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1+1”的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王春杰

摘要:“1+1+1”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该教学模式结合理论学习、小组合作与实际操作三个部分,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技能和综合能力。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本文详细探讨了该模式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提升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为相关教师带来参考。

关键词:“1+1+1”项目式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接收者,这种方式会限制学生探索和实践的空间。随着教育模式的演进,项目式学习因其能够提供实际操作和探索的机会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采用基于“1+1+1”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即理论学习、小组合作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一、立足单元整体角度,合理设计项目内容

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从整个教学单元的角度出发,确保项目能够覆盖单元的所有重要知识点,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单元内容,而非仅仅片面学习某些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理解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的设计应该既具有挑战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项目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和乐趣。在应用这一模式时,重要的是要确保教学活动既符合教学目标,也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数学单元时,教师先向学生解释圆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艺术、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设计。然后让学生测量不同的圆形物体(如碟子、花盆、钟表面等),并记录其直径或半径,使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每个物体的面积。最后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如计划一个花园,其中包括几个圆形花坛,要求学生计算整个花园的覆盖面积。每个小组需向全班展示其测量结果和面积计算,以及如何解决实际应用任务。教师最后根据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合作过程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

二、筛选优质课外资源,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优质的课外资源可以提供不同于课本的视角和信息,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促进深入学习。通过引入有趣的课外材料,学生会更主动地探索和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课外资源还可以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相关性。

在讲解《比》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黄金比例”这一经典数学概念,以此来展示数学在艺术、建筑、自然等多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向学生介绍黄金比例的数学定义和历史背景,包括它在艺术和建筑中的经典例子,如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和帕台农神庙。然后让学生在周围环境中寻找黄金比例的应用,如在学校的艺术品、建筑设计中寻找黄金比例的例子。教学生如何计算黄金比例,并在给定的物体或图片中识别此比例,接着分享关于黄金比例的教育视频和文献,提供各种艺术品和建筑的图片或视频,展示黄金比例的实际应用。学生可以单独或小组合作,制作关于黄金比例应用的报告或展示。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设计包含黄金比例的艺术作品或简单模型。通过这种综合性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比例概念的理解,还能激发自己探索数学与世界各种美好事物联系的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组织开展综合实践,强化学生迁移创新

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强化自身的迁移和创新能力。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不同的情境和问题,增强学习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发展出创新思维,这对于未来的深度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

学习完《平移、旋转、轴对称》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应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几何变换的知识来设计具有美感和象征意义的班徽。先复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数学概念,讨论这些概念在图形设计中的应用。然后讲解基本的设计原则,如色彩、形状和布局等,并介绍一些标志设计的经典案例。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讨论班级的特色和想要表达的主题,以此作为班徽设计的基础,再使用纸和笔绘制初步设计草图,应用几何变换技术优化设计。学生可以分组工作,每个组提出一个班徽设计方案,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全班通过讨论和投票选择最终的班徽。教师和同学们对每个设计方案进行评价,重点关注设计的创意、美术元素的应用以及几何变换的正确使用,教师提供专业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改进设计。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基于“1+1+1”模式的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最大化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教师需要仔细设计项目内容,确保活动既符合教学目标也能吸引学生兴趣。未来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探索如何优化这种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夏乐然,王丹,丁雪艳.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案例研究——以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为例[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3(11):6-8.

[2]吴凤芹.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 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