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赏识教育, 助推学生进步

作者: 廖小宁

赏识教育是教师用科学的爱、艺术的爱去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赞赏学生、激励学生。爱因斯坦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可以说,教师学会赏识教育,就能筑成学生进步的阶梯。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学会”赏识教育呢?

一、包容赏识,是学会赏识教育的根本前提

所有最有效的教育策略,所有最优秀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和责任,都产生于对学生仁爱和包容之心。

(一)拥有爱心——衣带渐宽终不悔

赏识教育首倡者周弘说过:“赏识教育是一种教孩子学说话走路的教育,奥秘在于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在周弘先生看来,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异的,就如伸出一只手,可见五指三长两短。所以我们教师要有一颗爱心,一颗包容心,这是教书育人的最基本准则,这是学会赏识教育的前提。当教师达到“为伊消的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境界时,才能真心诚意地去关爱学生,才能注意到学生的所思所需,才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二)学会理解——柳暗花明又一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金言:“有时包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个孩子犯错误都不是他本意,他也会后悔和自责,此时老师首先要有包容之心,理解其动机,走进其内心,认真倾听,真诚沟通,往往可以避免“针锋相对”,达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意外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三)贵在坚持——守得云开见月明

由于青少年处在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时期,所以反复性犯同样的错误是青少年的特点之一。所以包容一个学生不能是一次性行为,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不良行为有所反复,这时需要教师一以贯之保持一颗包容、善待学生的爱心。教师对学生付出的包容、理解、尊重、关爱,经过“润物细无声”的浇灌,终将换来学生的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教师坚持善解人意的温情终将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明灯。坚持很累,但坚持最酷,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二、善于发现,是学会赏识教育的根本基石

(一)认识赏识——天生我材必有用

一切教育本质上是生命教育。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用欣赏眼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获得自尊、自信,获得自我价值感,它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一种欣赏,一种敬畏。赏识教育符合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原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要、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五级层次。第四级是尊重需求,它仅次于最高级自我实现要求。

(二)善于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

美国家庭治疗重要创始人萨提亚说:“人是宇宙能量独一无二的展示。”是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当一个教师带上一颗爱学生的心,去了解学生,去善待学生,去尊重学生,去信任学生,去宽容学生,去激励学生,建立好发现基点,用发展的眼光和全面的眼光,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学会换位思考,用多把尺子去丈量,总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下面例举几个观察视角:

1.夸夸自己。开学初做自我介绍《夸夸我自己》;周末写周记谈收获,进行小结,每周或每月在班团课上展示。

2.夸夸同学。学生之间互评,符合新课程以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学生与同学朝夕相处,容易发现彼此的闪光点。从学生的视角去评价往往比较客观。

3.上课表现。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课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听课专注度、积极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从细节入手,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4.组合教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从组合教师那里收集学生的闪光点。有的学生有偏科现象,对于薄弱学科,也可以建立基点,鼓励进步,从而进行跟踪,顺势鼓励,发现进步,及时表扬。

5.集体活动。一场集体活动,就是一次盛大的演出,每个学生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扮演角色“演出”的表现,发现其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有的有组织能力,有的有宣传能力,有的有责任担当,有的有牺牲精神,有的乐于助人等等。

6.课余生活。老师对学生闪光点的关注应该延伸到课堂和成绩之外,学生在寝室的表现、在食堂的表现、在街道上的表现、在公园的表现、在家庭的表现、在出门旅游的表现等都是值得关注发现和赞赏鼓励的。

(三)善于挖掘——吹尽狂沙始到金

学生闪光点,仅仅靠发现其表面存在还是不够的,作为教师,还必须善于创新思维,善于拓宽,善于挖掘,善于深入,善于提炼,这样才能达到“吹尽狂沙始到金”,使学生的闪光点被充分发现。挖掘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现举几例:

1.用好考试成绩

2.开展常规评选

除了学习成绩,教师还应该开展其他内容的评选活动。

3.做好活动展示

对于每次开展的活动,老师要做好捕捉学生在活动中所展示的最美瞬间,可以做成美篇发到群里,可以将有关图片发到群里,可以将图片张贴在班级宣传栏里。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活动需要用心去设计,比如:班级墙报设计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比赛,海报比赛,军训,春游等。

三、科学运用,是学会赏识教育的根本保证。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赏识教育不是多多益善,它像阳光,它像雨露,它像食粮,使用时必须把握时机,注意分寸,注意艺术,科学合理地运用。

(一)把握时机——好雨知时节

赏识教育只有运用在恰当的对象、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地方,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正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把握时机上,要做好两点:

1.因人而异

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的赞赏时机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审时度势

教师赞赏学生,还要注意要及时,要适时,要因势。

(二)科学运用——巧将金针度与人

1.巧妙运用55387沟通法则

55387沟通法则是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被用在职场培训上,后发现也适用于人际沟通和家庭教育中。该法则指出,信息效果=55%面部表情+38%音调+7%言语信号。据此可知,面部表情对沟通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效果。

2.巧妙使用评价语言

(1)使用评价性语言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鼓励性原则②引导性原则③真诚性原则

(2)评价语言要做到科学合理而富有艺术性。

(三)注意原则——一枝一叶总关情

学生是需要赏识的,但是赏识要有个度,要有原则,因为任何一种教育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它的局限性,所以赏识教育不可以滥用。在赏识教育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