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方法初探

作者: 王金凯 刘力源

摘   要:学习兴趣对提升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地理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要推陈出新,适应学生学习特点,推进初中地理教学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0/23-0091-02

河北省中考改革地理学科由非中考学科变为中考学科,使学校对地理教学的重视度有所提升,如何提高学生地理学科学习兴趣,成为地理教师共同思考的话题。

一、影视资源创设地理故事

影视资源是解决地理实践与现实冲突的天然工具。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获取地理知识直接经验是学习地理的最佳方式。影视资源相对于课本中文字化、图片化传播知识的方式,能让枯燥的知识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影视资源是比较孤立的知识碎片,有较强的叙事逻辑和故事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影视资源的选择上应以权威媒体发布的资源为主,如央视记录频道、央视新闻特别节目、广电总局重点扶持剧目等。

在教学“农业”这部分内容时,可将《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应用于教学中。该片讲述了“新农人”李心瑶放弃城市生活,回到农村创业的故事。讲述主人翁如何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采用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方式,最终将家乡变成令人心之向往的绿水青山。

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将电视剧中的自然风光片段设置成问题:“这是中国的哪个地区?这里的农业类型是什么?这里景色优美,却有一批年轻人想逃离,这是为什么?”将教材中“农业类型”的知识巧妙地融入故事中,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农村景色优美,但人们更向往城市生活?农村地区面临的发展困境是什么?使学生更加理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同时渗透“城镇化”进行大单元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主人翁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杂交水稻培育良种,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自动化、机械化,电商销售扩大市场,三产融合农业增收,最终实现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如此可将课本知识“科技兴农”融入故事中,展现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在课程结尾教师可将古今农业发展做对比,将电视剧中“我爱这土地”片段剪辑出来,进行大思政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师基于初中生认知特点,创设地理故事、设置地理问题,使学生生成“生活处处皆地理”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

二、自制情景剧还原真实情境

权威媒体的影视资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自制情境剧是很好的选择。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剧本创作,课前让学生在真实地情境中表演并录制成情景剧,在授课时播放,以此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讲授“地图的阅读”时教师可以创作剧本:老师第一次乘坐高铁到达所在城市,去往市民服务中心,选用共享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电子地图导航近距离感受城市的魅力。在骑行过程中适时提出一些问题:1.怎样判断电子地图上的方向;2.导航语音提示“您已骑行一公里”的计算方法;3.地图上的特殊符号是什么。三个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将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与“电子地图”融合起来。教师可录制几个镜头:1.火车站出站;2.扫码共享电动车;3.地图软件搜索目的地及出行路线;4.“您已骑行一公里”语音提示;5.路上遇到的标志性建筑物,地图显示特殊符号;6.到达市民服务中心。

将镜头1、2、3导入组成视频,播放时将学生代入到真实情境中,教师出境的瞬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最后停留在地图软件的移动路线画面。提出问题一:地图方向的判读。教师进行知识讲解,要求学生解答视频中的问题。播放镜头4提出问题二:地图上的比例尺。教师讲解相关知识,学生回答问题。播放镜头5提出问题三:地图上的特殊符号。最后播放镜头6:教师到达本次骑行的目的地,展望当地的发展,保持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教学过程中,学生沉浸在以日常生活为原型的情景剧中,在关键节点设置疑问,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信息化赋能地理教学

信息化使学生的知识来源更加广泛,部分学生对视频、动画为载体的知识传播方式习以为常。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探究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前沿的信息技术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虚拟现实技术(VR)与增强现实技术(AR)可以加强学生对日常较难接触到的场景的体验感,教师可以探索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讲述“地球的运动”一节“地球自转”时,教师使用Untiy软件自制AR,将带有晨昏线界限的地球模型投影到现实背景中,方便学生多角度观察地球自转。动态的AR效果,能弥补地球仪在观察晨、昏线方面的限制。暂停按钮,方便学生观察晨线、昏线附近太阳的方位,理性理解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同一纬度制作多个标记点,让学生观察这些点进入白昼的顺序,直观地理解时间早晚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使用前沿的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将很难观察到的抽象地理知识具体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观察地球自转AR模型的同时,完成探究任务,深化地球自转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降低学习地理的难度,提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本文系邯郸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2YB09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赵凤夫.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0,(01):41.

[2]周   艳.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浅谈[J].求学,2020,(3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