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 王晓宁

摘   要:语文教材是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丰富资源。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巧妙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提升道德品质,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策略;道德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32-0053-02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强调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尤其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之中。本文将从挖掘课本资源、组织课外活动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挖掘课本资源,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激发爱国情感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语文课本中不乏以爱国为主题的经典篇目,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等。教师在讲授这些课文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比如,教师在讲解《我爱这片土地》时,可以先通过配乐朗诵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形象和情感,最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爱国诗篇,加深对爱国情感的理解和认同。

(二)树立平等观念

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语文课本中涉及平等题材的文章如《敬畏自然》《大雁归来》等。这些文章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众生平等,进而推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讲授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观念,如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历史人物或社会事件,引导学生了解平等观念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意义。

(三)培育正向价值观

语文课本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正向价值观,如:诚信、敬业、友善等。《美丽的颜色》通过讲述居里夫人的科研故事,展现了科学家的敬业精神;《回忆鲁迅先生》通过鲁迅与友人的交往,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与真诚。在讲授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与行为背后的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诚信、敬业、友善等品质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课本贯穿到生活中。

二、组织多种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经典诵读与演讲比赛

模仿《经典咏流传》等栏目,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定期举行演讲比赛,引导学生选取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材料进行演讲,以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在比赛中,教师可以设置评分标准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诗词比赛与汉字听写大赛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词创作比赛或诗词背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与背诵中感受诗词的魅力与韵味,做到寓教于乐。同时,汉字听写大赛也是一项有益的活动,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汉字知识,提高书写能力。在汉字听写大赛中,教师可以选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词汇作为听写内容,以此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理解与记忆。

(三)感恩教育与走进自然活动

培养学生知恩图报的重要方法就是感恩教育。教师可以组织感恩教育活动,如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等,利用演讲比赛、手抄报制作、感恩信书写等形式,让学生表达对他人与社会的感激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从而树立起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巧借教师魅力,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表里如一。在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时保持庄严肃穆、行注目礼;与同事之间搞好关系、团结协作;对待学生有爱心、耐心、恒心;与家长交流时真诚热心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化莘莘学子,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与魅力。

(二)培养能力,加深理解

思辨能力与推理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推理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意义,做出价值判断。例如,在讲解《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愚公的行为动机与结果,评价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同时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这种精神品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推理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

(三)注重情感,引领成长

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最重要的是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应注重通过文本解读、写作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培养学生勇敢、坚韧、宽容等品质。同时,对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关心和帮助,使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

【本文系邢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资助课题“语文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3Z02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张   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的路径探索[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06).

[3]李晓红.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语文建设,2020,(12).

[4]王明辉.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