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名人范浚与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作者: 李维斌

一、引言

范浚,作为南宋三大理学流派之一“婺学”的开拓者,被誉为“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 世称“香溪先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后世所敬仰。他的思想和事迹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因此,以香溪镇范浚为地方名人代表,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既是对香溪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和拓展。

二、范浚的德育价值及意义

范浚的一生,充满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道德的坚守。他不慕荣利,笃志求学,经史诸子百家之书无不研读,隐居不仕,一心讲学。他精通理学,强调存心养性,提倡修身、养气、笃学、致用。朱熹两访其居,曾不遇,录其所著并书于屏间的《心旅》而去,后辑入《朱子集传》。卒,朱熹亲临吊唁并为之作小传。香溪范氏宗祠有“朱子三访地,朝廷七聘家”楹联记其事迹。他的这些思想和行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德育素材和典范。

将范浚的德育价值融入校本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高尚品德和综合素质。通过学习和了解范浚的事迹和思想,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和品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和品质。

三、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1.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范浚的生平事迹、思想观点、成就贡献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体验其德育价值,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范浚的生平介绍、主要思想、代表作品解读以及实践活动设计等部分。通过讲述范浚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道德追求和人格魅力;通过分析范浚的思想,帮助学生把握其德育价值的内涵;通过解读范浚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其文学魅力和思想深度;通过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范浚的德育价值。

3.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学《心箴》诵《心箴》唱《心箴》等多种形式,辅以教师对范浚事迹、学术内容等的讲授,并积极参加地方星舞台的,把范浚的思想弘扬出去。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 实施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成长。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确保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深入了解和体验范浚的德育价值。

2. 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应多元化,既包括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德育水平。

五、结论与展望

以范浚为香溪镇名人代表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既是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和拓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范浚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观点,感受其德育价值的内涵和魅力,从而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工作,探索更多有效的德育途径和方法,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综合素质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l】彭福荣.地方文化的内涵与多学科研究实践:白鹤梁题刻个案[[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

【2】阵建森·关于区域文化研究视域和价值取向的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黄春梅,”司晓宏.从德育校本课程到课程校本化—我国学校课程开发自主权探寻[fJJ.中国教

育学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