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作者: 覃美利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必须打破陈旧,找出问题根源,那么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缺陷以及如何改进,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缺陷

1、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效率低的原因在于老师教学时仅仅局限于课本,规划教学重点时也只是从课本出发,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字词的积累。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表现在课堂初始时,老师出示生字,生词带领学生反反复复地读,从而强化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在完成字词的讲授后,老师便开始对文章的讲解,通常采用的是从头到尾的"笔断”解析的方式,将课文朗读后,引导学生自我朗读,概括文章的内容,将其中重点的字词另外组合讲解,讲课文后面思考题,一堂课就这样结束了。很多老师都忽略了文章的创作来源于实践,因此语文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明确语文知识应用的具体语境,拓展学生的理解。

2、教学方式单一

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依然承着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老师依旧作为教学的主体,掌握着课堂的主导方向,学生一直作为学习的被动方,被动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同时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课堂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是主讲者,与学生互动比较少,从而营造严肃的课堂氛围。学生对课程心存疑虑也不敢向老师提出质疑,经常处于迷茫懵懂的学习状态,不能彻底解除心中的困惑把握好学习的内容。对个性比较活泼的学生而言,他们置身于活跃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学习,能够更加高效地投入学习。而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沉闷的学习课堂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

1、老师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方向去创新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老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明确自己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体会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诉求,强化学生的学习地位,从而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效率。以《奇怪的大石头》这课的教学为例,这堂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懂得其应用的语境;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要从学生的方向去创新教学设计,首先需要老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的部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生活中,当你碰到此类问题,你会怎样处理呢?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表达内心的想法,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后,引入新课。这篇课文中,这个孩子也碰到了与我们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处理的呢?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老师调动起来,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对本文来说,老师可以提问:既然课题是《奇怪的大石头》,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石头怪在什么地方?文中主人公又提出了什么疑问呢?让学生在课本中将"怪"的方面标出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结合课文重点深入分析。最后是课程的感悟升华部分,让学生提出内心的疑惑,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解答,让学生明白思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探索世界,去提出质疑,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去认识世界的美妙。

2、丰富教学内容,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三年级语文课程已经涉及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而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在生活中挖掘创作的来源,强化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深化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如:在讲授课文《画杨桃》之前,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去市场看看杨桃的具体形态,然后画一幅杨桃的画带到课堂上来。在导入新课时,老师可以带来一个杨桃实物,让孩子们对比自己画的作品与实物存在的差异,进而引出新课画杨桃。本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态度,学会尊重事实,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当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文章阅读部分时,老师首先提出讨论的问题:文中的“我”认为自己的画画得怎么样,“我”的父亲是怎样教育我的,老师和同学的看法又是怎样呢?然后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探索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进而把握文章的主题。课文中的“我”认为自己画杨桃非常认真,但却受到同学的嘲笑。"我"认为是因为自己的座位原因,角度原因。此时老师让学生欣赏不同角度杨桃的照片,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杨桃形态确实不同,让学生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认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因此语文教学需要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认识。

3、创新教学的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要利用网络科技发展的优势,将多媒体手段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课堂呈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片、音频等生动的表达方式让学生能够对课程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够更加富有活力。小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视觉嗅觉等感官能力比较敏锐,求知欲强。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需要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创新教学的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倾注全部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4、转变传统严肃的课堂氛围,创造活泼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作为课程讲授的主体,学生作为知识接受的被动体,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严肃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不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只会一味地接受老师的讲解,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老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处于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给予学生释放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还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充满成就感,进而能够更加愿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总之,针对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老师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沉闷等原因而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局面,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来改善教学的方法,通过改变教学观念、创造活泼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的手段,使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等方向出发,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基础作用,让语文课堂的教学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