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策略初探
作者: 杜培鑫摘要: 论文主要探讨了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策略的重要性,并以苏轼为例进行初探。通过分析古诗文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发现了阅读策略的必要性。同时,本文结合苏轼的经典作品,讨论了初中生在诗文阅读过程中的困惑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提升初中生在古诗文阅读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古诗文 苏轼 群文阅读策略 中学教育 文学素养 文化传承 审美能力 情感表达
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独具的文化瑰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通过阅读古代诗文,学生们不仅能够参悟其中的博大精深,培养审美情趣,更能够增强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而在众多古代文人中,苏轼的作品无疑是最为耳熟能详,也是最具代表性的。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在古代文化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崇敬,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触动着人们的心灵。他所作的《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篇章,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在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中,苏轼作品的引入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文化视野[2]。同时,苏轼作品中蕴含的感情和思想,也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拓展他们的情感和思维。
一、群文阅读:古诗文与作者的串联桥梁
(1)地位决定教学思维的角度。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习古诗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古代文人的文字经典,具有优美的语言表达和独特的修辞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通过学习古诗文,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学习到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他们对汉字和词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价值决定阅读研究的深度。苏轼的诗歌作品以其自由而多样的艺术形式,突破了以往古人的格律诗的束缚,使得诗歌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例如,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引发读者共鸣。(3)概念决定策略的实施应用。古诗文一直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模式存在着单一化、片面化的问题,缺乏对于古代文化背景和作者思想的全面了解。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群文阅读成为一项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工作。通过对多篇文学作品的系统研究,可以使学生对于作者的生平背景、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文学创作背景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全方位地认识作家和他的作品。
二、群文阅读:古诗文与苏轼的同异比较
(1)从单一到广泛,感受不同风格。探索群文阅读策略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常常局限于在教材中选取和讲解个别的经典诗文,学生往往只是片面地了解到其中一些作品[3]。因此,通过引入群文阅读策略,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能够广泛接触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古诗文,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对多种古诗文的阅读,学生将能够积累更多的表达方式和词汇表达手段,提升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从风格到内涵,感悟多变魅力。苏轼的作品有助于提升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质量。通过深入研究苏轼的作品,教师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精髓和独特之处,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学生们通过欣赏和理解苏轼的作品,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度和理解能力。例如《东篱乐府》是苏轼的一首乐府诗,描写了他在江南逍遥的生活。这首诗以豪放自由的行笔展现了苏轼对自然风光、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苏轼的另一首著名词作《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更是广为传诵。这首词以其清新细腻的描写、流畅优美的音调,展现了苏轼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情表达。
(3)从豪放到婉约,轻触情感脉搏。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词首便以“大江东去”开篇,不仅交代了赤壁背景,更是以短短四字便奠定了整首词的豪放气概;根据词意,苏轼对于英雄的出现更多表达的是敬仰钦佩,而非嫉才,可见其心胸之宽广、思想之豪迈。 在音律上,此作采用念奴娇的变格音律,但是做出了一些改动,如“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传统格律为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此处改为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可见苏轼在音律运用方面不拘小节,随性开拓[4]。
婉约风格的词以展现儿女风情为代表,因此,用词更加深细缜密,重视音律的和谐委婉,常呈现出珠圆玉润的柔婉之美。 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生死两茫茫”“夜来幽梦”等词句凄凉缥缈,读之毫无热血之感,只觉分外悲怆。 内容上看,面对亡妻坟茔,苏轼满腹的思乡之情不知如何表达,只有在梦中方可倾诉,从头至尾,作者的悲伤之情皆溢于言表[4]。
三、群文阅读:古诗文与教学的运用逻辑
(1)提出群文阅读策略的必要性。群文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比分析的能力。通过在教学中引入不同作者、不同题材的古诗文,学生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和异同之处,从而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例如,在阅读苏轼的《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时阅读其他描写赤壁的古诗文作品,如陆游的《赤壁赋》和辛弃疾的《贺新郎·赤壁怀古》等,通过对比研究,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和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群文阅读策略的实施步骤。群文阅读策略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5]。要针对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古诗文作品。以苏轼为例,他的作品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包括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哲学思考等。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文化背景,选取合适的作品。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以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对比,让学生在欣赏两首诗歌的同时,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差异。
(3)群文阅读策略的效果评估。群文阅读策略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术表现、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习动机也是评估群文阅读策略效果的重要方面。通过采用群文阅读策略,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中的互动与合作中,相互交流和分享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受。这种互动和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苏轼的作品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和题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触动着人们的心灵。通过研究苏轼的作品,采用群文阅读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术表现、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应重视苏轼作品的引入比较,让学生们从少年时期就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化的奥妙之处。
参考文献:
[1]邓佳敏.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苏轼作品的文化价值探析[J].语文天地,2023,(07):37-39.
[2]张丽峰,王家伦.以苏轼作品为例谈群文阅读教学新途径[J].语文教学通讯,2022,(11):38-40.
[3]吴芸.他山之石:品苏轼诗词中的作文意蕴——以统编教材苏轼经典写景诗词为例[J].作文成功之路,2022,(33):74-76.
[4]马列.豪放、婉约并存——苏轼词作反映的宋代词风[J].文化学刊,2023,(12):228-229.
[5]张鹏宇.宋诗中的长题对其诗歌接受的影响研究——以苏轼诗歌为中心[J].江西社会科学,2022,(11):108-113.
[6]曾飞虎.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谈——以“苏轼黄州时期诗词赏析”备课落点为例[J].语文天地,2021,(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