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儒家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思政教学路径探析

作者: 焦春鑫

传统儒家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思政教学路径探析0

摘   要:在文化自信理念的指引下,教师通过分析高中英语课程融入传统儒家文化的必要性,对高中英语课程与传统儒家文化的融合度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如何加强传统儒家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同时,注重现代科技手段在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技术应用,提升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与英语教学内容的融合度,以此来拓展高中英语的教学视野,坚定我国的文化自信,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高中英语;儒家文化;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0/23-0053-05

一、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引领之下,我们的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发展成就。但是,相比于我国经济科技实力的巨大提升,我国在文化建设上却显得力不从心。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这样才是我们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之下,我们应努力发挥中学英语教学的巨大作用,在讲授英语知识、介绍外国思想文化的同时,还应在其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和理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文化,提升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此举不仅能够更好地为我们青年一代在未来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二、高中英语课程融入传统儒家文化的必要性

高中英语课程是我国高中阶段一门主要的必修课,与我们的高中语文、高中数学的教学地位同等重要,具有课时量大、教学周期长、理解程度深等特点;同时高中英语课程还兼具着人文学科所特有的文化宣传功能。在当下“三全育人”的时代教育背景下,高中英语课程教学在“以才赋能,以文化人”方面责任重大、任务迫切。虽然当下有众多的一线英语教师已经对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产生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但是传统的教育理念惯性仍然偏重于宣传介绍西方知识和文化,而我们中国本土的文化宣传则相对较少。学生用英语阐述中华优秀的传统知识和文化的能力也明显薄弱。以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为例,学生普遍在介绍中国传统的节日、习俗、文化古迹等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的题目中得分较低,往往陷入词穷的尴尬境地。在面对中华文化中的传统儒家文化,例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方面的内容时,学生会显得更加手足无措。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积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融合了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将传统儒家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将英语课程和思想政治内容结合起来的有益尝试。传统儒家文化中所倡导的“仁者爱人”的仁爱理念,“舍生取义”的价值追求,“美美与共”的合作交往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以德服人”的道德至上理念,“仁义礼智信”的完美人格的塑造;“吾日三省吾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担当精神等,这些价值理念都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是一致的,同时与践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也是高度契合的。由此可见,将传统的儒家文化融入高中的英语课程教学不仅仅能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和认同感,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的“文化失语”现象,同时也对学生提升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

三、高中英语课程与传统儒家文化的融合度的现状调查

当前如何利用好传统文化这一宝贵资源,使之在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探讨。对此,笔者通过筛选高中英语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对高中英语教师以及学生进行调查,以获取第一手宝贵的数据和资料。通过研究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当下传统儒家文化在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过程中存在以下现状:

(一)传统儒家文化在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体现情况

截止到目前,高中英语教材仍然是高中英语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教材中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教师和学生在教授和学习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息息相关。对此,笔者选取了周边学校的高中英语教材进行研究,并以高一年级学生教材为主要统计对象:

这几本主流的高中英语教材是新课标改革形势下的新教材,教材内容围绕当下高中生的日常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时事热点事件以及历史热点故事穿插展开,例如对学生日常所遇到的诸如“学习成长”“合作交友”“保护环境”“学习策略”等中学生常见的问题都有所涉及。此外,在这几本教材中也都或多或少的融合进了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的内容。在辅助资料和教材的内容上也穿插着大量反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内容,这些内容无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对传统儒家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程的需求现状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传统儒家文化在目前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存在度以及学生的需求度现状,笔者选取了附近学校高一年级的所有在籍学生,总共467名作为调查样本,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统计。通过统计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将传统儒家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内容表示支持,支持的概率达到了92.5%,由此可见,传统儒家文化在广大高中学生群体中的受众面是广泛的,这也为我们试图将传统儒家文化融入高中英语阶段的教学尝试提振了信心。然而,在学生是否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传统儒家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这一栏中,73.8%的学生认为自身难以胜任,主要原因是自己对传统儒家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低,相关概念的英语词汇量的积累程度较低。最后在“你认为传统儒家文化融入英语课程的难点和不足之处”这一栏中,63.5%的学生认为传统英语教学课程内容呆板、单一,无法体现出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生动和丰富,31.7%的学生认为传统儒家文化与英语教学内容的融合难度较大,很多理念难以融会贯通,学生学习起来很容易南辕北辙。

(三)教师对传统儒家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理解和态度调查

接下来,笔者也对附近学校的高中英语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笔者选取了30名教师,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教师培训、教师研修会议等多种形式对这些教师发放问卷,以期获得教师对儒家传统文化的认可度以及这些教师在本领域的教学开展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以此来了解一线教师对儒家传统文化的态度。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有76.3%的教师表示在自己授课过程中曾将儒家传统文化引入其中,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43.6%的教师表示自己曾经通过以播放短视频、制作PPT教学课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过儒家传统文化的宣介,以增加学生对相关方面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还有21.8%的教师表示自己曾经通过以举办辩论赛、征文活动、朗诵比赛等形式加深学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理解。然而,还有很多英语教师表示自己对传统儒家文化了解较少,教学内容也是流于形式、浅尝辄止,因此,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教学输出效果较预期相差甚远。

四、传统儒家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现实路径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也日益提升,在国际社会中,中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宣介显得越发重要,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需要我们在中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儒家文化更好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使每个学生能够完全理解和接受英语化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是当下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依据之前调查问卷的结果,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为传统儒家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提供更多有益的尝试,减少更多的阻碍。

(一)加强传统儒家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课程教学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有借助于教材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精炼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传统儒家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融合方面,必须保证传统儒家文化的精炼准确以及教学方法的巧妙科学,才能更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传统儒家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笔者通过总结整理,将传统儒家文化概括为:修身思想、孝道思想、义利思想、德治思想、教育思想五个方面。对此,我们可以将这五种思想观点与高中英语教学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为例,本书的第一单元的主题是:“THE FRESHMAN CHALLENGE”(新生的挑战),在本单元中描绘的是主人公亚当在步入高中阶段后深感压力,希望通过自己在高中阶段的刻苦学习、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未来步入大学或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在本节中主人公反复强调“努力”的重要性,对此,我们可以将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一些思想观点引入其中,例如《论语》中所主张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When you see a wise person, think in unison; when you see an unworthy person, reflect on yourself.)教育学生要昂扬向上,时刻树立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It’s not uncommon to learn and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教育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敏而好学、不耻下问。”(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not ashamed to ask questions.)教育学生应秉持学无止境的心态,时刻保持谦恭自省的学习心态。在未来实现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规划方面,传统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Self cultivation,family harmony,governance,world peace.)也为当代高中生的人生发展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指引,主张学生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最终理想。这种儒家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还为学生个人品德操守的养成提供更多来自传统文化的滋养。

(二)注重现代科技手段在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技术应用

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VR虚拟现实技术等都为当下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因此,我们在面对将传统儒家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课堂的这一课题时,完全可以借助这些高科技手段,更好地展现传统儒家文化的丰富和精彩,教师可以打造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英语教学课程中学习传统儒家文化的积极性。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职教云等多种平台向学生布置课前需要学习的英语课程和传统儒家文化的知识点,然后教师将自己精心搜集的课件、短视频上传到平台上,通过微信群、QQ群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接下来的课堂授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课中,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讨论、举办辩论赛、有奖竞答的形式对传统儒家文化在英语课堂的有效输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途径,进而加深学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教学质效;课后,教师可以采取线上评价反馈的方式,汇集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实时调整自己的授课策略,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通过对作业完成质量的评比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一)》为例,在第四单元“Body Language”(肢体语言)就是要求学生要以互相尊重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以及在未来与其他国家的人交往时要具备一种“求同存异”的价值理念。这就是传统儒家文化中所倡导的“同理心”的价值理念,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前对相关儒家文化观点的搜集和整理,了解传统儒家文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经典阐释。在课堂教学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将传统儒家文化中所蕴含的相关价值理念进行英语化的表达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儒家同理心观点引出“求同存异”这一成语,向同学们介绍这一成语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乐记》“同则相亲,异则相敬。”(Same leads to blind date, different leads to respect.),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课堂抢答的形式进一步扩展到儒家的其他相关观点的学习之上,例如儒家文化所主张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I am the elderly and the elderly, and I am the young and the young.)的观点,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want.)《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I want to stand up and become a person, and I want to reach out and become a person.)《论语·雍也》等观点,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奖励,以提升课堂的学习效果;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有关“同理心”的作业,让同学准备一个相关方面的小知识或者小故事开展分享,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学习儒家文化英语化表达的印象,进而整体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