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教学探究
作者: 范玉霞政治课是一门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能使人在新时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教学课程。我们作为政治课老师,在提高修养和完善人格方面,我们要做到培养良好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方面,教材内容的呈现要依据学生思想政治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兴趣,才会积极云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中的道理,从而将本课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主选择,使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文本。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是中等职业学校在一年级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包含了五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 时代导航—生涯筑梦、第二单元 认识自我—健康成长、第三单元 和谐交往-快乐生活、第四单元 学会学习-终身受益、第五单元 规划生涯—放飞梦想。在中职学校学习,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健全人格,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生涯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立足新时代,每个人都要自觉将职业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在第一单元,学生将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梦想之间的关系,领会新时代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明确新时代对个人素养提出的新要求,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确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学生朝气蓬勃,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孩子们有时也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学生面对挫折时,也会感到手足无措;我们希望理性平和,有时却会被自己的情绪波动所困扰;我们憧憬美好的爱情,却往往会经历青春萌动的烦恼。在第二单元,学生们将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从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中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职业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直面困难和挫折,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提高抗逆力;认识情绪的基本特征和成因,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做一个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人;了解青春萌动的原因,掌握性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在亲情、师生情和同学情的陪伴下健康成长。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我们都需要与他人交往,学习应对日益复杂的事务,努力练就本领,迎接美好的未来。在第三单元,将学习如何理解父母、尊重长辈,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理解良好师生、师徒关系对我们成长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师生、师徒关系;理解同学之间和谐相处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掌握同学交往的正确方式;了解校园欺凌、暴力和各种不良诱惑的表现形式及危害,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暴力,拒绝毒品,预防艾滋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习是增长知识见闻、完善个性品德、提高能力素质的必由之路,学会学习是个体发展的关键素养。学习要有积极的态度、清晰的目标、适宜的动机、深厚的兴趣和灵活多样的形式;还要注重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规划时间,巧妙利用记忆规律并学以致用。学习是贯穿我们一生的事情,永无止境。在第四单元,将学做主动的学习者,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多种兴趣,善用多种学习形式;认识学习方法在提高学习效率和掌握技术技能中的重要意义,学会管理时间,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了解社会发展对学习提出的新要求,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提升信息素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制订、执行职业生涯生涯规划的过程,就是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过程。我们要加强对规划的管理,将规划落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定期检查规划的执行效果,并根据内外条件变化调整和持续完善规划,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第五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学习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增强职业适应性;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价标准,把握职业生涯规划调整的时机,学会评价、调整和持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实现梦想、成就出彩人生的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遵循认知规律,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呈现教学主旨。“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教材内容的呈现要依据学生思想政治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学生能够授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兴趣,才会积极去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中的道理。从而将本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主选择,使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文本。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新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凝聚着众多课程专家计教研人员的智慧与心血,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我们必须尊重教材。变教材静态主题情境为动态生活场景,通过活动引领教材。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身边的生活点滴做起,从日常行为的养成做起,应该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总之,教材的有效呈现,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教师把教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把那些难以理解的语文变得更加简单,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教材的有效呈现,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师处理教材的艺术,也体现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更能展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