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衔接视角下初中几何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赵静

摘   要:“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领域,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学段衔接理念,分析小学和初中教材,探讨了小初衔接视角下初中几何教学的策略方法,注重小初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建构整体学习脉络;强调学生思维方式的衔接,有效实现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延续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体会数学教学的一致性;关注数学核心素养的衔接,促进学生素养的迭代进阶。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初衔接;几何教学;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0/23-0082-02

小学、初中教育均在自身教育价值的导向下获得进展,却忽视了知识、思维、能力、素养等方面的衔接,导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加强学段衔接,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等。小初衔接教学是现实背景和《课标》理念下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教学问题。

“图形与几何”是数学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之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基于《课标》理念,进行小学和初中“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小初衔接视角下初中几何教学策略,力求打通小初衔接的壁垒,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一、注重小初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建构整体学习脉络

中小学教材编排具有循序渐进,合理孕伏的特点。初中几何教学是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对点、线、面、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几何图形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拓展。初中教学应适度向小学知识下探,让学生经历“知识从何而来”“知识是什么”“知识到哪去”完整的学习过程,基于整体观建构起知识框架。例如:小学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了解了特殊四边形的概念,并没有探究知识的本质、形成结构化知识。初中教学时,在小学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图形的共同属性,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菱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即将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特殊化变为矩形,边特殊化变为菱形,矩形和菱形再分别将边和角特殊化变为正方形,这样就架构起整个特殊四边形的知识框架和研究脉络,有利于整体性教学。

二、强调学生思维方式的衔接,有效实现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

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因此,小学阶段几何教学基本停留在感性、直观的认识阶段,所学知识通过学生拼、摆、折、画等操作活动去直观理解。初中几何教学更注重理性、抽象,要求学生进行说理或给出严谨的推理证明。例如:小学学生通过测量、剪拼的数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初中研究三角形内角和时,有教师这样创设情境:“三角形家族大吵了一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争执不休,都说自己的内角和最大,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然后学生通过测量、剪拼得出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却造成了重复性学习,增加了学习负担。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立足前一章平行线的知识,发现可以利用平行线实现角的转移,从而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进行逻辑证明,有效实现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

三、延续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体会数学教学的一致性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具体的数学内容中提炼的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一致的,主要包括分类讨论、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等。小学教学中一般采用渗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初中教学则注重理解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小学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来的;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是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来解决。初中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学生便很容易想到连接对角线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而在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又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进行证明。教师应该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贯彻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延续中,帮助学生明晰解题思路,掌握数学的本质。

四、关注数学核心素养的衔接,促进学生素养的迭代进阶

数学核心素养从小学到初中具有整体性、一致性、阶段性和发展性,所以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又有不同。低学段更具体,更侧重意识,即对经验的感悟;高学段更具一般,更侧重能力,即对概念的理解。几何教学中最重要的核心素养表现为: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小学为推理意识),从小学到初中,学生需要经历初步建立——促进发展——提升形成的过程,逐步培养核心素养。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价值,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数学活动,让核心素养的种子慢慢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长大,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迭代进阶,最终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小初衔接的教学不仅是知识、思维方式、数学思想方法、素养的衔接,还应该有学习习惯、教与学方式、学生管理的多元衔接。初中教师要树立衔接理念,把义务教育阶段作为一个整体,主动阅读小学数学教材,追寻知识的本质,为学生搭建好学习的“脚手架”,提升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全面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