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小学数学中的对比教学
作者: 胡桂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一个不断上升不断发展的阶段,他们学习的许多概念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于是做为老师的我们在教授概念的时候又有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分析教材是否正确?”“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关于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是老师们不断自我反省不断自我进步的阶梯。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对比,不断创新,让教学更加生动更加吸引学生。
一、教学中的简单案例
(一)《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常规教学实践
(1)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了例1:42÷2=
(2)出示例题,教师讲解例2:52÷2=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52÷2
师:你是用哪种方法做的?
生:我用的是最高位除起的方法。
师:请你把你列竖式的过程写在黑板上。
师:有没有人用到口算一步到位的的方法。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
师:在解决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时候,有些题目不能用一步到位的方法,所以我们需要用的是从最高位除起的方法。观察黑板上的计算过程是从最高位除起,你看明白了吗?
(3)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习题目,老师进行校对并分析。
(4)最后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二)教学思考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内容,这个知识对除法的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这一数学知识的掌握中可以进一步渗透关于除法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此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提升学生思维深刻性的角度出发对比深入可以对这课做一些创新通过对比教学对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教学案例的解剖深入
(一)《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对比教学
(1)情境导入:①回顾之前学习的知识计算36÷3=?我们能通过摆小棒的方法得到结果为12,但是我们之前说过,摆小棒这种方法不方便。另一种方法就是把36拆分成6和30分别除以3,把得到的商相加。②现在本节课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有68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给2个小朋友吗?我们大家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探究一下。③引导学生对除法笔算的探究。
(2)算法多样化:学生探究用多种方法计算得到结果。①用小棒当作桃子分分看,先分6捆每人3捆,再分8根每人4根,我们很快的就能得到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34个桃子。②利用拆分法把68分成60和8,然后分别除以2得到的商相加,也很快得到结果为34。③也有同学用的是列竖式计算得到的结果。
十位上先开始除,然后除个位。每一步的意义是,十位上的6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3个十。分掉6捆还有8根,剩下8根每个小朋友分到4根,也就是每个小朋友34个桃子。
(二)教学思考
数学知识往往抽象大过感性,对于小学生来说, 学习数学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体会计算的过程,加强对笔算除法的理解。
三、反思总结对比教学
(1)就以上案例,我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为什么要进行对比教学,再次是对比教学的重要性,还有就是新时代下对比教学的实施的普遍度,对比教学的作用接下来我就此进行一一讨论,希望借助前人的文献经验来稍微剖析一下
(2)为什么要进行对比教学?首先我要强调一个点,学生是独特的人,从学生角度出发,每面对新一批的学生,就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教学教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所以我们的教育方式,教学手段也要时时刻刻的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发展完善。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清楚相关知识的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准到达“新大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