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说数学活动的实验研究
作者: 罗小芳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说数学”活动应运而生,成为一种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探究“说数学”活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以期为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交流;“说数学”活动
引言:说数学是数学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说数学活动,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和数学交流意识、意愿和能力,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观.教师在说数学活动中要重视为“说者”“保驾护航”,注意开展说数学活动的方法.
1.数学交流核心概念界定
数学交流不单单是为了把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去总结。说到数学交流的内容,那可就丰富了,比如探讨数学知识啊,分享学习数学的心得啊等等。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那就得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说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口头讨论,或者写一些书面的报告。这样一来,老师和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个交流过程中,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数学交流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情感和价值观的交融。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中,会逐渐形成一个紧密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团体里,每个学生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他们一起参与数学学习的实践活动,共享资源,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在这个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被鼓励去亲自动手操作、去亲身体验,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奥秘。这种注重实践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还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这也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互动,使得数学不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是一门充满乐趣和探索的科学。
2.高中数学说数学教学实验活动开展
2.1主题设置
通过一些巧妙的手法来设置教学主题,就能在情景教学中带着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探讨数学相关的内容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可不止一点两点,它不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公式,而是能把数学和其他学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打破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想象一下,如果数学能和物理、化学、生物,甚至是文学和艺术这些学科碰撞,那会产生多么美妙的火花!这样一来,学生们的视野肯定会变得更开阔,对学习的热情也会像火一样燃烧起来。当老师根据特定的主题创造出相应的教学环境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出现一系列既有趣又充满挑战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能勾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更能让他们主动地和老师互动,一起探讨并寻找答案。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过,找到答案并不是教学的终点。在找到答案之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学会如何把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老师会引导学生们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反馈,确保他们真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一些课外的延伸活动,比如实地考察啊、动手操作啊这些,学生们就能更进一步地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让教学效果更加出色。教学主题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们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来灵活地调整教学主题。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与学生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如购物折扣计算或家庭预算管理等,以此帮助学生更直观地领略数学的实用价值和魅力。通过此类教学方式,学生将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求知者。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2.2创设情境
高中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的思维方式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这种形象化的思维方式,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产生深刻的思维印象,进而可能引发认知上的冲突和疑问。这种冲突和疑问,正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索的动力源泉。
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可以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展开积极的思维训练。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够在思考过程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过程。例如,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积极性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通过了解和分析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以指数函数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引入一些经典的问题,如“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题目。这个问题不仅有趣且富有启发性,能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和思考,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同时,通过这个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过程,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沟通交流
沟通交流,这一人类社会的基石,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同样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我们能够帮助学生在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上,经过对经验和表象的深入理解和获取,进一步在情境创作中引导和创新他们的思维活动。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说数学”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关注和尝试。然而,要想让“说数学”真正发挥其效用,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全程性原则保证了学生能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和投入;科学性原则确保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是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真实性原则则要求我们的教学情境和问题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趣味性原则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接受性原则则强调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结束语: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说数学”活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该活动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还能在沟通交流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一系列原则,确保了“说数学”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和完善“说数学”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池新回,林京榕.高中数学说题教研效果欠佳的原因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9,(6):61-63.
[2]高才.高中数学说题的教研功能分析[J].读与写(上,下旬),2022,13(11):234-234,235.
[3]赵兴杰翁小勇.关于中学数学说课的评价[J].数学教育学报,20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