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讨与对教师的建议
作者: 陈晓莉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以实验(包括观察、实验和探究)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在施教方面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实验来进行,实验作为一种辅助科学探究的手段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中。郭力华认为: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主要的研究方法。为了达到设计好的实验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有目的地安排一些科学探究的实验[1]。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说过:“一切新鲜事物的发现都是偶然的:牛顿看见苹果从树上落下来,瓦特看见正在沸腾的水壶,伦琴发现一些雾状感光的底片。而这些人也都具备了足够的知识,能够从这些稀松平常的偶发事件中,发现新的事物。我的唯一功劳是没有忽视观察。”由此可见,在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实验教学的开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实验的正常开展,也影响实验的效果和课堂效率。
一、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虽然生物学是必修内容之一,但仅在初一初二进行学习,没有纳入中考。在这种考核环境的大环境下,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对生物学的重视度都不高,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生物学这门学科态度怠慢,敷衍了事,更不用说对于生物学实验的学习。初中阶段生物学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是对于小学科学学科的进一步系统的学习,另一方面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生物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而目前初中阶段开设的实验课基本都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为主,甚至不少实验内容都是以实验视频和口头讲解的形式进行,提升不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虽然实验考察也纳入生物学考核的一部分,但部分学校只开设基础的实验课或者仅仅练习考察的实验,如“练习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等简单实验。学生对于实验课的态度也很散漫,一方面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实验培训,没有太多实际动手的机会,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验课上畏手畏脚,不仅影响实验的正常开展而且还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实验室里存在太多新奇的东西,导致上实验课的课堂纪律松散,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没有办法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管是理论知识学习还是实践技能演练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生物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创新永远是排在时代进步和发展的第一位,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创新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迫切需要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要在国际竞争中抓住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要抓住创新。”说明了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一个国家命运前途的命脉,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目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教师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输送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能力仅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从认知规律来看,初中生还是习惯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于上实验课的热情是非常高涨的。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将生物书中微观层面的、晦涩难懂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而且生物学的实验教学可以帮助一些学困生重塑学习的自信,这些学生可能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排斥,但是他们会从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对生物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进而有信心应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好好的对待理论和实验教学当中的联系,以实验教学为基本手段和方法开展实践活动,在实验中锻炼学生思维[2]。由此可见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离不开实验教学。
在初中的教学领域中,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初中的教学体系进行了巨大的改革,而生物这门学科的教学理念以及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也是如此。根据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即要在生物学课程中体现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科学态度。因此,实验教学是整个生物学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课程标准中也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不但能让其体悟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提高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新课改下针对教师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针对教师自身的建议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当教师遇到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时,教师没有足够前沿的理论来解决,最终教学只能局限于课本,跟社会前言理论脱轨。所以,加强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是教师进行有效实验教学的必要条件,也可为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奠定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讨和上级教育局举办的教师技能培训、从网上搜集相关论文与文献、多阅读教学理论相关的书籍与杂志等方式加强理论学习。
(二)完善继续教育,把握前沿动态
当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知识更新迭代极快的时代,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生物学必然包括更多的前沿知识,与科技联系密切。大部分教师依靠网络观看视频、前辈的指导以及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积累的经验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教学,而对于知识的更新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培训很少,因此作为一个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师,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洞悉时事热点,把握生物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三)综合运用多种实践方式,达到实验效果最佳化
每位一线生物学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自觉自发地进行实验设计,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长远来看,教师仅停留在课本是无法实现实验效果最优化的。初中生物学的知识都比较浅显易懂,教师应该挖掘每个实验背后深层次的实践意义,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生物学的科学本质和重要思想观念,使初中生物学与小学和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够有效衔接、循序渐进、连贯一致。同时也可以尝试新课标要求中的跨学科实践,将其他学科与生物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动。
综上所诉,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生物实验教学逐渐被重视,学校通过实验的开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学校应为实验的开展提供完善的条件,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储备前沿的生物学知识,学生应以饱满的热情和态度投入到实验课堂中。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会后续的学习夯实基础,用科学的思维来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与挑战。
【参考文献】
[1]郭力华.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0-35.
[2]黄晓玫,李鸿飞,黄涛.强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0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