此有助于实现大单元课堂教学目标。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养成和增强公民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单元特点,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哪些基本义务。2.能举例说明宪法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人身自由方面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了解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法定义务,懂得享受这些权利的重要性。3.通过合作探究、观点辨析等形式了解正确维护权利的程序,知道履行义务的具体要求;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公共参与能力以及对国家的政治认同。4.通过设置评价表,以目标为导向,评价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的程度与能力。依据本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把本单元课时细化。见表1: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单元内容特点,从单元目标到课时目标进行统筹规划设计,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引领,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大单元学习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单元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大单元教学应以情境为载体、《课标》为准绳、教材为基础进行单元设计。教师可以借助题目或时政材料聚焦关键词,根据本单元主题内容设置大情境,通过情境讨论、观点碰撞等形式,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与道德修养。

本单元教学中,为了解学生对权利义务的认识情况,教师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

这种情境问题的设置可以增强学生用法律来保障自己权利的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谈谈自己从生活中哪些方面感受到了权利与义务。通过学习交流,学生们了解到许多跟肖像权、著作权、专利权、财产权以及受教育权等相关的内容。

为深化学生对权利义务的认知,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辩论情境:“捡到失物,一定要归还吗?如果归还给失主,失主要支付报酬吗?”通过辩论,学生明白了捡到失物,公民是有义务归还的,不能索要报酬,也不能占为己有,否则就属于不当得利,是民事违法行为,如此可以帮助学生在面临两难时作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此外,教师还可以就某些演员偷税漏税以及作为军人有召必回等现象,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注重从生活中选取真实案例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拉近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应用价值,进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在“理解权利义务”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或者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其在真实的案例情境中明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有哪些,相比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权利义务的相关知识效果更佳,也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关注全面发展,实现多元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依据单元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可以准确把握学生运用学科相关知识的水平与能力,并对其表现出来的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作出判断,可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理解权利义务”单元教学中,依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把评价流程设计为:依据单元目标,确定评价客体→制定评价目标,明确观察重点→选择评价主体,设计评价工具→选择反馈方式,形成评价方案。根据本单元内容特点,教师可依据学生对作业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把本单元作业分为“基础类”“应用类”“拓展类”三大类,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考查学生的学习质量,结合本单元实际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见表2:

这种评价的设计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都要围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又考查学生的思想变化过程,如此将单元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大单元教学,可以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条理性和关联性,使单元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让学生从宏观上展开学习活动,深化学生思想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邵   莉.探究大单元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开展[J].中学课程辅导,2023,(35):75~77.

[2]王伶俐.大单元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开展[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07):33~34.

[3]裴庆丽,罗琴丽.“双减”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作业设计探究[J].求知导刊,2023,(18):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