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评价方式变革实践策略
作者: 赵义宾摘 要:核心素养导向的历史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型要求体现出创设情境、兼顾整体和融入时代的特点。因此,实施评价变革,可以采用由注重结果的评价转向过程,由知识掌握的评价转向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由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同时开发与运用测评工具,如此可通过量化表、问卷调查、访谈提纲等评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真实水平。
关键词:中学历史;评价方式;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0/23-0009-03
伴随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在全国陆续推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育人水准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新的目标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必然对教学评价方式提出新的要求。新的评价方式有哪些基本特征?哪些实施策略能够推进评价方式的转变?评价工具的开发和使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上述三个问题的解决是实现评价方式变革的关键。
一、素养导向评价的基本特点
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要实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必须构建新的评价观,那么新的评价观应具备哪些特征呢?
(一)情境性
重视情境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新高考重视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如2020年山东卷第19题以英国革命为背景,以社会生活中的简单场景为载体,通过材料简述咖啡馆在英国的发展,然后巧妙设计问题要求考生编写一幕人物对话。这种通过新材料、新情境进行考查的方式,学生要想做对首先需要准确理解英国革命的内涵,并采取符合对象身份的语言,按照故事完成撰写,这一题目在情境设置上起到了激发学习和引导学习的双重作用,体现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理念。
(二)整体性
整体性即要完整地记录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做出评价。具体来说就是应增加综合呈现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试题,并在检测学生学业水平时,从全局视角解读学生的学业表现。如2019年开始实施的《中外历史纲要》等新教材,打破了传统体系,凸显了大历史观,构成了先后连贯的纲领。依托这些材料命题,既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又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分析;既要求学生能进行史料解读,又要求学生能归纳总结,这样的考查体现了命题的完整性和对学生能力评估的科学性。
(三)时代性
时代性特征强调评价要注重把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时代价值取向,如2021年河北省高考真题17题(图略)以不同时期的革命事迹为线索,以文物单位为载体,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这个中心主题展开阐述。通过设置具有学科特色和学习探索性质的问题情境,开展“四史”教育,体现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立意,反映了高考命题与时代发展的结合。
二、历史评价方式变革的推进策略
(一)由重结果评价转向重过程评价
当前,历史教学评价较为侧重结果,教师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多采用加大训练等方式来完成教学。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改革历史教学评价体制来引导教学,构建新的评价方式,关注过程性评价。如成长记录能较全面地评价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实践活动可以看出学生的特长发展情况;又如要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就要关注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表现出来的态度、责任心、毅力以及合作精神等。同时,也可采用人物演讲、党史辩论赛以及书写历史小论文等方式,如此可凸显过程评价的作用。
(二)由知识掌握的评价转向核心素养培养的评价
历史教师要站在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即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在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根据《课标》制定具体化且可操作性强的学习目标,还要通过分析学生的反馈,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具体来说,一是坚持核心素养;二是教学目标要与具体学情相结合;三是教学目标能得到明显的效果反馈。例如在讲述“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时,对于“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的扩展”等内容,如果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了解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的扩展”就显得过于简单,指向也不明确。因此,目标可设为“能够标出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国家以及区域,并画出发生革命或改革的时间轴,同时对不同国家形成的代议制特征进行历史解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把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且清晰明确,可有效反馈进行测评。
(三)由单一评价逐渐转向多元评价
从命题角度看,通常要依据课程标准,关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多元评价具有必然性。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将传统的考试检测等形式加以转化,设计更加灵活的成历史知识竞赛、历史辩论赛等形式。另一方面教师可设计一些需要实践探究的学习任务,然后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章节测评成绩以及实践探究任务完成的效果做出综合分析,如此评价既具有层次性,又能够体现准确性,并为教师创造了评价支点,即可从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等多方面了解学生。
三、历史评价工具开发
评价工具的开发,首先要明确评价目标,即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测评的侧重点不同,采用的方法不同,评价工具也就不同。
(一)发挥评价量化表的作用
评价量化表是一种较为具体的评价工具,它通过制定有层次的具体目标和相应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学习评价标准所设定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解释分析性量化表和整体性量化表(见表1)。
通过表格我们能很容易了解一个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的具体要求,从而为教学定位提供指导性依据。同时,评价量化表应该依据历史课堂以及学科特点进行设计,以最大限度地贴近并服务于历史教学,包括评价对象、评价重点、层次性评价标准、实现途径等等,最后确定具体的格式。教学中合理地使用目标分层评价量化表,不仅能使学习目标具体化、精准化,还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现有知识储备与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
(二)课程组织问卷调查表
问卷调查内容应包括两部分,第1部分是呈现基本情况,如学校、科目、班级等。第2部分为学生自我评价,要求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选择: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一般(3分);不同意(2分);很不同意(1分),3~5分为合格,问卷以学生能在8分钟左右完成为宜(见表2)。
此外,课堂教学评价可采取访谈提纲、观察、测验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分析课堂教学信息数据。
新时代对评价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将历史学科评价方式的特点和时代的发展趋势有机结合,且能够开发并运用相关的测评工具达到较好的效果反馈,才能有效推动历史学科评价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