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社团为抓手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 张燕 李安 王晓宇

以创新社团为抓手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0

摘   要:劳动教育肩负着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核心素养是新课改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培养侧重点,物理学科作为教学基础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责任,所以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依托科学社团,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策划,以形成系列创新课程。即一方面,教师要全力挖掘生活资源,以改进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学生感知、思考、表达和交流,然后在师生和生生交流过程中将思维引向深入,如此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

关键词:中学物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劳动教育;科学社团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1-0052-03

劳动教育肩负着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实现劳动教育本质的复归、营造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提高新时代劳动者的素质三个维度阐释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肩负着引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培养学生兴趣的责任,是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基地,因此如何将劳动教育更好地跟学校教育融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现在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以达到高速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成为主流。核心素养是新课改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培养侧重点,物理学科作为教学基础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责任。

培养核心素养任重道远,尤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更不能一蹴而就。物理学科教学是建立在数学基础知识和学生的前认知基础之上的,因此不能过早开设,这导致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滞后性。笔者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一定要完全依托学科知识,还可以以劳动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笔者从七年级着手,以创新社团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社团进行策划,以形成系列创新课程。即针对一个或若干个研究主体,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并提出自己的设想,然后对研究主体进行改进,甚至发明创造,并初步将其写在创意表上,随后动手制作将其物化,最终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并予以奖励。

一、根据学情和兴趣,选择研究对象,设置课程计划

七年级学生刚步入中学学习,因此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还有待提高,且学生对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特点及相关认知也几乎为零,所以这些课程的开设需要从生活用品入手,然后在实际的创新研究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步骤如下:学生先从身边取材选定研究对象,然后利用头脑风暴法、列举法、找缺点法等方法确定研究方向。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从结构、形状、材料、功能、性能、应用、经济、美观等方面,提出更加便捷、实用、简易的设计方案。最终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创新实验,以文字和创意表的方式总结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相关创新流程如图1所示。

二、根据课时和物质条件,开设相应的创新课程和实验

初中生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为实现创新课程提供了条件。笔者从初一和初二年级各选出6位学生,然后根据各自的任务内容和任务难度将其分成两大组或六小组完成创新课程任务。

每节课均包含:课堂提问、方法指导、课堂展示、学生评价、当堂设计五个要素(授课顺序不固定)。从培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将创新思维教育和物理学科特点相结合,可达到建立创新教育社团的目的。课堂环节和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三、根据课堂设计,开展相应的课堂反馈和物化

笔者根据皮亚杰认知理论所培养的思维(如图3所示)设计教学目标、课堂问题和课后作业,然后以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形式,选出优秀、良好和一般三个等级的作品,最终评出创意之星并展览学生作品。

四、实例分析

创新的方法众多,本文以“找缺点法”为例,设计了一节课,具体流程如下: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寻找生活中物品的缺点并加以改进,设计相关新作品,并写出创新作品的方案。(本节课的物品是雨伞和手机)

(二)教学过程

课堂提问:(播放视频)观察视频中雨伞的使用,然后结合生活经验找出雨伞的缺点,并将缺点记录在表格中。

方法指导:雨伞在生活中虽然很常见,但它也存在缺点,因此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布面遮挡前方视线、伞尖容易刺痛人、花样少、形状单一不容易识别等,教师引导学生在创意单上写出几个缺点并从中挑选2~3个缺点想一想改进的方法。

表1是学生的示例:

课堂展示:教师展示已改进雨伞(双人伞、防风雨伞等)的示例,然后提出问题,并从中汲取经验。

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观察现有的雨伞,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自行设计创意表并上交。

当堂设计与课下反思:根据本节课的完成情况,学生设计方案如表2所示。

课下思考题:手机有什么缺点?你的改进方法是什么?

本次教学设计的创新点在于:首先,以劳动教育和学科教育为抓手,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创新教育中,并在教学过程中不完全依赖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与责任,而是先从生活中的物品出发,找到其缺点后再提出改进意见并设计创意方案;其次,每节课的五要素均对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这使得课程更加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创造性;最后,将劳动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融合,如此可使创新教育更贴近生活,走近社会。

创新社团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教师全力挖掘生活资源,以改进教学设计;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学生感知、思考、表达和交流,以使学生于师生和生生交流过程中将思维引向深入,如此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

参考文献:

[1]刘芳芳,吴   琼.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05.

[2]徐茂颖.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以“科学探究”为例[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8.

[3]李昌旺.创新让你与众不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3.

[4]秦晓文,等.基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业标准——初中物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

[5]吴福元.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与教育[J].教育科研情况交流,19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