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有机结合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作者: 刘颜歌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及到,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其中,听和读是输入手段;说和写是输出手段。经过实践证明,这四种技能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如果能够将这四种技能相结合,必定会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有助于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把英语课上成名副其实的实践课,使学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课堂上积极的投入者。

(一)听

听,语言习得的奠基石。听力,顾名思义,就是识别和理解别人说话的能力。在人类的交往活动中,听是最基本的形式,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在语言学习或习得过程中,听是吸收和巩固语言知识,培养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每次上课前,可以播放名人演讲,或者歌词旋律比较简单的歌曲,以此培养语感。听力练习想要体现趣味性,必须有积极的引导。冗长繁复的听力练习,会让学生很容易出现烦躁困倦情绪。这时教师应该在听力前进行有意识的提醒和引导,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先简述故事梗概,或者以介绍的口吻引导学生先阅读问题。也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比赛谁能又快又多又准确地说出答案。优胜者可以给予奖励,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二)说

说,语言表达的第一层。说是在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听和说在是口语交际中密切相关、形式却截然不同的行为过程。让学生说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听和读等输入手段,在大脑中对接收的信息和语言进行加工和重组,然后以语言的形式输出。

口语课是最容易受到学生喜欢,同时又是最容易出彩的课型,口语课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尽量保证每位学生开口,要求高开口率。但是学生在接触外语时往往羞于开口,所以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不要害怕出错。可以准备各种有趣的话题,如:“My favorite sport”等,让学生课堂讨论;也可以提前一周布置话题,如:“Should we make robots?”等,以辩论赛的形式上课,规定每人必须开口,一人最多有三次开口机会;还可以每次上课前,让学生轮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或笑话。

(三)读

读,语言习得的中坚力量。读的教学是使学生学会从书面语言中吸取信息的教学活动。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智力活动,是不断假设、证实、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这一过程有识别和释义两个阶段:识别就是寻找、确定字符的词义、句法结构和语句之间的关系;释义就是运用有关主题、文章的语境等非语言知识对上述信息进行处理,复原文本的意义。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

阅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更重要的是,能积累大量生词及其用法。在阅读课上,课前可以请同学们轮流为大家朗读一则小故事或名人名言。对于课文,可以采用朗读、小声读、默读等形式,也可以结合教师领读、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话、轮流朗读等互动朗读形式,还可以继续引用竞赛形式。多形式阅读,才不会单一枯燥。除了课堂,还应该鼓励学生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在课外时间多阅读一些书籍读物,边阅读边积累。

(四)写

写,语言表达的高级形式。写是将想说的语言加工成书面语文字的过程。写作教学是为培养学生运用书面语交际交往,进而锻炼表达能力的教学。写的能力要求比较高,需要在听和读有一定基础之后再进行,是四种语言技能中难度最大的。

一般英语考试都会有写作部分,在写作课上,也要运用趣味性教学,让写作课变得丰富多彩。想让写作课出彩,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参与感。首先,选题可以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创作热情。比如:“Who is your favorite person?”;其次,写作可以不是一个人单独完成的,可以小组讨论,分工完成。也可以一人一段,接力完成;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改作文。尝试站在教师角度看待一篇文章,或许会有别的感触;最后,可以鼓励或要求学生养成写英语日记的习惯,保持写作的感觉。

综上所述,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不是孤立分开的,每节课都需要运用到这四项技能。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所以在课堂上可以打出“组合拳”。比如,先让学生听一则材料,写下来。写完以后朗读,再讨论怎么扩写、缩写、续写、改写这篇文章。再各自读出或表演出本小组改编后的作品。只有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