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初中英语“五维”研课实践

作者: 李志刚

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初中英语“五维”研课实践0

摘   要:研课作为授课的前提和基础,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有决定性作用。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尝试基于激发教与学真实发生的五个维度,即教材、主体、目标、学习、评价等,依托具体课例,呈现初中英语研课实践的路径和方式,从“研”出发,构建“研——教——学——评”一体化的英语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五维”研课;单元整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35-0030-04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课标》)提出,初中英语要“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应围绕单元主题,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并基于此构建由单元教学目标、语篇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1]。由此,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研课应始于单元教材的整体研读,梳理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分解各个课时目标,并通过课时目标的达成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落地。

然而,教师在实际研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1.见部分,不见整体。教师研课的起点是课时,关注点也局限在课时,缺乏对课时目标基于单元整体的理解,导致教与学的碎片化。2.见知识,不见功能。单元整体中的每个课时都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如:训练听说、阅读、写作,学习语法等。教师在课时研课时聚焦点只在课时知识,忽略课时知识承载的能力培养,导致教与学的机械化。3.见活动,不见学习。教师在研课时,仅基于“怎么教”去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对学情考虑得不够,丢失学习主体;对自身缺乏认识,致使实施不畅;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仅限于有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顺利执行等。这都导致课堂教学呈现出活动多、气氛热但没有真实学习发生的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调研实践,尝试在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从研教材、研师生、研目标、研学习、研评价等方面呈现初中英语“五维”研课实践的路径和方式,帮助教师以高质量研课为基础构建高质量课堂教学。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五维”研课

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要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前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需基于《课标》,围绕特定主题,深入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教材等教学资源后,结合学习主体需求,搭建主题统领下各语篇子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2]。“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具有整体性,即对主题单元作全息考察和立体审视;关联性,即从内容、主线等角度间的相互关联延展至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关联;进阶性,即体现单元整体视野下各课时功能之间的层次性设计;综合性,即要关注到英语课程六要素的整合;评测性,即确定合适的评价任务及方式,发挥评价助教促学的功能等”[2]。由此,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研课要关注到把握教材、研究主体、制定目标、建构学习、研制评价等5个维度,本文称之为“五维”研课(见图1)。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研课实践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兼顾单元整体和部分,以整体的研读和设计去指导、规划部分的研读和设计,并以部分功能的达成助力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五维”研课实践

本文以河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Animal friends”[3](下文简称“本单元”)、课时部分内容以本单元Lesson 1 I’d like to have a pet!(下文简称“本课”)为例,来阐述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五维”研课实践策略。

(一)把握教材——立足单元、精研课时

研课的起点是研究教材、理解教材。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优秀的教材研读者。基于单元整体的教材研读要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理解单元设计意图,厘清课时对单元的支撑,以课时目标的进阶落地促进单元整体育人目标的实现。

1.立足单元,梳理主题、解读话题。“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1]。因此,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以单元教材的整体研读为起点。本单元主题为: Animal Friends。属于“人与自然”范畴,涉及“动物特征与生活环境”“热爱并善待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子主题内容。本单元由两段对话与四个语篇组成(见表1)。

结合表1,可梳理本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见图2。

结合图2可知,本单元基于主题的话题架构从描述动物引入主题,到理解动物深化主题,最后到保护动物升华主题,由浅入深,螺旋递进。

2.精研课时,关注语篇、体现功能。课时研备也应从课时语篇研读开始,重点“关注三个问题,即what, why和how的问题”。本课语篇研读示例见表2。

结合表2 可知,本课以对话语篇形式呈现,聚焦听、说能力训练,体现明确的交际功能。因此,本课应定性为听说课,重在通过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来帮助学生感知主题、理解主题。

(二)研究主体——把握主体、精准发力

研究“教与学”的主体是研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基于研课的教学设计要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保教师可以顺利实施教的内容,确保学生可以有效参与学的活动。简言之,研究主体就是开展师情分析和学情分析。

师情分析要关注教师自身英语专业素养,包括教学用语,能否用英语准确组织和引导课堂教学;情境营造,是否善于营造特定的课堂交流情境,促使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活动组织,能否通过恰当的指导来保证学习活动的开展;环节衔接,能否利用基于主题的线索串联教学环节使其递进实施;活动评价,能否使用恰当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行为和效果;教学机智,能否使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课堂管理等。

学情分析包括学生目前的学习基础和存在的学习障碍。本课学习主体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很感兴趣,甚至好多学生家里都饲养宠物,这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生活基础;他们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且乐于表达,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描述与评价等。但是,他们对动物的了解往往是基于直接观察或书本得来,同时,他们的语言能力也较为薄弱。

(三)制定目标——明确任务、理清层次

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前提和保证。结合以上分析:

本单元教学目标可制定如下:在单元学习之后,学生要学会基于本单元的主题和知识、技能等描述不同动物, 理解为什么动物对于世界是重要的,以及探索照顾、拯救动物的方式等。

结合听说课型要求,本课教学目标可设置为:1.通过“看”的活动(看插图、看标题)进行听前情境创设,帮助学生预测对话内容,感知主题(学习理解);2.通过“听”的活动帮助学生把握文本——认识对话角色;获取、梳理对话内容;提炼主题意义等。引导学生关注和学习有关动物描述、宠物饲养等的语言表达方式等,理解主题(学习理解、应用实践);3.通过“说”的活动进行基于主题意义的听后迁移,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深化主题(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四)设计学习——聚焦中心、活动载体

课堂教学的中心就是学习。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就是要站在单元整体视域下,围绕单元主题设计与实施学生的“学习”活动。

本单元6个课时学习任务明确具体,如Lesson 1基于听说、Lesson 2基于阅读、Lesson 3基于语法、Lesson 4基于写作、Lesson 5基于项目实施、Lesson 6基于文化拓展等。6个课时以单元主题为引领,循序覆盖到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

结合Lesson 1的学习任务,其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听”“说”展开。

1.以看促听,感知主题。听前环节,教师可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开展基于课时主题的看图说话,帮助学生实现“视觉——思考——生成”的学习理解过程,感知主题,为下阶段听力活动做内容储备。

2.以听促思,理解主题。听中环节,教师可以基于“三听”,帮助学生梳理文本信息,习得语言知识,操练语言技能,深入理解主题。本课为对话语篇,听力活动可以设计为:一听角色,梳理基本信息(见图3);二听细节,梳理文本结构(见图4);三听态度,理解文本主题等。

3.以思促说,深化主题。听后环节,教师可以设计贴近学生学习水平的活动,帮助学生开展基于主题的迁移运用,进行真实交际等。本课“说”的活动可设计如下: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采访组员间关于宠物饲养的情况,包括被采访者姓名、饲养什么动物作为宠物及原因等。口头展示采访过程,并梳理采访结果。

(五)研制评价—— 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课标》指出:“教师要设计与教学目标对接的评价活动,且要使评价活动贯穿教与学始终”[1],体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在听说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评价量表、反思性问题、口头反馈等多种形式,考查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形成性特征”[3]。以本课“说”的活动为例,可设计如下评价量表(见表3)。

需要提出的是,课堂评价活动的开展应以促进学习的真实发生为目标,不应拘泥于某种形式,评价量表是评价,同样,与学生之间基于主题理解的口头交流也是评价。

三、结语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五维”研课理念帮助教师在研课、备课时能站在单元整体视域下,研读教材,确定单元主题、主线,框定课时目标、功能,设计基于单元目标的课时学习活动,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碎片化等现象;同时,这种理念指导下的研课活动也覆盖到了激发教与学真实发生的全部要素,在帮助教师设计教学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戴军熔.单元整体视域下的英语课时教学设计:基本特性与实践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3,(3):29~35.

[3]付永庆.以信息技术促进高中英语听说深度学习的实践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3,(5):63~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