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古诗词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作者: 杨利芳

摘   要:“双减”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既要给学生减轻负担,又要传承中华文化,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开展沉浸式教学、减法式教学,研究古诗词教学的特征,将古诗词学习与阅读结合起来,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学生特征;阅读能力;知识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0/23-0040-04

中国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的青少年要担负起传承人类文明的历史责任,不断丰富文化知识,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随着“双减”政策的发布与实施,学生课余时间增多,语文教师应带领学生利用起这宝贵的时光,制定学习内容,合理计划学习时间,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文章将以古诗词教学为例,通过分析古典文化传承的责任与现状,提示教师需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瑰宝。

一、传承古典文化的责任与现状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既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天真纯朴,又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既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豪情壮志,又有“心远地自偏”的隐逸之风;既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宏伟气势,又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萧瑟凄凉。几千年来,古诗词给予了中国人民丰厚的精神营养,直至今日,依然焕发着熠熠光辉。因此,我们应在诗词的熏陶下,从含蓄的语言、激昂的文字里,获得与创作者的情感共振。

在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历来是语言教学的热点和难点。一是因为学生缺乏对古代汉语词汇的了解与认识,二是因为大部分的古诗词都需要背诵,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导致一些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由此便产生了“学”与“累”的冲突。面对此教学难点,语文教师应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借助一定的教学策略,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二、古诗词教学提升策略

(一)浸润式教学

1.接纳。文化素质的培养,并不是非要靠背诵不可。因为在学习中,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表现出抵触和畏惧的情绪,导致他们对古代文学作品敬而远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学习欣赏,在欣赏中提升美感,在欣赏中引起共鸣,在欣赏中接受和喜欢,甚至可以用自己的笔,将心中的欢乐和忧伤以古文的形式写下来。

2.诵读。《学记》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每次课程都利用数分钟的时间,将文章的背景和作者介绍用 PPT做出来,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通过创设情景,营造古代文化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适时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仔细体会诗词作者的个人境遇和情感状态,让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为学生初读诗词做好铺垫。然后教师再把译文及生字的注解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并注重初读体验。学生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课堂上与教师沟通,也可以通过小组探究来解决问题。久而久之,有了古诗词基础知识的积淀,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情感,进而可以尝试着自己寻找适合本诗词的配乐,并在课堂上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及时反馈点评。

3.竞赛。诗词竞赛场面在《红楼梦》中频繁出现。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诗词、谈论宋韵、品味元杂剧等。有了教师的指导,语言课堂就会丰富多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首诗词作品会有不同的看法,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们也得到了启发。

以下是一节语文诗词教学的课堂实例。

教师: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古代文学这顶光辉夺目的皇冠上,古代诗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世总为情,情生诗歌”,一首首烩炙人口的佳作,内容极为丰富,情感极为热烈。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叙事抒怀;有的写人间的悲欢离合,有的写国家的盛衰更替;有的豪迈奔放,有的情意缠绵。世事茫茫难以预料,人间无物比情更浓,在学习了古诗文单元后,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课外以“情”为主题组织一次古诗词诵读竞赛,不知道同学们准备的怎样了?

学生:准备好了。

亲情篇:

女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千古佳句道出了人们共同的心愿,融融的亲情荡漾在我们心头,请听《水调歌头》。

全班齐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男生:世乱时艰,兄弟姐妹各自东西,千山万水,隔不断手足情深,请欣赏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学生表演朗诵: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女生: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儿女走得多远、飞得多高,父母的目光总在他们身后,儿女永远是父母心中最深的牵挂。请欣赏孟郊的《游子吟》。

学生配乐朗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师评价:

你们的朗诵真是太好了,赢得了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配乐为朗诵锦上添花,体现了同学们对诗词准确的理解,老师为你们点赞。

在这个课堂实例中,学生把对古诗词的热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学生们通过诵读和表演的形式,提炼了三首以亲情为主题的古诗词,包括苏轼的《水调歌头》、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和孟郊的《游子吟》,可见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很到位。

4.创作。古典是要代代相传的。我们并不是要学着“掉书袋”,而是要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将自己所学过的经典语句巧妙地表现出来,这才是古代文学最迷人的一点:温和而又含蓄。古诗词创作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初步创作体验也是很新奇美妙的事情。以下是古诗词的创作技巧:

格律规范:遵循特定的韵律和格律要求,如平仄、押韵等。

意象运用: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意境营造:创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感境界。

语言简练: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借景抒情: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

典故运用:引用历史或文化典故丰富内涵。

对比手法:如动静、明暗、悲喜等。

观察生活: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

学生诗词作品示例:

春日盛景

春日草青青,蜂忙花峥嵘。

山林添翠色,风起万物生。

思乡情

明月照他乡,思念心中藏。

夜深人不寐,泪湿枕巾旁。

秋夜

秋风扫落叶,寒夜伴虫鸣。

独倚高楼望,天涯寂寞情。

(二)“减法”学习

1.从“机械记忆”到“理解型记忆”的转换。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背课文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然而,通过研究和教学实践,我们却发现,单纯的机械译文无法实现知识的转移。面对从未见过的古文、古诗,机械地背下来的同学还是无法明白诗词和古诗词的主旨,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只看成绩,要让他们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为例:

介绍背景:讲解陶渊明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他的诗歌风格,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解读诗意:逐句解读诗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分析意象:探讨诗中的意象,如菊花、南山等,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比较阅读:与其他诗人的类似作品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独特之处的理解。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中的情境。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诗中的情感。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或诗歌。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背诵检测:通过背诵的方式,检验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2.减少与古诗词有关的作业。教育部发布了“双减”政策。所谓“双减”,就是要为中小学生减负,减少课外辅导。从1955年至2000年,教育部共发出49份“中小学减轻负担”的金字令。新时期的青少年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教师应以母亲般的深情呵护其娇嫩的“花瓣”,使其身心健康成长。“双减”前,教师可能会布置大量的诗词背诵和默写任务,以及重复的诗词抄写作业、较多的诗词理解题和书面作业。在重压之下,学生的作业准确率很差,考试的分数也很差。

“双减”后的作业布置,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以理解和欣赏为主,强调对诗词意境、情感的理解和欣赏。

创新作业形式,比如:诗歌朗诵、诗歌创作等。

与生活结合:比如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景,用诗词表达。

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词的意义和价值。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答案的正确性,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创新性。

减少机械性作业:减少单纯的背诵和抄写。

强调阅读和积累: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诗词,丰富积累。

个性化作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布置不同的作业。

(三)研究古诗词教学的侧重点

1.注重对学生的个性特征的研究。由于年龄的差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这一点在古代汉语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上课之前,对学习情况进行具体的剖析,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并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的教学提问,以开放性问答指导学生敢于提问。

2.通过对教科书的研究来优化教学。在上课之前,教师一定要仔细地阅读和理解材料,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精心备课,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使学生能在课上吸收到所学到的东西,并能举一反三。

古诗词在语文课本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古诗词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如果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就会感觉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古诗词教学中要采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讲解方法;对于高中生来说,在古诗词教学中要采用多讲多练、拓展延伸等方法。此外,语文教师要将古诗词的学习与阅读结合起来,既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要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姜   华.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7).

[2]朱文利.浅谈初中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搭建与创设[J].爱情婚姻家庭(中旬),2021,(2).

[3]翟金玲.浅谈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与写(下旬),2021,(4).

[4]丁葱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