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 马兴星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的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于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改变传统的直接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与生活的实际相结合上,把政治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用现实的生活实例进行知识的讲解。充分体现了政治的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特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本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以系列活动的设计为载体,使有关价值观教育的学科内容生活化、生动化、结构化。”“考查学生能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内容,参与社会实际生活,在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活化教学很有必要。在此,笔者就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活化教学作了一定的实践研究。

一、教学理念生活化

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充实与提高自身的水平,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宏观把握整个教学过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广大政治教师也越来越需要提高自身要求,在更新政治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摆脱传统的政治教学观念,树立生活化教学的观念,构建适合学生的生活化课堂。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从生活观察中找到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结合政治知识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其次政治教师要敢于进行自我评判与否定,及时摒弃落后的教学观念,真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设计,努力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在原有教学理念上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新课程理念比较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指出让学生主体功能在课程中充分发挥,可以促进学生更好掌握与理解所学课程内容。所以,高中政治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所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有机联系。以此培养高中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理解与之相关的政治知识。让高中生在政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加强高中生对政治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记忆。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设计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挖掘素材时首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学会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同时通过教师创造性劳动,思考如何开发、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灵活变通教材中学生不感兴趣、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注重构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桥梁,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使之通过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切体验,感受其境,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本市电视台播出的关于市人大会议的新闻报道和本市人大代表调研视频、图片引入新课,抓住学生热爱家乡的激情,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通过展示有关该课的核心知识问题: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全国人大的地位、职权是什么?全国人大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是什么关系?人大代表有哪些权利与义务?要求学生从上述视频、图片等素材思考、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正是这种活生生的、近距离、真实的、熟悉的生活素材,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内在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之门在课堂教学与生活素材的最佳联结点叩开。

三、教学情境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善于借助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的探究中既能形成学科知识的框架和知识的价值,又能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生活,让学生学会理解、运用知识真正走进生活,从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例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课教学中,特意拍摄了学校饭堂中学生浪费食物的照片作为课堂导入,设置问题:你是否有过这样的行为?是基于什么原因?同学们非常热情地讨论,得出两组结论:食物不好吃,所以倒掉;粮食很珍贵,所以吃完别浪费。“不好吃”“很珍贵”是一种认知,也就是价值判断,而在这种判断下,人会有不同的行为,“倒掉”或者“吃完”这就是价值选择。那么,为什么人们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带着这个思考,同学们能够迅速而专注地进入教材进行学习探索。生活化的引入接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但这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活动。儿童滑冰意外掉入水中,并测试了在场的每个人:A一个冷眼的观众,幸灾乐祸;B称“110”报警,喊人救人;C向救助人员说出价格,并讨价还价;D会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跳入冷水中,然后拯救孩子,然后静静地离开。设置问题: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这个探究是在导入的活动探究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那么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是正确的?它有什么标准吗?你是否拥有针对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擇的进行判断的基本价值观?如果是这样,是什么?如果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价值标准不一致时,原因是什么?通过不断的追问和思考,在微妙的过程中,学生将认识到社会生活中的正确价值观。最后,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有意识地站在绝大多数人的立场,自觉地去维护人民的利益,才能保证我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正确的。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这种教学方式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走出构建生活化课堂的诸多误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评价方法等多个角度入手,方能够真正构建起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化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