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资源的整合策略
作者: 刘志伟摘 要:解读教材提取案例信息,深入生活挖掘案例资源,利用教辅吸纳案例内容,借助网络搜集案例素材,能够有效帮助政治学科教学的设计。设计高中政治教学案例时,为确保学科教学的顺利展开,教师要做好案例资源信息的搜集、整理、归纳、分类处理,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针对性、适合性、高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案例;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26-0034-03
高中政治教材中,教师要深潜教材、挖掘案例信息,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素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鲜活的案例素材,这些材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教师要深入生活,精心筛选、吸纳案例内容,应用其对接课堂组织学习。网络信息搜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织手段,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利用关键词进入网络,展开案例信息搜集,能够为学科教学带来更多辅助。
一、解读教材,提炼案例信息
政治学科教材中有众多案例信息,这些案例带有普适性特点,教师要深入教材,具体审查相关案例,提炼出适合的内容,组织学生围绕案例进入研学环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客观分析学情,科学精选教学案例素材,组织学生分析案例,提升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高一政治必修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案例信息。案例一,“邓小平同志在广东视察,与珠海市科技工作者交谈。”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适时南巡,展开专业调研活动,为改革开放规划宏伟蓝图。教师围绕这个历史事件列举案例,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及图片材料,回顾历史,让学生对改革开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邓小平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做梳理,使学生形成政治认同感。案例二,关于定价管理问题,是市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适时干预,为市场经济健康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017年12月发布的《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教师播放“安徽肥西:市场调节价格苗农迎来春天。”此案例清晰地了解到政府市场定价带来的正面辅助作用,理顺了行业中的复杂关系,为市场发展带来了内驱动力。案例三,分析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的原因。教师展示条形统计图,要求学生观察、分析图示,归纳主要原因。学生对市场规律缺少专业研究,但对智能手机比较熟悉,教师提炼此案例,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案例四,市场调节带有局限性,以1982年《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为案例,要求学生通过前后对比展开具体分析,当市场发展有需要时,要求变革是大势所趋。
教材自身蕴含丰富的案例信息,教师精心安排、提炼典型的实际案例,为学生带来丰富的研学机会。案例教学对接社会现实生活,具有真实性、实践性等特征,教师借助案例展开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多元、鲜活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深度研学中形成学科能力。
二、利用教辅,遴选案例内容
教辅材料中的案例信息常常蕴含到训练题目中,教师要精心选择相关案例,组织学生深入阅读、集体研讨,在结论评价中掌握相关概念。
教学“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时,教师梳理概念,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居民收入的分类等概念展开思考和讨论,并从教辅材料中找到生活案例。“张某是企业工程师,年工资为36000元,奖金为8000元,专利收入5000元,家庭其他方面还有一些收入,共计为6000元,张某按劳分配的收入是多少呢?按要素分配的收入是多少?”学生根据相关概念梳理展开思考和讨论,很快得出结论。“张某按劳分配收入为44000元,按要素分配的收入为11000元。”教师对学生集体研讨情况进行总结,对相关案例分析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效。
教师选择教辅材料中的案例信息,提出具体的讨论问题,为学生顺利进入集体研讨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精选案例素材,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和讨论,确保课堂学习效率。
三、深入生活,挖掘案例资源
教师在整合案例素材时,要全面分析学情,科学设计和组织,针对学生生活认知体验确定教学方案,给学生创造更多研学机会。高中生对生活案例有较高的认同感,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案例搜集活动,以深刻触动学生心理。
教师深潜教材展开教学研究,对需要的生活案例进行构思确认,让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案例讨论环节。在教学“我国的经济发展”时,教师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作为案例,设定一些选项,要求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性。学生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观点有更高认同,其思考和讨论都能够顺利展开。在学习“五大发展理念”时,教师将每个理念设计一个生活案例,要求学生参与案例素材的搜集整合行动,将研学活动推向高潮。创新发展案例:列举农业种植科技研究、航空科技攻关、量子计算行业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协调发展案例:列举均衡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素材。绿色发展案例:列举和谐共生、保护环境、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等素材。开放发展案例:列举内外联动、深度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内容。共享发展案例:列举社会公平正义、共同富裕、资源共享等内容。
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列举案例来源和设计方向,为学生创造深度研学的条件。特别是五大发展理念,每个案例素材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师精心规划案例,给学生带来更多深度对接的机会。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其感知体验也很真切,教师借助案例展开教学设计,能成功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深入思考和互动交流中形成学习共识。
四、借助网络吸纳案例素材
教师借助网络精选案例素材内容,设计适合的讨论任务,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对话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典型案例信息,让学生在素材搜集过程中接受教育,在主动思考和讨论中形成学科能力。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广泛,教师精心筛选和提炼案例素材,可有效提升案例教学的助力作用。
在教学“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对相关案例信息做重点梳理。为调动学生研学的主动性,教师借助网络搜集适合的案例信息,为学生自觉进入实践性学习创造条件。如,王芬美在企业上班,月薪为4000元。她有房子出租,每年有5000元收入,结合分配方式类型做具体判断,她的收入如何归类?学生针对案例情况做具体分析,很快给出正确答案:王芬美企业工资收入为按劳分配,房屋出租收入属于生产要素分配。教师继续投放案例信息:某家庭收入包括多种内容,工资收入占总收入的40%,国债收入为7%,股票收入为10%,房屋土地及其他收入为43%。具体分析数据,对分配方式、多种所有制经济展开具体分析,形成知识积累。学生对家庭收入方面的数据比较敏感,能够主动进行深入研究,归纳研究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或借助网络搜集相关案例素材,推送到班级交流平台,延伸学生学习视野。
教师围绕家庭收入分析和个人收入分配导入问题,能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分析讨论效果。特别是案例素材的搜集环节,学生深入生活,对相关案例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建立丰富的学习体验认知,成功地调动了课堂积极性。
高中生对学科案例有着主动研究意识,教师要正视学生思维特点和学习心理,从不同渠道搜集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案例分析活动,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达成共识。教师要做好教学指导,针对学生关注点设计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互动交流环节,在深度研学中更新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王春柳.谈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资源的多元化采集[J].华夏教师,2022,(36):85~87.
[2]王世枭鉴,张钦华,汪季石.高中政治“主线式”案例教学法教学设计[J].中学课程资源,2023,(02):9~12.
[3]何双德.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