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 牛建林

摘   要:分析“双减”背景对初中历史课堂的新要求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策略,包括重视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平衡电子设备的应用、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及推行全面评价体系,以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双减背景;教学效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17-0030-03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将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与创新设计,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评价的全面性与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历史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他们需要成为学生历史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伙伴,共同探索历史学科的魅力。然而,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繁多,学生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获取,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电子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导致学生过度依赖,忽视了独立思考和独立思维的培养;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较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因此,探索如何在“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双减”对初中历史课堂的新要求

“双减”对初中历史课堂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减负,要求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实现:第一,合理控制课程内容和学习进度。由于历史课程内容繁多,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合理选取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教学,避免过多的教学内容和过快的学习进度,从而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第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双减”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度,降低学习负担。第三,推行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辅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采用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辅导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第四,提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导向,使师生压力较大,教师可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小组合作项目、展示和报告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减轻对考试成绩的过度依赖,从而降低学生的评价压力。

二、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双减”背景对初中历史课堂提出了新要求,主要强调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然而,在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历史课程内容繁多,学生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获取,而忽略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历史教学需要覆盖广泛的时间范围、地域范围以及各种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国内到国际,历史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历史观,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然而,在历史教学中,时常存在过多关注知识获取而忽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对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的限制所引起的。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需要面对各种考试,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升学、评优等密切相关,因此,为获得好成绩,部分学生可能会将过多精力投入到知识点的记忆中去,而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此外,一些学生可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总是依赖教师的引导和灌输,缺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对知识点的接受变得被动,无法从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电子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生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忽视了思考和独立思维的培养。电子设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需求,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电子设备成了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他们具有信息量大、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历史模拟软件等电子资源,可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然而,学生在使用时可能会过度依赖,导致学生过多地侧重于记忆和复述信息,而不是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电子设备的互动性和娱乐性可能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干扰,分散其注意力,减少深度阅读和思考的机会。

三是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通常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缺乏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全面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厌倦。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听,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是评价体系过于注重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这种倾向导致了教学过程的应试化。教师和学生为追求高分,将大量时间投入到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复习中,忽略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应试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历史学习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1.学生过于注重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复习,考试时可能会出现焦虑,对历史学习产生负面情绪,这种情绪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无法享受学习历史的乐趣,而只是将其视为一种任务或负担。2.这种评价体系忽略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学习不仅是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理解历史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果只注重记忆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可能会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重视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明代中国开始走向衰落?为什么清朝受到英国侵略影响如此之大等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通过搜集并分析史料,理解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同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去博物馆、纪念馆等地方进行考查,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复杂性,以此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理解及分析能力。

(二)平衡电子设备的应用,注重思考和独立思维的培养

教师要适度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长,避免出现过度依赖和滥用,并引导学生在使用时保持专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如,在讨论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索资料,采访专家,从不同角度探讨问题,并进行辩论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尝试合作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同时,教师还可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和项目,凸显教学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十分重要。研究证明,通过重视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平衡电子设备的应用、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以及推行全面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策略,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   霞.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22):35~36.

[2]姜来安,赵延安.浅谈影响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与对策[J].考试周刊,2021,(34):125~127.

[3]于光远.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几点对策[J].新课程·下旬,2020,(4):15~16.

[4]李秀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以初中历史课程为例[J].中外交流,2020,(52):344~345.

[5]曹乐华.浅析“双减”下如何提升初中生的历史素养[J].互动软件,2021,(7):10~15.

[6]欧阳程楚.“双减”态势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文渊(高中版),2021,(8):80~81.

[7]沈红光.探究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途径运用[J].文渊(高中版),2021,(10):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